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市车埠村周亮/摄

(全文约字,阅读约需5分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对“十四五”时期的乡村振兴提出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迎面而来的“十四五”,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带领广大基层党员群众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既要把人选好、把村建好,还要把产业培育好,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党建为引领,让基层干部队伍强起来。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要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强而有力的党建工作引领乡村振兴迈过坎、上台阶,首先就是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当前,正值村(社区)“两委”换届的关键时期,基层作为村(社区)“两委”换届的主战场,要以此次换届为契机,实现村(社区)干部新老交替,班子“更新换代”,确保换出班子新面貌、换出干部新状态、换出发展新气象。把那些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德才兼备,干部认可、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既要从种养能手、经营能手、非党村组干部、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传统领域中吸引优秀青年,更要从农民企业家、科技特派员、个体经营户、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行业协会中发现专业人才。敢于打破传统的“限定村内人选,固足本村任职”,积极开辟村村交流任职,以强带弱,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努力实现“两升一降”目标,积极稳妥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工作。以宜居为目的,让秀美乡村图景美起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在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化的转型中,乡村不会也不应该消亡,而是会越来越成为稀缺的宝贵资源,会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令人向往。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重点是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秀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坚决不能搞一刀切、大拆大建,不能损害乡村的美丽。要遵循乡村特点,从传统乡村中汲取生态智慧,不能急于求成甚至牺牲长远利益换取眼前利益,更不能在村庄外貌上做表面文章。统筹做好全盘规划,广泛收集民意、倾听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确定哪些村庄适合改造,哪些应该保护起来,搬不搬、建不建,让群众说了算。建设新房容易,拆迁搬新居也不难,但那些原有的村落一旦毁坏了,就再恢复不了往日的面貌。要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让天更蓝、山更清、水更秀,净化群众生活环境,让群众住得开心、过得舒心。注重发展和挖掘、传承和保护乡村的独特价值,让留住乡愁与彰显魅力相结合,让乡村建设与群众生活需求相结合,把农村建设成为人民群众向往的幸福美丽家园。以产业为特色,让本土品牌成长壮起来。“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兴,百业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还是产业发展。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在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立样板上做文章。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依托农村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发展生态环保适合农村的产业,让环境可承受、让产业可持续、让模式可推广、让农民有奔头。充分依托乡村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动资源转化为资产,资产转化为资金,在坚持“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基础上,主动探索“一乡一品”新模式,凸显本土文化特色,推动文化和农业、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乡村产业品牌。当前,樟树市正在积极推进“中国药都”振兴工程,中洲乡将坚持把中医药产业列为全市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着力引进一批医药制造、饮片生产、康养等产业项目,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全力推进G千亩连片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为全力塑造“中医药·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宜春、看樟树”品牌作出“中洲贡献”。(作者单位:樟树市中洲乡)-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lt/103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