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教师报记者王占伟褚清源康丽 导读 推动教育变革,中原力量崛起。7年前,中国教师报以“郑州变法”为题,多版联动重磅报道郑州市区域教育创新。7年后,中国教师报再次把目光投向郑州,发现“道德课堂”的最新成果。带着发现的眼睛,记录一所所生机盎然的学校,一个个别具一格的教师,一幅幅生动的改革图景,让我们回到郑州的道德课堂现场,感受生命潮涌的教育之美。 有一种升级叫再出发。河南省郑州市道德课堂实验已经走过了7年,如何持续深化,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 有一种创新叫再出发。实施道德课堂的郑州教育人究竟怎样将评价提升到育人的高度,并在系统变革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创客教育? 有一种担当叫再出发。实施道德课堂的郑州教育人究竟如何顺势而为,创生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教育样态? 日前,本报采访组再次走进郑州,为您揭晓以上问题的答案。 向“道”,智慧定调策略 建设道德课堂必须研究“道”,“合道”是郑州市教育局持续深入推进道德课堂的总策略。什么是“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在郑州市教育局主要领导人看来,道德课堂的持续推进既要重视看得见的“阳”,又要重视看不见的“阴”。 在道德课堂推进过程中,郑州教育人始终注意把控、平衡三对“阴阳”:一是未来与现在,二是理念与操作,三是借智与内生。 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李陶然明确提出,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为未来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必须把发展的参照系由“现在”转向“未来”。“教育是一项‘慢’的事业,当教育之‘慢’遇到社会之‘快’,必须要‘做有未来的教育’”。教育者、受教育者要树立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观念。 李陶然认为,“有未来的教育”应该体现为:生命对生命的尊重,人格与人格的平等,情感与情感的共鸣,此爱与彼爱的交融,智慧对智慧的点燃,文化对文化的润泽。 要将“有未来的教育”在学校落地,不仅需要先进的理念系统,更需要扎实的操作系统。理念系统自不必说,就操作系统而言,郑州市教育局逐步总结出“有形、有魂、有习得”的道德课堂实践标准,“有灵魂、有同理心、有诗意”的道德课堂实践要求,丰富完善了道德课堂的操作系统。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认为,任何教师上一节好课,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如今,“道德课堂三问”已经深入到郑州教师的意识深处,有效改变着课堂生态。 在实践道德课堂过程中,郑州市教育局“只给理念,不给模式”,让各县区教育局及学校积极探索道德课堂的实践模式,把学校的道德课堂有效形态和道德课堂理念融会贯通,在遵循“内涵解读——理论依据——课堂流程——价值与创新”一致性原则的基础上,撰写高质量的成果报告。截至目前,道德课堂有效形态的成果已有近项。 道德课堂的持续深入推进从来都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借智发展。据田保华介绍,道德课堂从提出到践行,是与郑州市教育局推行“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教学评一致性”相并行的。近年来,多个第三方专业机构走进郑州,有效助推了道德课堂建设。然而,郑州教育人非常清晰,专家是提供资源支持的,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必须靠自己。换言之,道德课堂的借智从来都是“以我为主”的。 实践证明,“合道”的推进策略效果显著。记者从郑州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项目的数据中拿到了陇西小学三年来的翔实数据: 年、年、年,学生学习自信心指数逐渐提高,分别为60.76、65.68、81.87,分别高出全区平均指数10.59、13.38、15.2。 年、年、年,学生学习策略指数稳步攀升,分别为50.30、58.88、60.71,分别高出全区平均指数18.12、1.47、4.38。 年、年、年,学生主观幸福指数持续提高,分别为72.97、80.05、83.64,分别高出全区平均指数9.11、3.22、9.38。 向“内”,高端定位创新 “有未来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对于创新的定位,道德课堂与众不同。 向内创新,这是郑州教育人对创新的定位,这种定位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田保华认为,创新是不可“教”的,甚至是不可“学”的,却是可以“生”的。创新意味着“无中生有”,寻求创新必须从组织内部、生命内部寻找突破点,刀刃向内,实现自我革命。基于此,郑州市教育局提出并实施了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全面的教育,是以创客浪潮为机遇诞生的新教育系统,是基于制造力培养创造力的教育,是基于行动力培养想象力的教育,是基于所有学生的普及性教育,是基于功能室空间与设备而开展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是教育本质的一种时代表达。这是田保华对创客教育的定义。 郑州市教育局对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指向:五年级以下可选择纸艺类、粘土类、少儿科学实验类课程,让学生动手、动脑;五年级至八年级可选择建筑木艺类、激光雕刻类、三模(车模、航模、船模)制作类课程,让学生创意、创作;八年级以上可选择传感器与物联网创新设计、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家居功能竞赛、与学科实验相结合的创新项目,让学生探究、感悟。 在田保华看来,要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首先要让教师人人成为创客。在没有现成教材的情况下,教师不再是教材的“二传手”,而应该成为课程的“创客”。 纬三路小学语文教师刘春燕带学生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后,孩子们问:“为什么把樟树比作宋庆龄呢?”刘春燕充满激情地给孩子们讲宋庆龄如何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坚强不屈,矢志不移……可学生反响平平。如果只是泛泛地讲一些宋庆龄的故事,很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领悟。于是,刘春燕放慢课堂步伐,同孩子们一起用两周时间读宋庆龄、写宋庆龄、讲宋庆龄、怀念宋庆龄。 刘春燕为孩子们推荐了《宋庆龄画传》,书中的历史画面、珍贵的历史镜头、翔实的历史资料,学生很喜欢…… 樟树是南方常见的植物,北方不太常见,学生观察、研究起来不方便。刘春燕去南方旅游,正好看到有人修剪樟树,便拿回一些枝条发给孩子们。通过观察,学生们发现校园树木的枝叶上有许多小虫子,而樟树的枝叶干干净净,搓一搓、揉一揉,奇特的香味沁人心脾。由此,学生真正明白了为何把樟树比作宋庆龄。 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刘春燕深深感悟到“教师的情感再丰富,如果没有一种深入人心的教学方式,很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感悟”。 如果说这是一个“做中学”的学科案例,那么郑州九中的创客空间则让学生经历、体验“创中学”。 “我们社团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习政治融入社团活动,边玩边学习,边玩边成长……”“大家看我笑得这么开心,但是笑的背后都是泪……”“这是元旦晚会我们社团带来的话剧表演……” 这是郑州九中社团期末交流总结会的场景。报名参评的30多个社团的社长自己动手制作PPT汇报本社团的成果和成长。据悉,该校SG轻音社承办的校园歌手大赛已成功举办6届,深受学生的喜爱;爱心社、凡石剧社等社团自发走进社区、河南歌剧院,用行动追寻自己的兴趣;创客瓦力机器人社的创意作品《智能插座》,在“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中成功进入全国总决赛…… 采访中,记者参观了郑州九中“中书院”创客体验区域空间。“中书院”这一独特的“中文化”创客体验区域空间,既包括“得中楼”“养中馆”“正中园”“惠中廊”“致中堂”等特色中式楼宇建筑群,又特指“考古与发现”馆、海航创客空间和四大创新实验室。“考古与发现”馆有古希腊和谐之美、古罗马理性之光、汉唐信仰之力、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民族魂魄之黄河文明等9个模块。各模块相对独立,学生依据需要可以进行改变、替换、互为组合,实现多种能力的综合提升。 向“心”,重新定义成长 教育之道,道在心灵。教育必须北京哪能治疗白癜风北京哪些白癜风医院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