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下讲闲谭》是乐清市文明办、乐清广播电视台、乐清市社科联等单位联合摄制的文史类电视系列片,是一档由乐清文史专家用方言讲述本地历史文化的电视片。

背景介绍:

乐清是座与道教颇有渊源的千年古城,比如作为乐清文化符号的两位人物——王子晋和张文君,都是道教中高人,他们也为乐清的文化性格定下了基调。

在乐清的文化中,王子晋只是过客,他在乐清留下了几处痕迹,道教的文化可以说是从张文君开始的,但是道教对乐清真正开始具有影响力并兴旺起来的话,又是与另一个人有关。

年冬,乐清的著名历史文化名人王十朋南下游玩乐清白石山后,成诗一首:十里湖山翠黛横,两溪寒玉斗琮琤。路从飞鸟上头过,人在白云深处行。岩下行田谢康乐,洞中辟谷李先生。凭栏下瞰人间世,转使此心名利轻。

诗中写到的李先生就是李少和,他就是与乐清道教兴起有关系的人。

百度对李少得是这样介绍的:李少和(—),名士扬,字性柔,少和为其别号,温州市永嘉鲤溪乡人。北宋开宝年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后辞官回乡研习岐黄之术,行医治病,声誉颇著。太平兴国年间(—)至乐清白石山,见玉甑峰拔地擎天,山幽洞邃,遂定居修身。淳化初年(—),宋太宗征召至京,询问道术,书“第一山”赐之。至道二年(),又召对便殿,赐命服,不受辞归。真宗即位后()又召见,奖赐甚丰。后鲤溪村民为其修建鲤溪庵,尊称“李氏真人”。

李少和在来白石山之前,是在温州开元观修炼,后来才来到了白石山结茅修炼。白石山,就是现在的玉甑峰,李少和先生成为玉甑峰的开山鼻祖后,三次受到当时的皇帝召见,也因为这个原因,玉甑峰曾一度成为道教圣地。但自玉甑峰开山一千多年来,玉虹洞内道道僧僧,僧道难分。据现存的资料来看,李少和先生修炼的是道教“上清派”,传自江苏。在当时,是比较有名的道教流派。

地方文史专家们的讨论:

尚洪甫:当原初白石山在北宋之前,就已经有人在这里修炼了。好比现在水帘洞这里,有一个叫仙姑洞的,就曾经有几位仙姑在洞里修炼。有传说称,李少和来到白石的玉虹洞的时候,也经常得到这两名女子的帮助。在现在的民间故事中也有说道,李少和到白石不是空旋来风,也是经过别人引导的。现在的水帘洞也是曾经修炼的一个地方,李少和先生能去到那里,也是经过这一帮道士们的帮助,才能找到这个地方,李少和这个人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个人,应该说是一个知识分子。

胡立谦:李少和精通岐黄之术,中医非常懂,所以他通过行医得到宣传后,变得很有名气。他去世的时候是在宋太祖在世时,也就是是太平兴国那一年。

尚洪甫:李少和三次进京见过皇帝。其实有一个问题,在他那个年代,李少和在白石开山的时期,雁荡山还没有正式开发。他和全了和尚在一个时代,全了在北雁荡山,他在白石开山,雁荡开山巨那罗是个传说。

吴济川:北宋以前,也就是李少和之前,寺院还不是很多,也就几个人来烧香,真正的开发是和李少和同一个时代。

尚洪甫:李少和比较的优秀,三次进京,和皇帝谈话。当时很多的文人都写诗做文,他自己肯定也有写诗,但是现在留下的比较少,反而是别人写他的比较多,但是他写个别人的,留下的资料就比较少。他其实是一个文人才子的典型。

吴济川:李少和在当时是一个精英文化,他有一帮士大夫(朋友),所以他一旦出道了,是有鼓动性的,这种宣传性就比较强些了,尤其是对民间的知识分子这种向往(仕途)会更大,在当时也是一种风向。

背景介绍:

在宋朝时期,当道士与和尚是一个被时代所认可的上流的职业,宋朝流传下来的名仕,都会有几个道士与和尚朋友,当时的僧、道都是名仕们非常喜欢结交的人。宋朝的道士、和尚,都属于道行比较高深的人,对文化很精通,比如苏东波旁边的佛印和尚,这些和尚的学识修养,其实和苏东波他们是不分上下的。那时候的道士、和尚,按现在的话来说,都是文化人、学者。李少和三次进京见皇帝,宋太祖就问他道观文化方面的问题,李少和的回答深得宋太祖的欢心,因此就写了“第一山”题词赐他。

尚洪甫:后来李少和回乡的时候,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欢迎,是因为他会看病,这个一点很重要,在他那个时代帮人看病抓药,这个第一对老百姓来说很实用;第二就是说这个对民间的影响只能通过医药来宣传,让老百姓知道这是实用、实在的东西,这样就会信任他。李少和也是一个中医大家,之前有些资料记载,另一个,李少和的辟谷在当时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技术。据说虽然李少和有四个徒弟,但在李少和死了之后,玉虹洞还是没落了。李少和在玉虹洞里开山的时候,民间有很多的故事,比如现在我们白石流传的比较多的一个故事:李少和斗白猿。据说原来的洞里有只白猿住在里面,后来说李少和想了很多办法,把猿猴弄了出去,将洞留给了自己。现在的玉虹洞当中李少和的金身没有出鞘的时候,走到山洞外才开始开洞。直到现在都还有这个风俗,在玉虹洞外,走出来山外面再走进去才开始开洞。后来我去老人家们那里了解到一个故事,也是很有趣的,他说以前的格律大家都这么传下来的,大家都这么办。因为当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举行这个活动。后来八几年的时候,青年们都不讲这套了,直接就到洞里开始,这支队伍迎出来。但是走出山门外的时候,刮了一阵风,把队伍当中执扇、擎袍伞等凡是拿吃风物品的人,全部都刮到山底下去了。于是人们就说这个洞是李少和从白猿猴的手里夺过来的,他为了表示敬意,也可以说是歉意,就对白猿承诺:我将来有什么喜事,在洞内不做动静,一定走出山门外,这就是我的事了,再开鼓行事。

胡立谦:白猿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说法一向都是很有灵性的。

尚洪甫:白猿在我们乐清民间的心目当中也是一样的,他们叫白猿就白猿大师,或者白白大师、白衣大王。

胡立谦:白猿是种灵异动物,当初有种战术就叫白猿战。

尚洪甫:我们乐清灵异动物有好几种,比如:蛇、猿、狗、相对来说是比较灵异的动物。还有一个故事比较有意思的,是说出李少和当时会变魔法。居所白猿在洞中的时候,李少和和他们说,白石山下很热闹,你怎么还坐在这,不去看,白猿知道李少和要抢它的洞,就说自己不去,就算再怎么热闹,就算下面的锣鼓敲的再响,也不去。然后李少和拿了一个稻秆,变了一个戏法,然后白猿去看了一下,真的很热闹,李少和就把白猿骗了出去,自己坐到了里面,这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故事。但是还有一个故事就是说,李少和动员村里的居民,把玉虹洞给烧了,把白猿的洞窟给烧了,白猿就逃走了,让自己占了这洞。

背景介绍:

玉虹洞在李少和开山以后,一直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后来李少和仙归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玉虹洞被荒废了。北宋的年间,有一批和尚来住过一段时间,据以前道观的书上讲,玉虹洞门前,有几个摩崖石刻,是南宋的,叫“仙佛同宗”,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四个字就没有了。到了明朝的时候,玉虹洞恢复成了道观,但不久又成了寺院……千多年来,玉虹洞时道时佛,反复不断地变换着角色。

地方文史专家胡立谦:从过去大殿的建筑也可以看出来,当中两间是一样宽的,宽一些,旁边一间小的,另外一间又宽点,是这样座落的。后来的建筑根据铜钟(上的铭文)讲是同治年间重新建起的,根据我的分析,这个铜钟铸好,寺院才重新建起来。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lt/11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