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e 列 Ding 鼎 [释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释义]:辨等列、明尊卑 樟树市博物馆收藏着一组形制一致,大小不一的列鼎,这是在江南地区不多见的。说起来让人感到惊讶,如此珍贵的青铜重器竟然是在废品收购站征集的,还是隔壁县的老表卖到收购站的。 01 “传奇”来源 年,原清江县博物馆黄颐寿等人来到樟树市永泰镇做考古调查,得知镇上有个废品收购站,这往往是考古人寻找文物线索的地方。在收购站的一个角落,他们发现有一蛇皮袋被铜片刺破,铜片已露外表。见此情况,他们喜出望外,赶紧打开袋子,只见锈蚀铜片摊满了足有两平方米的地方,有耳,有腹,还有足。他们赶紧打听铜片来源,原来是前几天邻县新干县大洋洲乡修建中棱水库大坝取土时发现的。后来,民工用装百斤重化肥的几只蛇皮袋将重达百斤的破铜片运至与新干交界的樟树永泰镇废品收购站。由于收购人员在查验铜质时发现已严重锈蚀,铜器的表层要除掉,属劣质铜,因此以50元收购。收购站的人员告诉告他们说,如果你们要就拿去,我们卖给冶炼厂也卖不出好价钱。就这样看似一堆废铜的国之重器进入清江县博物馆。 02 “国之重器”--年代:商 年吴城遗址发现以来,江西省博物馆与清江县博物馆联系密切,在吴城遗址参加考古的省馆专家看过这批器物后认为:这些残破严重的碎片应是青铜鼎,年代应是西周,赶紧送给省博修复。经过半年的精心修复,复原出五件大小有序,造型相同的铜鼎。最大1件通高96厘米、最小1件通高45厘米,依次排列,显然是五件西周列鼎组合。这是江西考古界的最初认定。 年,新干大洋洲赣江边的沙丘上又发现大批青铜器,也称为大洋洲商代大墓青铜器群,它的发现赋予这批青铜列鼎新的信息。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专家李怀远根据出土地点和新发现的商代青铜器群撰文判断,其时代应为比西周更早的商代,其出土地点距大墓不远,离牛城遗址更近,是埋葬城内贵族在城郊的墓地。这一判断,将这批列鼎的价值大大提高。 1号列鼎 3号列鼎 03 “列鼎制度” “列鼎制度”是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鼎以及伴随的其他铜器如簋等都是“礼器”,在“礼不下庶人”的周代丧葬制度中,是贵族的专属品,一般平民陪葬的则是日用陶器。 这种以陪葬礼器组合来“辨等列、明尊卑”的制度,在周人墓葬的考古发掘中获得证实。湖北京山相当于王国君的高等贵族墓,随葬九鼎八簋;洛阳上村岭虢国墓中,相当于公卿大夫的中等贵族墓,随葬七鼎六簋或五鼎四簋;同地相当士的末流贵族墓,随葬三鼎二簋或一鼎一簋。与此相配合的是:五鼎或五鼎以上的贵族,可随葬真车真马;而五鼎以下的贵族,只能随葬象征性的车马器;同时,三鼎或三鼎以上的贵族才能用双重椁。 列鼎制度所表现的丧葬精神是非宗教性的。遵从列鼎制度埋葬先人,在意识上,相当于继承的新贵族对旧有的尊卑秩序的效忠仪式。在周人的封建宗法制度下,这个尊卑秩序是政治性的,也是伦理性的。 传统观念认为列鼎是西周始创,而今樟树馆收藏的列鼎却将中国列鼎礼制的时间提前到商代,说明江西也是中华礼制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地区。鉴于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这之中最大的青铜列鼎入藏江西省博物馆,余者皆入藏樟树市博物馆。 选自:《宜春文物考古发现》(宜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编) 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