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xwdt/ 金胜川义务清扫路面 8月,翁垟街道滨河北路上,一位戴斗笠的老人手持扫把,沿路清扫。正值三伏天,行人走在路上犹如铁板烧,匆匆而过。老人却拿着扫把耐心地清扫着路面,汗水浸湿了衣衫,令人动容。 这位老人叫金胜川,年1月出生,是樟树下村人。年轻时,金胜川在翁垟滩涂上当了几十年的“泥腿子”。十多年前,上岸后的他闲不住,便拿起扫把,开启了义务扫路之旅。近日,他入选了年10月“温州好人榜”! 闲不住的“泥腿子”“闲”是客气话,“看不过去”是金胜川的心里话。随着翁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暂住到樟树下村的新乐清人越来越多。这个有着余名常住人口的村庄,如今入住的新居民达余人。饱和的人口居住模式,给村里的环境卫生带来了压力。此前,村里曾雇佣专职清洁员打扫村庄环境,但专职清洁员只能负责村内环境卫生,环村道上的垃圾往往顾及不过来。 闲不住的金胜川便拿起扫把,看到哪里有垃圾便随手清扫。看到路上不平整,便自掏腰包买来石子将路填平。 “平常就在村里转,看到哪里有坑就补补。”为了修路损坏了几把铁锹,走了多少里路,补了多少坑,金胜川自己也说不清。 义务扫路之初,曾有不少村民不理解。有人笑他傻,也有人说他高调做公益是为了名声,甚至有人认为扫马路起灰尘,脏了自己的家门。 金胜川是个老实人,面对村民的质疑,他选择了沉默,悄悄将扫路时间从白天改成了晚上。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白天去路上转悠,看看哪里脏了,待到夜幕降临,便拿上扫把沿路清扫,经常一扫就扫到22时许才回家。 金胜川扫路并不仅限于自己村,见路上有垃圾便一路前行,最远曾沿路扫到4公里外。 夜间扫路,危机四伏。有天夜里,金胜川从村口沿路扫到了3公里外的翁垟三中门口,突然一辆快速行驶的电瓶车从小巷钻出,险些与他迎面相撞。 从此之后,老伴儿虞献英给金胜川下了“禁足令”:义务扫路可以,但是不许再晚上出去。于是,每天清晨,村民们又看到了一位老人沿路扫路的场景了。 金胜川 成了村路“守护神”一晃15年过去,义务扫路的经历,留下了不少美好记忆。 有一天清晨,金胜川在村路上清扫,突然看到路边上有个鼓囊囊的皮包。他不敢怠慢,连皮包都未曾打开,便送到了村老协,请老协同志帮忙寻找失主。经过一番找寻,皮包的主人终于被找到。原来,这个皮包是樟树下村一位村民不慎丢失的,里面不仅装着三千多元钱,还放有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物品。 得知金胜川拾金不昧的消息后,失主从钱包中抽出几张钱币表达谢意,谁想,老金坚持不收。失主便提着鸡蛋送到了金家,直到此时,老伴儿才知道了金胜川捡钱的事情。 15年来,金胜川不仅捡到过钱,还“捡”到过人。 一年腊月,天气寒冷。金胜川夜扫村道时发现一名男子躺在路边。借着月光,金胜川认出这个散发着浓烈酒气的男子正是村里的一位村民。于是他赶紧叫来其他村民,开来三轮车将该男子送回了家。第二天,醉酒的村民酒醒,专程找到金胜川道谢。 渐渐地,金胜川义务扫路的质疑声少了,赞美的声音越来越多。 樟树下村村民赵秀蕊是金胜川的邻居。见有记者采访,她主动从家里赶来:“我们村口的这条滨河北路由于年久失修,一下雨就坑坑洼洼。过去打车回村里,出租车师傅都嫌我们村里路差。”赵秀蕊说,自从金胜川看护这条路后,村民们出行都方便不少,大家都很感激他,甚至有人曾提议要交清洁费给金胜川,被他拒绝了。 每日衣服拧出水15年义务扫路,这份坚持与执念,老伴儿虞献英最看在眼里。 “他呀,经常扫路扫到忘了吃饭,下午两三点也不知道回家!”提起老伴儿义务扫路的事情,她虽嘴里说嫌弃,心里却难掩骄傲。 这些年,金胜川每年用掉的扫把不下10把。起初家人帮着去街上买,后来由于扫把换得勤,家人就帮着扎扫把。 虞献英笑着说,金胜川是个“榆木”脑袋,这么大岁数连手机还不太会用,出门扫路没有手机不能跟家里人联系,一家人跟着着急。 而且,金胜川还很固执。三伏天里,别人都躲在空调房里休息,他却穿着长衫长裤戴着斗笠出门,每天换下来的衣服有三四套,每套都被汗水浸透,能拧出水来。家人和村民都劝金胜川歇歇,他却笑着说:“人总不能闲着吧,趁着还能走动,能为大家伙儿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我就感到特别高兴!”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好事。”樟树下村村委会主任金永孟说,15年的坚持,金胜川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着很多人。今年,老人扫了多年的滨河北路即将修缮,相信在金胜川这样的正能量带动下,樟树下村的发展将越来越好。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文明乐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戳阅读原文参与爆料拿红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fz/95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