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8.html 樟树 辣 椒记 ◇李清明 湘江北流的南洞庭湖边,有一个名叫樟树港的地方。每年四月,这里仅有方圆不到五公里的地方,收获一种看似十分普通,实则特殊的青辣椒。先不说它是如何的美味,如何地影响人的性格与味觉,让嗜辣成性的湖南人认可,让一经食用便念念不忘的外地人认可……单说它的价格,便让人狂张大嘴,顿觉无限的惊悚与诧异!——两百或三百元一斤是它的常价,年的一天,在网上居然拍到了元一斤的天价。价格与品质相关,价格更是体现价值。 由此,我便开始了与一枚辣椒的相遇相识相知,也开启了一段说走就走,说留就留,关乎辣椒与土地、辣椒与气候、辣椒与文化、辣椒与历史、辣椒与经济、辣椒与性格、辣椒与人生的超级旅行。 此椒只应本地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同样也养一方植物。樟树港辣椒之所以美味与名贵,重要之处在乎其有着一个十分独特的地理生长环境。 纵观湖南省的地形,是三山夹一湖,幕阜山与罗霄山脉绵亘于东,五岭山脉屏障于南,武陵山和雪峰山脉则逶迤于西,北面是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整个地形呈马蹄状,像一只当地老百姓常用的畚箕,更像一把经时光烛照,有些古色古香的太师椅。 具体到樟树港镇的地形,几乎是大湖南地形的翻版,只是朝向有所不同。大省的地形是东西南三面高,北面低;小镇的地形则是东南北三面高,西面低。位于湖南省湘阴县东南部的樟树港古镇,处于南洞庭湖平原与鹅形山脉交接的过渡地带,东靠鹅形山脉,西临湘江,南有铁炉湖,北有文泾港,中有阳雀湖。其地形特征是一江一港两湖一山相夹,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盆地。俯看千年古镇,有人说她像一个被母亲环抱的孩子,还有人说她更像一枚镶嵌在湘江尾闾处的金色辣椒。 据勘测,樟树港镇所在地土壤,成土母质主要为第四纪红土红壤,植物生长所需的锌、硒、铁、钙、锰等微量元素丰富。加之,湘江与南洞庭湖长年的浪涌波推,淤积化酵,土地更加肥沃深厚。十分幸运的是,该地域未经任何工业污染,地表与地下水既丰沛又清纯,堪称植物生长的富壤与宝地。 还有,颇富神奇的是属地独有的气候条件。樟树港镇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温湿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平均气温为17.1度。比对周边及同一县域的其它地方,冬天要高1.2度,夏天低1.3度,冬暖夏凉特征十分明显。老百姓形容,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栽什么长什么,播什么成什么,真正的撒种能收金,插棍也成林(杨树、柳树、泡桐树等均是栽插枝条便能成活)。 辣椒,又名番椒、胡椒、海椒。产地原在美洲热带地区,始为印第安人种植。大航海时代,欧洲殖民者先是掠其种子,途经海上丝绸之路,然后扩散到了亚洲。直到明末清初方从海路传入江浙,至清朝中叶才慢慢进入我国的内陆地区。 也就是这个时候,一枚辣椒历经漂洋过海及爬山涉岭般的旅行,来到了樟树港古镇,开始了其华丽的蜕变与重生。这点,在后来的《湖南省地方品种志》、《岳阳市志》、《罗城县志》、《湘阴县情要览》及《湘阴揽胜》等史书中均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一枚辣椒在刚进入中国,被打上泊来品烙印时,其特征是树高叶阔,果实体长弯曲,辣味火爆。自从在樟树港古镇落地扎根后,经这里特有的风雨雷电,水土阳光,气流气候等特有境遇的影响与浸润,不但其树身、叶面、果长均是成半地缩小,且味道更是由先前的辣、麻、涩、酸,慢慢蜕变成了现时的辣、软、糯、香。其书面描述如下:樟树港辣椒植株矮小,分枝密集;果皮半光滑,油亮有皱褶。果实前期微辣香甜,既软又糯;中期中辣香脆,后期味道醇糯绵长,椒香浓烈;清炒时皮肉不分离,味道十分鲜美。 走进千年古镇,走近樟树港辣椒,我还十分惊讶地发现,该物成名还颇具强烈的哲学意味与贵族气质……比如,从量变到质变,以时间换空间,由气候改变气质等等。普通辣椒的栽培,一般都是当年的三月份播种,当年六月份采摘,培育期也就三个月左右。而樟树港辣椒,须从头年的10月份开始育种,到来年的四月份头批辣椒上市,培育周期长达多天,是普通辣椒培育时间的一倍还多。又如,樟树港辣椒要精心选种,要施纯有机肥,要灌施无污染的纯地下水,不能喷施农药,土地须轮换种植,种苗越冬要像服侍老牛过冬一样,铺偎棉絮草被,适时保持温度等等。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好风能生好水,好地必长好苗;泡桐木廉生长时间短,檀树木贵成材时间长。 当然,樟树港辣椒一般都在四月份上市,占领餐桌的时间要比普通的辣椒早一至两个月。先入为主,物以稀为贵,也是促成其价高好卖的原因之一。 樟树港辣椒的核心种植区域,均集中在该镇的荻新、文泾、亲爱等五个村庄,面积约亩左右。有道是,一家有女百家求。该椒成为名椒后,慕名移种移栽与借种嫁接者不在少数。先是与上述核心村一埂之隔的邻村村民,将樟树港辣椒种苗移栽过去,一样地浇水施肥,一样地除草驱虫,一样地间苗保墒等等,结果均是南橘北枳。 后来,在樟树港镇蹲点近三年,做辣椒专题研究的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的张建仁教授更是别出心裁。第一次,他试验将种苗移植于古镇附近的长沙、益阳、湘潭三个地区,反复比对进行试验性种植,无论是辣椒的外形还是品质,结果皆是相差甚远;第二次,他又专门开车拖走本地的熟土异地移植,同样也是铩羽而归……张教授得出的结论是,樟树港辣椒的成因与当地的环境有关、种子有关、土地有关、水质有关,更与该地区独有的气候有关。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樟树港辣椒的成因,其情形情况与国酒茅台,同有许多相同相近相似之处。同样的酒料,同样的赤水河河水,同样的配制方法,甚至同样的酿酒师傅,但只要离开茅台镇,酿制出的酒质便大打折扣,原因是该镇核心区域飘散的空气里有酿造名酒需要的特殊分子……人能搬走与移动许多东西,但总难搬走飘浮不定,变化莫测的空气吧? 在涉猎与樟树港辣椒关联的资料中,我还得知,地球上除了分布一些诸如石油、煤炭、森林、黄金、宝石等相对集中的纬带外,还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辣椒带,且大都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北纬30度地区。——我仅知道北纬30度是一个神秘的区域,它贯穿四大文明古国,充满着神秘、恐怖、怪异、迷幻、诡异等现象,给人类思绪的尽头写满了问号。但它能生长出樟树港辣椒这样的味中珍品,这是我连想都不敢想的。 辣椒如此,同样同是从海上漂泊而来的洋葱、洋芋、蕃茄、番薯、黄瓜(也称胡瓜)等落户樟树港古镇后,也是风味迥异,均为此地独有的舌尖美味。其中,犹以该地所产的白颜色黄瓜、三月黄土豆(三月份成熟,颗粒小)最为著名。两者与樟树港辣椒一道,成为了最为著名的“古镇三宝”。 由此,一枚初看普通的辣椒,在樟树港古镇发芽生根之后,其果实便很快让老百姓认可,让市场认可,还得到了国家权威部门的认可。早在年,樟树港辣椒便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又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年,还荣获湖南省著名商标。何为地理标志?我尚不十分清楚,但我知道一点,去商场购物,只要扫一扫粘贴的条形码,此物的前世今生便会一目了然。 一枚辣椒虽小,却又让远方的游子平添新的乡愁。 名人名椒共相生辣椒自清道光年间传入湖南,其根系便顽强而又牢固地扎入了这片既神奇而又特殊的土地。据统计,现今的辣椒,光在湖南一省的种植面积便超过万亩,品种达多种,均居全国之冠。在过往很长一段时光中,有人形容湖南人一生只做三件事,那便是:吃辣、读书、打天下。 湖南人喜欢辣椒,那是一种相见恨晚,气味相投,性格相合的喜欢与热爱,也是一种溶入性格,溶入血液的相融与相守。对此,与其说是辣椒选择了湖南人,倒不如说是湖南人选择了辣椒。 一部中国近代史,从很大程度上讲,湖南人既是重要的参与者,也是重要的缔造者。更有激进者放言:一部近代史,也是一部“辣椒史”。其中,一些名人与说法,想必世人早已耳熟能详。比如:曾国藩、左宗棠,黄兴、蔡锷、宋教仁,毛泽东、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等等;又比如:“能吃辣椒会打仗。”“不吃辣椒不革命。”“革命人都爱吃辣椒。”……在这些名人与名言仍久传不衰的当下,有个人不能不提,那便是左宗棠。因为左宗棠与辣椒有关,与读书有关,与打天下有关,更与樟树港古镇有关! 年,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金龙镇左家垠的左宗棠,十分留恋邻镇樟树港辣椒的美味与该地神奇美妙的风水,他用自己当私塾先生的两白银的积蓄,在樟树港镇巡山柳家冲置地70亩,开始了其长达14年的读书、植柳、栽桑、种辣椒的“湘上农人”的耕读生涯。 左宗棠隐巡山,居柳庄,在其撰写的《朴存阁农书》中对自己如何学种樟树港辣椒,如何探究辣椒与地理,辣椒与性格,辣椒与人生之间的微妙关系等,多有独到与特殊的分析和认识。 比如,左宗棠特别喜欢辣香浓烈,处在成熟期的樟树港辣椒。认为辣椒之所以在湖南能扎根与普及,与其独特的“凹”字形地形相关。因地形特别,使得北来气流灌入,形成冷湿天气,人们需要发汗去湿,生津开胃,抵御风寒……刚好前人所著《食物宜民》中介绍辣椒:“治呕道,疗噎嗝,止泻泄。”《药性考》一书里也提及辣椒能:“除风发汗,去冷癖,行痰逐湿。” 左公坚持,辣椒在越穷的地方越容易扎根,比如当时的湖南,还有四川、贵州、江西等地均莫不如此。由此,坊间有传:四川人是不怕辣,贵州人是怕不辣,湖南人是辣不怕。究其原因在于,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大都能创造地以辣代盐,以辣代药,以辣调味,以辣取暖,还能以辣麻醉与麻痹自我,又能以辣椒之火点燃希望之光…… 左宗棠还认为,辣椒与人的性格有一条秘密通道,常常潜移默化,相生相连。人生五味杂陈,辣椒也是穷极五味。以至于他自己,长住柳庄,长期与樟树港辣椒打交道,长期食用樟树港的青辣椒、红辣椒、白辣椒,还有剁辣椒、干辣椒、腌辣椒……也是深受辣椒的影响。故此,左公也常称自己为“左骡子”,性格是“左脾气”,凡他认准的道理,别人向右,他偏执拗地坚持往左,且不屈不挠,坚持到底。 史书中也有记载左公性格的评语,称他:“性端严,少忤之,必遭呵斥”;还有人则谓其:“秉性刚正,不能与世和”……由此,左宗棠因与樟树港辣椒结缘,是辣椒改变了其文人性格,继而由文人而武将,开启了其波澜壮阔,名垂青史的辣椒人生。 那是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后不久,奉旨上调京城,入值军机。不久,恰逢光绪帝亲政大典。在群臣朝拜过程中,左公因年近70,长年征战多处负伤;加之可能是“机关”生活的不适应,亦或对年轻的皇帝未能产生更多信任感……在匍倒一片的朝臣中,独有左公未曾下跪朝拜。结果遭言官奏本,视大不敬,按清律应处斩首之罪。事后,一直垂帘听政,实操权柄的慈禧太后非但未给左公治罪,还传懿旨:三十年不许参左! “朝拜风波”之后,左公拜折,言称自己有“辣椒之思”,想辞官继续归隐柳庄。慈禧太后闻讯,非但没有同意左公所奏,还新任命他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时值法国人正从东南沿海入侵中国,慈禧太后言称左公“尔向来办事认真,外国人惧尔声威。”……史书有载,临赴任江南之前,慈禧为安抚左公,特意与之有一段“奏对称旨”。 仁寿殿,慈禧太后端坐珠帘后。她边享受着太监李莲英用超大的留声机轻轻播放着的《华尔兹》舞曲,边用右手抚摸着左手那套在无名指与小手指上,长达五、六寸的黄金护指(又名护甲),边有些漫不经心地询问左公:“卿老家在湖广何处?” 左答:“湘江水远洞庭山,渔舟唱晚不须还。柳庄新柳蒙雨露,阳雀湖边子归啼。” 面对“知己”,左公“士心”初现,除用“新柳蒙雨露”之句感念皇恩之外,也用子归鸟“不如归去”的啼声,不屈不挠地表达了其“归隐田园”的去意与心境。 慈禧接着又问:“卿住柳庄,平日里喜吃何物呀?” 左答:“鱼子桃花饭,韭菜辣椒香。白黄瓜煮笔杆鳝,阳春三月土豆黄。” 韭菜、白黄瓜、三月黄土豆与樟树港辣椒同为古镇舌尖上的美味;而用四两重的阳雀湖野生鲫鱼籽,焗上新碾的稻米饭,再在上面撒上几瓣鲜艳的桃花,估计听者不流口水都难;至于“马蹄团鱼笔杆鳝”,则出自洞庭湖水乡的食谚,言称野生的团鱼与鳝鱼不要吃大的,八两至一斤左右重的马蹄般大小的团鱼,与毛笔笔杆一般粗壮的鳝鱼,味道正好。不经意间,聪明的左公便把湖湘美味推介到了皇宫,也始为天下人所耳闻。 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曾对左公介绍的樟树港辣椒特感兴趣……后因旗人不善辣,加之路途遥远,货运不畅,还有水土不服等原因,传至清庭的名椒,仅变成了一盆盆皇宫里的观赏性花卉。 在湘阴县城“左宗棠纪念公园”尘封的史料中,我还有幸看到了好几处记述左公与樟树港辣椒相关的资料。一是西北行辕的中军帐里,每有战斗胜利的消息传来,左公必定是一边烤火,一边手捻一枚枚盐腌的樟树港辣椒下酒……这也成了左公庆祝胜利的招牌性动作。 其次是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所有湘军楚勇的后勤供给食物里,樟树港的剁辣椒与盐腌辣椒,以及经开水滤泡晒干后的白辣椒等均为必备军需。以至于当时在樟树港古镇因往新疆运输与储存辣椒有功,经左公保荐,获得军功的村民不下百人。至今,在古镇村民有些调敝的坟场仍见许多对先祖冠以:“记名道员”、“记名提督”、“记名参将”等头衔的墓碑。“记名”乃虚职,属“旌表”及“荣誉”性质。 三是左公在指令将柳庄的柳树运至新疆栽种的过程中,还一同命人带去了大量的樟树港辣椒种子。只是“三千杨柳”吹绿了新疆全境,而樟树港辣椒到了茫茫戈壁滩后,其果实则由短变长,由微辣变酷辣,又被打回了胡椒的原型。 一个人的成名与成功,除了自身的学习、刻苦与磨砺之外,其天时、地利、人和的外部条件也非常重要。正所谓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相互作用是也。同理,一枚有着优秀品质的辣椒,在同样优秀的外部环境下,还有“名人效应”的推波助澜,自身不想成为名椒都难。 继左宗棠之后,又一位名人来到了樟树港古镇,来到了位于樟树港辣椒核心产区的阳雀湖边的法华古寺。他便是清末著名诗僧,曾出任中华佛教第一任会长的“八指头陀”。 “八指头陀”俗名黄读山,生于年,16岁出家后,在佛舍塔前烧残二指,并剜臂肉燃灯供佛,故自号八指头陀。 诗僧是18岁来到樟树港法华古寺的。他边念经打坐边写诗歌,边把种植樟树港辣椒为主的农业劳动与修禅结合起来,首创“农禅双修”。诗僧前后写诗1多首,如今的法华古寺仍留有高僧所著的《八指头陀诗集》、《白梅集》等颜色泛黄的诗集。著名的“洞庭波送一僧来”的名句,便系八指头陀所创。据传,后来一位法华寺的小沙弥,也是边敲木鱼边念经;又边回味樟树港辣椒的美味,还边童心未泯地将刻在寺院墙壁上的诗僧名句“洞庭波送一僧来”,戏改为“洞庭波送一椒来”。过去运输几乎全靠水路,辣椒从江浙传入内陆,便是沿长江进入洞庭湖,方才落户樟树港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沙弥的改法倒也有几分妥帖。 入住法华寺,取名敬安法号的八指头陀,一直认为劳动是修为,辣椒是禅果。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在大自然中耕种大地,需感恩天地所赐。后来,诗僧又以法华寺为“根据地”,带着佛经与自创的“法华寺牌”剁辣椒,时而杭州、时而南京、时而武汉、时而北京……去到许多佛教名山名寺参禅传道,将他首创的“农禅双修”经验与樟树港美味辣椒传遍了大半个中国。 现在的三十一代法华寺主持,法号早国。他全力继承八指头陀的“衣钵”,每至辣椒栽培季节,早课之后,必亲率众僧进行农禅双修。三年前,早国大师又与多位佛门弟子一道,集体创作了一首名为《辣椒缘》的禅修曲:“一花一叶一如来,心到佛到椒花开。农禅双修方法好,劳动澄净祖师来。……”歌词主要在于礼赞祖师八指头陀的功德,歌颂辣椒与佛修有缘,劳动与禅修可以相得益彰等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樟树港辣椒成为一代名椒后,不经意间,又横跨海峡,传至宝岛,香飘美国。年,美太平洋第七舰队司令雷德福特访台,台湾“海军司令”梁序昭设宴招待,掌厨的是“新湘菜大师”彭长贵。宴会的第一道主菜是辣椒炒鸡丁,因配料特殊,做工精细,味道脆辣醇香。“红鼻子”客人在竖起大拇指称赞的同时,询问翻译:“这是一道什么菜?”彭长贵从厨房出来回答道:“此菜叫左宗棠鸡……因为这是左帅最爱吃的鸡的做法。”后来,彭长贵在与美国客人进一步交流时,曾不失遗憾地说道:“现在鸡和辣椒的原料都是替代品,如果用左宗棠家乡樟树港正宗的土鸡,还有正宗的樟树港辣椒,味道肯定会更好!” 原来彭长贵出生于湖南,祖辈彭玉麟曾是湘军长江水师的创始人,也是湘军领袖曾国藩与左宗棠十分倚重的心腹爱将。彭长贵12岁师从当时的湘菜大佬,有着“天下第一厨”之称的曹荩臣,20岁时被抓壮丁,年退去台湾,由国军伙夫渐渐做到了蒋介石与蒋经国的家厨。 年彭长贵赴美国发展,他又将“左宗棠鸡”带到了大洋彼岸。此时,彭长贵通过特殊关系,时常能收到一些海运而来的“阳雀湖牌”正宗樟树港剁辣椒。位于曼哈顿中心城区的新湘菜连锁店“彭园餐厅”开业不久,贝聿铭便慕名来餐厅宴请基辛格。他们点的主菜也是“左宗棠鸡”,吃后也是赞不绝口。从此,基辛格嗜辣不疲,常在“彭园”留连忘返。后经美国传媒报道,用“阳雀湖牌”剁辣椒做的“左宗棠鸡”从此红遍美国,至今长盛不衰。 彭长贵在上世纪80年代几经辗转周折,终于回到了湖南。在距离樟树港镇不到30公里的长沙市长城宾馆经营彭园餐厅,硬是让正宗的“左宗棠鸡”回到了故乡。至此,大师整日喜上眉楣,笑声不断,因为他再也不愁餐厅缺少正宗的樟树港土鸡与正宗的樟树港辣椒了。年12月,大师走完了他97岁的人生长路。消息传出,不少湘人为之叹息:以后再也难吃到正宗的“左宗棠鸡”了…… 彭长贵大师走了,他从湖南的圆点出发,到台湾,经美国,在地球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又回归圆点,回归故乡。老人追导与传承的既是辣椒的味道,家的味道,爱的味道,更是乡愁的味道。 家山自有后来人曾立宇与周鑫同为樟树港镇盛产辣椒的阳雀湖边人。两人除了体形高矮胖瘦不同外,其余则有许多的相同相近之处。同龄,两人都是年出生;同学,两人曾同是樟树港中学文科班里的学习尖子;同出金门,两人学校毕业后,曾立宇在长沙创业,周鑫南下深圳打拼,10年后均事业有成,都成“千万富翁”;就连他们后来找的老婆,也同是嗜辣如初的“辣椒妹子”;两人还气质相同,都怀有家国情怀,都具有湖湘子弟特有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理想主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两年前的一个春夜,曾立宇与周鑫在 自年开始在《人民文学》、《花城》、《美文》、《读者》、《作品》、《散文》、《黄河文学》、《散文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万字。出版的作品集有《滚石上山》、《梦起洞庭》、《微雨独行》、《股海无边》、《寥廓江天》、《清明复清明》、《牛铃叮当》、《水乡月色》(台湾版)等。曾获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长江颂”散文奖、“我心中的澳门”散文奖等奖项,作品连续多年进入《中国散文年选》、《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中国散文排行榜》、《中国散文篇》等各种选本,多篇散文被选入大学和中学的语文选读教材及高考语文试题。散文《牛铃叮当》被选为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占现代文阅读20分。 转载:湘阴资讯 本文图片为网上搜集,作者不详,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精彩热文点击跳转 湘阴家长最喜爱十大艺术培训学校??寒假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湘阴十大母婴儿童乐园??“全面二孩”母婴消费迎来小高潮湘阴十大最美家居装修品牌??打造完美新家星榜??星榜星榜??湘阴十大海鲜美食?舌尖上的深海诱惑金榜??湘阴十大外卖美食?寒冬唯被窝和美食不可辜负 人在湘阴就加湘阴东湖边上,都在湘阴以后肯定用得着,大家互相帮忙转发这条信息,让更多人加入,小伙伴们摇起来!找对象/求职/招聘/顺风车/寻人/寻物/二手买卖/便民信息/吃喝玩乐寻优惠/衣食住行寻优惠! 正规专业微平台,大家一起传递正能量打造和谐湘阴,方便更多湘阴人! 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参加进入?湘阴十九大乡镇论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ly/95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