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

提示:点击上方蓝色"德兴身边事"↑免费   2、逐步解决了交通运输问题。   年,德兴县仅有一条公路通乐平县与外界沟通。年大茅山筑路队成立后,首先修建了龙头山和乌风洞两条公路。各个林场培养炮工,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有计划地开山炸石,把炸下来的石块,用于公路、房屋基建材料。日积月累,林道一条一条从无到有,从窄到宽,从平板车道发展为达标公路。三年多后,他们筑路多公里,使总场与分场、林区与林区相连。林间通道和砂石公路四通八达。大茅山汽车队的汽车也逐年增多,为促进垦殖场的生产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解决了山区工业用电和职工生活用电问题。

干部上山一年后,垦殖场生产采取以短养长,经费收支做到了自给有余。场里虽然买了几台小型发电机,但是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于是他们土法上马,以退伍官兵为主力,开始瑞港水电站建设,筑坝,装机,架线,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终于获得了成功。后来这个电站逐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大家称它为大茅山的“夜明珠”。

生活基本安定下来以后,曹镜沂干脆把一家六口全部由南昌迁到了大茅山。这一干就是15年。

他带领同志们大搞科研活动,提出“叫野果乱石翻身解放,让荒草枯木大放光芒”,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野果,指的是利用大量野生杨梅,研制杨梅酒获得成功,并取名“香美酒”,轻工业部酿酒专家朱梅工程师对“香美酒”写了十六个字的评语:“红而发光,甜而发香,微酸爽口,常饮寿长。”

乱石,指的是利用大量的石煤和石灰石烧成石灰,为改进酸性土壤,促进了粮食增产。

荒草,指的是研究芭茅草造纸成功。

枯木,指的是乌风洞国有林山上,有上百年的大量死松树需要清理。经过多次试验,他们将死松树的松明子,进行干馏,成功蒸馏出松油产品;利用废弃的樟树进行蒸馏,生产出医药上需要的芳樟油。

大茅山现有林业用地34万亩,活立木积蓄量万立方米。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前提下,他们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办起了以自用林为原料的木工厂,以等外材、枝桠材为原料的造纸厂,以木屑为原料的活性碳厂,以中草药为原料的制药厂,以冬笋、春笋为原料的罐头厂。还创办了年产3两的金矿冶炼厂,年产0吨的铜矿冶炼厂等大小不工厂18家。

他们大搞林粮、林油间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粮食从他们入场时的单产百来斤,到年单产斤,“文革”前己上升到斤。若不是“文革”的干扰和破坏,大茅山定能按时﹙年﹚达到或超过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每亩单产斤。“文革”中,方志纯作为江西省最大走资派被批斗,曹镜沂同志作为方志纯在大茅山的代理人,被斗靠边。直到年曹镜沂被结合进领导班子,年离场时才达到单产斤。此时,年植的杉木林已经成材,最高的已达8米多,最粗的胸径已有12公分。

德兴县和大茅山建制上已构成县场合一。在山多人少态势下,开发大茅山迫切需要解决劳动力问题。年初,浙江一些地方受灾,大批人口流入德兴,为了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曹镜沂和阙由熹书记商量,请示方志纯同意,决定实行以工代赈,采取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基本工资和计件工资相结合的办法,安排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很好地维护了德兴县境内的社会治安,同时体现了党对灾民的关怀。尔后逐步从以工代赈到确定生产单位,对于不愿回去,要求留在垦殖场的,进行外调,建立户口和档案,然后报请省劳动局批准为垦殖场正式职工,从而使这些浙江籍工人,成为开发建设大茅山区的一支骨干力量,为垦殖场的生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下又引来了福建、上海、江苏、安徽、湖南……好多省农村青年,有的甚至携家扶口流入江西,奔赴大茅山。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大茅山垦殖场对自己产品有了自己的销售权。每年可供开发林六千亩,上市木材达九万立方米。家乡金坛的农资公司、木材公司等单位常去找曹镜沂求援。他每年都力所能及发回一批批木排、竹排。大大缓解了家乡的供需矛盾。

江西省在全国当时叫得响的是两面旗帜。一个是开发山区、大办综合垦殖场,一个是创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干部下放来了,外地人口来了,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文化的不会种田,会种田的没文化。他们办起了文化技术学校,白天劳动,晚上学习;晴天劳动,雨天学习;农忙劳动,农闲学习。人们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形成生产、学习、科研三结合的雏形。

年3月。汪东兴由中央下放到江西任副省长兼农垦厅厅长,将这一新鲜事物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非常赞赏,要汪带话给省长邵式平,说这种半耕半读,勤工俭学,让上不起学校的孩子都有学上,值得提倡。邵式平听了以后,联想起当年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的情景,决定以垦殖场为基点,创办江西省劳动大学,不久又改名叫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不久全省办起了百来所“共大”。总校设在南昌市郊梅岭,各垦殖场办分校,对外公开招生,不要文化考试,只要有公社以上政府证明就录取。由于办学成绩显著,年,江西省授予总校和大茅山分校为全省百面红旗先进单位。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到大茅山拍摄纪录片《大茅山的春天》。

毛主席为此专门写了一封信,给中央领导传阅。年,全国教育现场会在江西召开。

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粮食减产,饿死人的现象到处发生。而大茅山却是这样另一番天地,简直是天下奇迹。

本人在金坛县,耳边常听到说,有人“外流”去了江西,在那里上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还供饭。当时对此将信将疑,可事后证明全是事实。不仅我们金坛,后来全国各地有上万人“外流”江西大茅山。

年3月,朱德视察大茅山,与当地干群交谈,还走进教室听课。他说,这是个大熔炉,不仅提笔为大茅山分校写了校牌,还把侄儿朱俊书送到这里来上学。

年7月31日方志纯同志逝世后。曹镜沂与家人对他十分怀念。曹镜沂说,方书记最大的特点是实事求是。一个人能做到实事求是极难,要有马列主义水平,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作出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也就是毛主席讲的: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老婆离婚,不怕座牢,不怕杀头。

接着他讲了方志纯的两件事:

年,全省进入大炼钢铁高潮,正在秋收季节,强调集中力量把钢铁搞上去,男女老少齐上阵,已经成熟的粮食作物无人收割,群众意见很大。曹镜沂立即赶往省委向方书记汇报,他风趣地说:“鱼我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你将何所取?”曹回答:“我要粮食。”他说:“对!应有缓急之分。”随后即赶回德兴,将已经出发的劳力调回搞秋收。几天之后,省委召开先搞秋收的电话会议。在那个大刮“钢铁主帅升帐”之时,敢于坚持实事求是,对干部群众的教育意义是非常深的。

年,江西在全国“以粮为纲”和“粮食元帅升帐”的压力下,要求全省每个垦殖场都要力争粮食自给有余,并且以粮、钱自给有余作为评比先进的主要依据。那时大茅山有五十万亩山林,农田只有七千亩,如果一定要达到粮食自给有余,就必须采取毁林开垦等办法扩大耕地面积,就必然要把领导的主要精力和人力、物力、财力用到粮食自给方面去,这样就不能发挥大茅山林业生产优势。方书记指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意确定“以粮为纲,以林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生产方针。年7月,大茅山垦殖场在乌风洞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具体贯彻执行了这一方针,十六个农牧场以粮为主,二十四个林场以林为主,七个工矿单位以工为主。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大茅山垦殖场生产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4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大茅山垦殖场建设山区的经验,并发表了《创百年大业》的社论加以赞扬。在这个生产经营方针指导下,大茅山垦殖场的生产建设,到处呈现一派兴旺发达景象。大茅山从此成为全国先进单位,成为对外开放,接待外宾的先进单位。

改革开放的春风愈吹愈劲,大茅山垦殖场日新月异。德兴已成为江西省开发区,大茅山垦殖场已成为大型企业集团。7年建场50周年时,人们没忘记当年开发大茅山的先驱者曹镜沂,向他发出邀请,希望老场长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可惜,此时此刻曹镜沂同志已被肺癌晚期折磨得起不了床。当他接到请柬后,便吩咐家人发一分贺电去,祝大茅山垦殖场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年10月于上海

图文编辑、视频剪辑:德兴身边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fz/91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