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唤醒新绿,植树正当其时

今天上午,陶关锋、张壮雄、陈坚、顾世明等区四套班子领导,来到曹娥街道滨江新城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工程现场,与区直部门单位、相关街道干部职工一起挥锹铲土,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上虞“品质之城”建设增绿添彩。

在城北四环路与滨江路交叉路口的滨江新城公共空间景观带上,一棵棵大小不一的待种树苗已安放在栽植点。一到植树点,陶关锋、张壮雄等区领导拿起铁锹,迅速投身到植树活动中。大家扶正树苗,挥锹铲土,踩实新土,提桶浇水,一棵棵黑松、金叶榆、红叶石楠、浙江楠木等景观树种挺立在和煦的春风里,光秃秃的景观带披上了一片新绿。

区四套班子领导合力栽种一棵黑松

植树过程中,陶关锋不时询问当天所种苗木品种等相关信息,并要求各地要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大花园大景区建设的要求,加快推进平原绿化。要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量质并举做好城市绿化、靓化工作,不断扮靓品质之城。要积极拥抱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有力推动长三角后花园建设,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当天久违的晴朗天气,更是激发了大家的植树热情。上百名党政领导干部参加了1个多小时的义务植树活动,共栽下多株景观树木,为曹娥江畔的滨江新城增添了一道绿色风景线。

新闻链接

NEWS

今天是植树节,

全国上下都在忙着给新树苗培土浇灌。

而让丰惠镇南源村村民们最为惦记的是,

如何让村里的那棵千年古树活得更久,

更有生命力。

南源村有4棵古树,其中一棵已有多年树龄的古樟树最为珍贵。这棵大树高29米,胸径6.68米,冠幅28米,虽已高龄,但枝干繁茂、英姿勃勃。据林业部门考证,这是目前我区存活最久的“树王”。春风里,老树又萌新芽,这让南源村村民们颇为兴奋。

17年前,我区开始第一次古树名木普查,这棵古樟树被列入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行列。村里的森林防护员倪志园主动当起了看护人,每天都要去守护这棵古树,扫扫落叶、防治病虫。年过70以后,老人的儿子倪建昌接过了古树的养护任务,他说:“能够从父亲手中继承古树保护工作,我深感荣幸,一定要守护好这个绿色‘活化石’。”

如今,只要天不下雨,倪志园还是习惯从家中慢慢踱步出来,在古树下静静地坐着。“这棵古树存活了千年,如今到了我们这代人手中,就要把它守好、护好。”今天上午,这位74岁的老人深情地站在樟树下,细细抚摸着苍劲的树干,喃喃自语着。

老树无言,记录着岁月更迭。它生长于南北朝,见识了隋唐盛世,也领略过宋元繁华。多年的超长树龄,足以让人对古树充满敬畏。沐浴在春光里,古树安静伫立,树根深埋于地下,树干非常粗壮,至少需要八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勉强将它围住,抬头望去,树冠葱茏,枝繁叶茂,鸟儿在树上嬉戏。

一直以来,村民们视这棵古树如珍宝。早些年,古树所在的位置还是一个小陡坡,是村民从家去田畈干农活的必经之路。闲暇时,村民们上了坡总习惯在树下休憩,久而久之,这里成了村民们拉家常的聚合地。村委主任倪仲海告诉记者,他清楚记得,孩提时代,自己和小伙伴们最喜欢到村口的大樟树下嬉戏乘凉。

随着古树保护力度增大,南源村根据上级要求,在古树周围砌起了矮矮的护栏,及时护根、培土、保水。为了让树长势更好,看护员定期给树施有机肥。

10年前,村道拓宽,为了不损伤树根,村民纷纷出主意,将新路移到了距离古树数米外的空地上。树荫有多大,底下的根系就有多长,在村民的照料下,粗壮的树根牢牢深入地底,树基虽有腐空,树干却依旧茂密。

如今陡坡已被填平,早已不再是村庄的主干道,但村民们对古树的眷念依旧。从外归来的村民,来到树下坐坐方才安心。“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对于南源村人而言,那抹不去的乡愁,就是永远与村口的这棵千年古树和谐共生。

编后话:

一棵古树得以一直依傍村落,这是一段历史的悠久见证与文明丰碑的标记。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键靠人!丰惠镇南源村村民对千年古树充满敬畏、悉心守护,使这棵生长于南北朝,见识了隋唐盛世,领略过宋元繁华的千年古樟虽然树基部分腐空,但依然枝繁叶茂、顽强挺立。在第41个植树节到来之际,我们要对丰惠镇南源村村民尤其是倪志园、倪建昌父子俩悉心守护古树之举表示感谢和敬意。同时,希望全区各地都能行动起来,拿出得力举措,让散落在虞舜大地上那一棵棵自然与先辈馈赠的古树名木继续扎根繁衍,演绎生命传奇。如此,“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一定能梦想照进现实!

来源:上虞日报全媒体记者宋彦佩刘盼冯洁娜

编辑:小小

责编:超超

上虞发布

上虞欢迎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lt/105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