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诊疗白癜风区别 http://pf.39.net/bdfyy/bdflx/181130/6682961.html

转眼已到年末。经历环境革命10个月的“孕育、成长”,东阳的乡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七十二变”。“七十二变”,体现在变化的村庄多,这个冬日,行走在乡村,田间巷陌大多干净素雅,池塘沟渠多是明净如镜,一扫以往农村杂乱落后的印象;“七十二变”,更体现在村庄的变化大,从原来的杂乱无章到现在的洁净清爽,从原来的一池浊水到现在的一片澄澈,从原先的“灰头土脸”到现在的“清秀灵动”……变化无处不在,惊喜无处不在。

按照年初全市干部大会暨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净”“绿”“美”“富”“和”五字标准,日前,东阳市农办筛选出一批成效明显的典型村庄,按五字诀次序,将分批次展示这些村庄的“七十二变”,以此激励三乡大地上的村庄再接再厉,更上层楼。

本期主题是“净”,干净整洁是美丽村庄的基础,通过治污水、分垃圾、拆违建、清杂物、植绿化、圈家禽,这些村庄实现了自我蜕变。

招数|知耻而后勇,“军令状”兑现

横店镇柏塔

完美逆袭从最差村到最美村

横店镇柏塔村,有户多人,是远近闻名的“草席加工专业村”。跟废塑产业一样,草席加工也是一个不太清爽的产业,因为零零碎碎的草席渣总会洒得到处都是。

草席加工,再加上当时村里在做污水管网,今年5月份,柏塔村不幸上了“黑榜”,被镇里评为当月环境卫生“最差村”,并在报纸上被公开曝光。

“在报纸上,我们就立下‘军令状’,承诺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对小区乱堆乱放、家禽圈养、空闲地整治及道路硬化、河道清理等进行整治。”柏塔村党支部书记陈洪范回忆说。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有些村民想不通,认为农村就这样了,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地搞环境卫生。我们就不断上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同时,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拆违建、搞卫生,在大环境下,最终都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陈洪范介绍,在环境整治上,他们动员了各方力量,全力以赴开展清理,特别是在草席加工上,加工户们不仅清掉了陈年垃圾,而且对日常加工中产生的草席渣做到了日产日清。

“逆袭”后的柏塔村,村容干净、村貌整洁

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7月份柏塔村被镇里评为“进步最快村”。然而,柏塔村并没有满足,继续开展清理和绿化等工作,终于在9月份被镇里评为了环境卫生“最好村”。今年10月,更是被列入“最美村”。

为巩固整治成果,村里组织老年协会每半月抽查一次,每家每户进行评分,排出村里的“红黑榜”并进行公示。

环境整治好之后,陈洪范等人已经在谋划产业植入。柏塔村老房子特别多,共有将近间。“我们已经向市里申请了古村落保护,下一步想把老房子腾空,引入公司开发民宿。”陈洪范说。

招数|不比房屋高大上,就比房前屋后洁净

巍山镇高大

小村庄吸引两万余人“取经”

38户人,高大自然村规模不大,但它奇迹不断,因为环境革命,一举从默默无闻的小村变成众人皆知的名村。今年,记者先后4次采访高大,每一次都给人不同的感觉,而“干净”则是其灵魂所在。

关于这点,住在路边的村民苏品兰很有发言权,“每次大家来参观,我总能听到各种赞美声,很多人都说真干净”。据悉,今年先后有2.6万人次涌进高大参观,来自东阳市内以及义乌等地。最多的一天,村里停过22辆大巴车,将小小的村庄挤得水泄不通。

石磨公园给高大增添了一份别致的古朴美

说起打造洁净、秀美村庄的秘诀,该村负责人应忠良介绍道:“针对高大房屋参差不齐的情况,我们提出不比房屋高大上,就比房前屋后谁家整洁。”拆了鸡窝、清了小菜园、刷了“赤膊房”……记者获悉,初步整治结束后,高大又开展了“提升工程”,先后完成污水整治、路面硬化、石磨公园建设等,实现从净到美的转变。

最近,该村又做起了“文化工程”,在村口打造一堵高大上的“文化墙”,并将其与产业植入相结合。截至目前,该村在环境革命工作上投入约万元。

为了更好地做好保洁工作,高大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的,每户每天奖励1元;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户主亲笔签名,并张贴到家门口,随时接受各方监督。对此,苏品兰深感赞同。“村子变干净了,受益的还是村民。”他笑着说,一年下来,大家真正感受到了环境革命带来的好处,“看着舒服,住着舒心,这感觉特别不同,也特别好。”

村庄变美了,村民的自豪感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以前,人家问我们是哪的,我会回答怀鲁隔壁,现在我可以大声说,我是高大的。”苏品兰说这话时,笑得特别开心。

作为环境革命工作领先人物,应忠良也成了“网红”,多次受邀前往白云、马宅、画水等地当“宣讲员”,向大家讲授工作经验。

招数|记住乡愁,老房子保有老印记

湖溪镇南塘

留住那片“沧桑美”

南塘村,位于湖溪镇北约3公里处,地处里歌线湖溪段沿线,由南塘、婆罗塘和擎天丘三个自然村组成。其中南塘自然村有户,人。

采访当日下午,寒风凛冽,南塘自然村显得特别宁静,走入村中,房屋齐整,村道整洁,特别是村中有不少成片的老房子,在青苔石板路的点缀下,一股浓郁悠远的岁月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个具有“沧桑美”的老村。

老屋新绿,意韵无穷

在这次环境革命中,南塘自然村有意识地保留了村庄的老房子。“住人的,不住人的,这些老房子加起来村里有五六百间呢。”村干部张四洪告诉记者,除了危旧房拆了,其他的老房子都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来,“它们是时代的印记,是村庄珍贵的记忆,要好好保护。”

在环境革命上,除了留住乡愁,南塘自然村还做了大量的工作。以下一串数据足以说明:清理房前屋后多户,整除空心地平方米,破除残垣断壁12处,拆除乱搭乱建房屋8处,旧房确权8户,使用人工人次,租用挖机和拖拉机4.8万元。与此同时,投资近万元,装修了文化宫,建造了九曲桥,疏通了村内水渠水沟,绿化了村中主干道。投资20多万元,硬化和修补浇捣村内的道路,并顺利通过了垃圾分类的验收工作。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南塘自然村的水塘很多,有80多口水塘,南塘出产的莲藕十分出名。同样,在环境整治中,水塘也得到了进一步治理。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今后,我们将继续做好环境革命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环境革命一户不落,全面小康一个不少,让我们村的人居环境、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南塘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兴说。

招数|空闲地利用有新招,一举多得

东阳江镇枫树头

金点子让环境革命“事半功倍”

东阳江镇枫树头村,共有户多人。采访当日,阴沉的天空下起了小雨。在雨水的浸润下,整个村庄显得十分清亮、灵秀。

在推进环境革命中,村庄的做法也同样十分“灵活”。“主要以党员积分制管理为抓手,推进环境革命工作。”枫树头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卢跃明介绍,镇里出台相关办法,将环境革命与党员积分制管理紧密挂钩,党员自家未做好家禽圈养、未清理房前屋后卫生等,每项都要扣40分,而且党员还要联系至少5户农户,如果联系农户整治达不到要求,党员也要连带扣分。在党员积分制的推动下,枫树头的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也颇有成效。

在成果巩固上,枫树头也想了不少金点子,特别是在村庄空闲地的整治利用上,枫树头采用了一个“一举三得”的点子。

有偿使用,让空闲地不再“空闲”

“通过‘三整一拆’之后,村里腾出了不少空闲地,其中有部分是集体用地,这些集体用地该怎么用?给谁用?经过考虑,我们就采用了有偿使用的办法,就是以每年每平方米5元的价格出租给农户,农户可以在上面种菜、种绿化等等。”卢跃明说,有偿使用不仅避免了邻里间的纠纷,还可以防止整治成果的反弹,而且还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可谓“一举三得”。

事实证明,这个有偿使用的做法深受村民欢迎,村民大多就近租用,有的种菜、有的种花草,不仅多方受益,还保留了浓郁的乡土味。

招数|你捐我助,大整治换来大民心

马宅镇岩坞口

洁净小山村引来城里客

从东阳城区出发,驱车40分钟到马宅镇;从马宅镇出发,又驱车25分钟到岩坞口。说起马宅镇岩坞口自然村,很多人都会叹“真远”。今年,它又多了一个代名词:真美。

村子依山而建,层次分明;宅溪穿村而过,清澈见底;村内干净整洁,十分养眼。阳光下,几位老人坐在家门口晒太阳、话家常,宁静有致。一踏进岩坞口,记者心中油然升起一种邂逅“慢时光”的惬意感,一种山区特有的味道慢慢呈现出来。

干净整洁的环境,是村民最大的福利

采访中,记者深感环境革命给这个偏远山村带来的福利。除了村民对环境感到满意外,该村还吸引了一拨又一拨来自杭州、金华、义乌的客人。村干部厉伟昌说,暑假来了两批学生,“这些城里孩子住在村里,学习知识、下水抓鱼,感受乡土文化”。周末的时候,还有人带着帐篷到村里来露营。这个原先十分沉寂的小山村,如今越来越热闹了。

说起环境革命,厉伟昌打开了话匣子。“3月份,带领大家去浦江、巍山等地参观,回来后就开党员会议。”他笑着说,一周之内,党员就清掉了自家房前屋后的垃圾,给村民作出了示范。记者获悉,岩坞口自然村共68户多人,在家人数60多人。淳朴的山区村民一动起来,简直是“一发不可收拾”。记者获悉,大家不仅将村子整干净了,还自发进行了捐助。村内张榜着的大红色“水口城堡乐助名单”,无声地述说着村民的热情:“厉公民元”“陈锡龙元”“严良军0元”……仔细一数,竟有47人捐款,数额从50元至元不等。

马宅镇镇干部金佳丽说,现在村里还开起了农家乐,提供野菜、山货等,让城里人尝鲜。有了如今的发展基础,厉伟昌等人对未来更有信心了,“村里已经规划出多平方米的空地,准备用来野炊、烤火等,将更多的城里人吸引到这里来。”

招数|“一碗水端平”,全家老小齐上阵

六石街道香潭小区

思想一通干净成常态

从易到难,从难到易——这是六石街道香潭小区党支部书记吴妙珍对环境革命工作的最大感受。“这项工作不简单,涉及家家户户。”她先后当了21年村干部,领过无数大大小小的任务,“环境革命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只要居民思想通了,各种问题就迎刃而解”。

香潭小区位于六石街道中心,本地人口人、外来人口近人,要时时保持干净整洁,并非易事。但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后,发现其路面洁净,房前屋后无杂物,公共场地清爽有序。“这已经是常态化了!”六石街道联系该小区的干部黄叶红点赞道。

干净的小区环境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有了这样良好的基础,如今,居民们都不会随意乱丢了。”说起环境革命,小区事务管理小组组长吴智华很感慨,“那真是一段干劲十足的日子。”3月20日,该小区全面启动环境革命,村干部给每家每户发放了倡议书,倡导居民大力弘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精神,全家老小齐上阵,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香潭小区。

“一开始,不少居民不理解,更多的则是持观望态度。”吴妙珍说,“万事开头难,我们肯定一碗水端平。”而后,在公平、公正的整治氛围下,居民都相继动了起来,香潭小区环境革命很快就进入状态:节假日不停歇,下雨天也不停工,大家一鼓作气,整整干了1个月。

变化自然是显而易见的,群众也都看在了眼里:村里几十年的垃圾清理了,臭水塘1米多厚的塘泥也清掉了,鸡鸭也不乱跑了,今年夏天苍蝇蚊子少了好多。一场环境革命无形中提升了村民的荣誉感、自豪感,大家对保护环境也更用心了。比如,每周三是香潭小区党员们的“环境保护日”,他们还主动承包了5条主道的环境卫生工作。

招数|人工手推车,推出一片“净”

南市街道石盆

打一场翻身仗建设美丽家园

来到石盆村,是一个冬日的早晨,清冷的空气中,村里66岁的大爷吴荣德正拿着扫帚在清理广场的卫生。“村里搞这么干净不容易,要维持好,我们每天都要清扫。”吴大爷说。

石盆村三面环山,有农户户,人,石盆村的交通条件极其不佳,村民及车辆出行都要经过一条宽约3米、长约米的山洞。石盆村地势落差较大,之前,农户的房前屋后到处乱堆乱放着柴草以及建房后剩余的砖块和沙子,为了堆放便利,不少农户还搭建了临时棚,盖上各式各样的广告布。不仅如此,村里还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鸡鸭和随时乱穿的家犬。

“当时的环境确实脏、乱、差,为此,我们下定决心,要借全市环境革命的良好氛围,打一场翻身仗,给百姓一个干净、清爽的家园。”石盆村党支部书记吴云良说。

由于石盆村基础差,且地势落差大,房前屋后道路比较狭窄,村内80%的地方拖拉机、挖机等机械无法到达,因此“三整一拆”完全靠人工手推车进行清理,清理难度大,且费用高。

虽然工作难度大,但石盆村两委干部迎难而上,大力推进。“我们建立了‘石盆一家人’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ly/98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