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参加大赛主体赛招标村和自选村赛道的团队,请给我们“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参赛手账”系列投稿哦!文字、图片、视频都可以,期待你们的美文!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7月30日,钱江团队经过四个半小时的跋涉来到位于浙闽交界的苍南县马站镇,迎面而来的是无边际的天蓝气清。山海交融下的南亚热带气候,哺育了该地优质的生态环境,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菇之乡”、“中国虾皮之乡”等美誉的马站让我们充满期待。

首先马站农办陈余将主任亲切接待了我们,向我们介绍了马站农产品概况和当地的品牌需求,为我们后期品牌策划与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接着在当地专员小蔡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马站中魁村。起伏平缓的小山坡层叠绵延,清爽整洁的道路配合两边四季常青的杨梅树,木结构长廊让通往村里的道路充满了道地的田园风光。我们来到中魁“甜蜜空间”,见到了林主任,他为我们介绍了中魁农产品以往的历史、品种、栽种、采收、包装和销售等情况,重点介绍了当地名品四季柚。我们参观了中魁亩左右的四季柚培育场地,四季柚拥有汁水丰盈、清香皮薄的口感特色,并且有清热降火、润肺止渴的药用价值,同时当地也有制作柚子茶、柚皮糖等副产品的风俗。我们针对自己的前期调研,也向林主任请教和咨询了关于本次项目的具体问题。

7月31日,我们考察了马站蒲城,沿途都是每家每户搭建的葡萄棚。“蒲城葡萄“这个在苍南当地响当当的名号,得益于该地特殊气候土壤条件之下培育的葡萄色紫粒大、鲜甜饱满。在与陈主任及当地农户的交流时,他们介绍了蒲城葡萄的具体情况,以及目前运输和销售上存在的问题,为我们后期的策划思路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现实基础,也让我们更迫切地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蒲城葡萄园

当地农户采摘葡萄

多姿多彩的马站,让我们的考察之行充满各种惊喜,当地优质的气候条件对于美味美食的滋养,不仅是对当地人民的馈赠,随着政府的扶持与推广,各方人员均能各展所长,马站的农产品一定能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团队一

“后生归桑梓,溪边觅遗珠。”走过绿油油的稻田,来到古色古香的后溪镇后,映入眼帘的便是这藏头联。后溪,我们到了。火车轰鸣,江水滚滚。铁路、须江相依相偎。自古以来,后溪镇便是交通要道,在水运、陆运、铁运上都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7月15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亲水家园赴后溪团队到达后溪镇后受到了后溪村郑书记和村干部的热情接待。在书记的全程陪同下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后溪的历史印记与文化底蕴。

从村头的老樟树开始,我们边听着书记畅谈后溪故事边沿着老街向前走去。来到五金修理店,我们看见的是一间几十平米的房间,是一盏简易的照明灯,是一排摆满工具和成品的货架,更是传统技艺的一代代传承和老手艺人的坚持。而在后溪药店,我们看见了一个个青花瓷的大药罐,看见了部分现代化装修,这是后溪文化的在历史变迁中留下的痕迹。走过一家家商铺,听过一个个故事,不知不觉我们就走到了后溪老街的尽头。但我们走过的不只是古朴的后溪老街,还是后溪的历史长河。

后溪的码头与河边的湿地也承载了许多的后溪记忆,水运的繁忙和蚕桑业的繁荣景象仿佛已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岸边惊起的白鹭,是后溪人民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好印证。

通过这次的实地考察,我们对后溪的历史与文化都有了更好的了解,对后溪也有了更深的情感。我们真切希望能够为促进乡村经济文化振兴献出我们的力量,能够用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为人民带来更多的便利与幸福。

团队二

七月,夏天的火热如约而至,当同学们都背上行囊回到家乡,开始待在空调房里的惬意生活时,来自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团队的大学生们却整装待发,踏上了乡村振兴实地调研的旅程。在盛夏的的烈日下,他们在临海市下涨村留下了求知求学、躬行实践的身影。

(团队成员在下涨村口合影)

在完成了诸如查询地图、电话咨询、撰写调研活动计划书等准备工作之后,7月25日,团队乘车前往临海市下涨村。曲折的山路盘旋而上,涓涓的溪流伴奏在旁,天边的晚霞带走了余热,成员们怀揣着满满的期待,实地调研拉开帷幕。

(下涨村部分景观)

本次调研之旅以“水上娱乐项目发展规划”为主题,第二天,团队成员们带着测量仪器开始了最基础的河道测量任务。在咨询当地村民了解了七条拦水坝的确切位置之后,他们沿河而行,对拦水坝进行标号,并着手测量河道宽及水深。汗水浸湿了成员们的衣衫,但看着手中记录完整的数据,成就感油然而生。

(团队成员进行河道测量)

7月27日,临海罕见的近40度高温炙烤着大地,行走在室外如置身蒸笼。但成员们克服了炎热的天气所带来的不适感,前往位于中心村的文化礼堂进行参观。民俗礼堂陈设着下涨村古老的生活生产用具,而党建礼堂则展示了一幅生动的下涨村发展画卷。为了探访当地的古祠堂庆安庙,成员们沿着新建的健身步道向山上攀爬,在了解文化的同时也磨练了意志。经过一天的努力,成员们对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得团队对水上活动的规划设计有了更为丰富的资料。

(团队成员参观文化礼堂)

与下涨村负责人取得联系之后,第四天,团队的成员们来到了当地的村委会了解下涨村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规划方针,以便将旅游规划与乡村规划更好地结合。随后,成员们随机走访村民,与他们进行亲切的交谈,还有幸品尝到了当地的特色美食——“番薯庆糕”,这种可口又地道的当地美食给成员们提供了不少灵感。通过三天的观察,成员们意外发现了上游江南大峡谷漂流项目的开发对下涨村河道流量存在影响,于是再次进行了有目的性的测量。经过这一天的走访和测量,成员们对于当地的村镇规划,乡土人情以及水文规律有了大量的收获。

(团队成员走访村民)

走出校门,走进乡村,对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团队的大学生们来说,是一个宝贵的机会,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他们深知,只有真正触摸到水的流动,真正了解村民的愿景,我们这群大学生们所谱写的乡村振兴的蓝图,才能落到实处,落到每一位村民的心底。本次调研能够圆满完成,离不开村干部和村民的积极配合,也离不开团队成员们的不懈努力。带着这一趟的累累硕果,他们又将投入到建设乡村水利、助力乡村振兴的队伍中去,贡献属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大学生的光和热。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探访桐洲岛,助力江洲村

年7月22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创意小分队的4名师生经过5个小时的路程到达杭州市富阳新桐乡江洲村进行为期3天的实践调研。

江洲村位置独特,位于富春江水之中,是富春江第二大天然岛屿上的一个3A级景区村庄,四面环水,由董赵村、汤赵村、孙家村三个共同组成组成。近年来,依托地理优势和产业特色发展休闲旅游业。

7月22日中午到达后,我校师生立刻开始实地探访。第一站是江洲村的文化礼堂,在村委员董生和村文化联络员罗女士的帮助和引荐下,由村党总书记赵先生向我们概述了乡村发展的现阶段的情况。村中正在实施“风雨桐洲”风情小镇建设,村中岛头位置正在进行集中的民舍建设,村中有百年意杨林、千年古樟树、飞行基地、皮划艇基地等网红打卡点,民宿约30家,散布村中各地。仅董赵村就有十余家。了解情况后,参赛小组分为2队,分别进行全村情况调研,分别采用了问卷调查、村民访谈、文史资料收集等方式。在多位村干部和村民的帮助下收获颇丰。

7月22日晚,创意小组分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结合当地风俗人文、历史资料、交通情况、产业分布情况、政策支持等因素对实际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设计思路——双融,即将本村产业与当地特色建筑相融合,从空间规划和庭院美化到产业融合。采用以点带面,以面促产的方式构建本次项目设计。

7月23日一早,4名师生再度出发,与村文化员罗女士一同进行实践地块的调研与测量任务。37℃的高温,挡不住团队的热情,也流露出村民们对这片土地改建的心愿。不时有村民主动来交流、询问,和我们一起讨论发展的道路。

对于本次设计,庭院与共享性空间是我们设计的重点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针对民宿集中区域,我们结合业主主营产业特色进行庭院的“移步异景”设计,第二部分为针对古建筑集中区域,我们进行共性空间和产业销售相结合的美化提升设计。两块区域交通互联,互助互动,促使形成良性的循环。

这次调研让我们了解、认识桐洲岛江洲村,切身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领略到了村中的特色文化、风俗人文。我们定能让我们的创意设计为乡村流入新的思想和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美化村庄居住环境的基础上,居产结合,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END

大赛加分项

在大赛评审中,我们鼓励各团队多种方式记录项目组织研究和实施过程,对自己团队的宣传会有加分项哦。每个参赛团队从组队开始到赛后,在各种媒体上的宣传,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如抖音、微博、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fz/96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