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发布关于印发南昌市“十四五”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的通知,明确了未来的交通发展要点。到年,初步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其中涉及地铁、高铁、机场、水运、城际公交等,信息量巨大,一起来看看吧! 1、推进第三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获批 加快城市轨道建设,提供更快捷的出行服务。推动地铁1号线北延、1号线东延、2号线东延的建设,力争年建成通车;推进第三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和申报,并力争“十四五”期间获批。推动公交枢纽站及首末站的建设。 其中明确推进第三期轨道交通建设主要包括推进第三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主要包括5号线、6号线、7号线、3号线东延等项目)编制和申报,力争“十四五”期间获批并开工建设。计划开竣工时间为-年。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出行方式结构绿色化转变。以建设绿色便捷的现代化公交都市为目标,全面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和优先地位,持续推进公共交通体制机制改革和公交服务产品供给侧改革,提升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构建“轨道交通+中运量公交+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的现代公共交通体系。 构建海铁多式联运大通道,增强铁海联运服务能力。深化与深圳盐田港、厦门高崎港、宁波北仑港、福州江阴港等港口的合作,开通南昌至深圳、厦门、宁波、福州等海铁联运线路。促进汽车、电子产品、服装、中药等大量外贸货物的交易,影响和吸引以南昌为中心周边公里范围内的外贸、内贸货源。 加快打造南北两翼多式联运物流港。北翼以昌北航空港为核心,依托乐化物流园、南新港区和龙头岗港区、南昌公路物流园区、昌北货运站等城市货运设施形成重要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港。南翼以向塘铁路物流园区为核心,结合市汊/姚湾港区,依托铁路向塘西站、向塘编组站、向塘铁路物流园,形成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港。 2、多向连通的区域综合运输通道:航线、高速铁路、航道 完善现代畅通的航空服务网络,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适时加密国内干线机场航班密度,增开泉州、南阳等次中心城市和新加坡、吉隆坡、巴厘岛等旅游城市航线,择机开通日韩航线,拓展东北亚国际市场;稳固发展列日、洛杉矶、纽约等中欧、中美货运航线,适时拓展东南亚、东北亚货运市场。 建设快速高效的干线铁路网络,支撑南昌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完成昌景黄高铁、昌九高铁的建设。争取将武咸昌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并开展前期工作,改变赣西北区域无铁路服务的现状,衔接南昌—修水—咸宁—武汉方向。开展常岳昌高铁前期研究,打通南昌往重庆方向高速新通道。开展昌厦(福)高铁通道前期研究,提升南昌与海西城市群、赣州东部城市、广东东部城市的联系。开展南昌经井冈山至衡阳的高铁通道前期研究,加强与北部湾城镇群、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 构建通江达海的水运新格局,振兴赣鄱千年黄金水道。推动赣江下游尾闾整治工程主支、南支枢纽船闸建设,提升赣江南昌段航道等级,构建高品质水运网。 3、中心辐射的大都市圈快速交通网 推动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形成“一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 推动昌樟高速二期枫生段扩建,加强南昌与樟树的联系。推动南昌西二环高速的建设,提升大都市区西、北部县市的交通连通水平,带动靖安、奉新、高安等地围绕大都市区展开区域交通协同。争取开工建设南昌北外环高速,串联蒋巷、南新、新祺周、永修等城镇。争取开工建设南昌至鄱阳至景德镇高速公路,拉近城区与鄱阳湖的联系,带动旅游发展。争取开工建设南昌至修水高速公路,加强与安义、靖安、修水的联系,与阳新至武宁至樟树高速形成联系武汉的第二高速通道,加强与武汉的联系。开展南昌至南丰高速前期研究,加强与抚州、赣州方向的交通联系。开展福银高速二通道南昌至庐山(都昌)段前期研究,形成联系九江的第二高速通道。开展南昌至阳新高速的前期研究,加强与武汉的联系。 G国道改线工程 推动城际干线公路建设,促进都市圈资源要素便捷流通。推动三清山大道南延对接丰厚公路工程建设,促进南昌与丰城的一体化发展;开展昌抚大道、昌高大道的前期研究,支撑都市圈融合发展。推动G国道向塘至石埠段公路新建工程的建设,开展G广福至万洲段公路改建、G国道改线(阳光大道)等工程项目的前期研究。 4、加快建设南昌国际智慧空港 推进昌北机场三期扩建,强化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完成T2航站楼C指廊的建设,推动东1跑道、T3航站楼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建设。并在机场内部随铁路、轨道、航站楼的实施逐步推动综合交通中心(GTC)的建设,实现轨道交通、小汽车、慢行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 统筹协调推动机场内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机场陆侧集疏运体系。引入昌九客专、昌九城际与昌北机场共建空铁综合枢纽;引入赣江西岸、赣江东岸2条轨道线路,加强机场与老城核心区、红谷滩区及南昌西站、南昌站、南昌东站等主要枢纽的快速联系;推动机场集散道路建设,加快神洲路(北进场货运通道)、莘洲大道、机场南路、机场大道等主要对外通道的方案研究及建设工作,支撑机场枢纽交通发展。 5、加快建设南昌向塘国际陆港 推动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服务能力。推动向塘铁路物流基地、集散分拨交易中心、大数据中心、物流服务中心等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完善铁路干线运输、区域分拨配送、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服务等核心功能,健全信息综合服务、供应链服务、专业物流服务、应急物流保障等延伸功能。 加快南昌向塘国际陆港集疏运道路建设,推进公铁联运。推动昌东大道南延至向塘、红旗大道(疏港公路)、国道向塘至石埠公路改线工程等配套路网建设,加快形成以红旗大道(疏港公路)、河滨路(东西段)、G、向冈大道等“四横”和金沙大道、G(原)、丽湖大道、河滨路(南北段)等“四纵”干道骨架,连通陆港内外交通。 谋划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支持煤炭、钢铁等大型工矿企业、口岸集疏运新建或改扩建铁路专用线,连接铁路站场与口岸、汽车城、整车基地、姚湾码头、市汊码头等重点项目基地。简化铁路专用线接轨审核程序,压缩接轨协议办理时间,完善铁路专用线共建共用机制,创新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去程推行报关报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集装箱货物在枢纽内进行掏拼箱作业并在铁路装卸线完成列车装车,列车完成编组后依托中欧班列,经由内蒙古满洲里(二连浩特)、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边境口岸通达欧洲。回程依托欧洲端节点及集散公路网络,扩大在欧洲区域的揽货网络,将货源辐射范围拓展至欧洲主要枢纽节点城市。 6、推动建设国家内河主要港口 推动南昌港码头建设,加快形成亿吨大港。推动姚湾综合码头工程、龙头岗综合码头二期工程、樵舍港区刘家作业区液体散货码头二期工程、昌东港区下尾万家作业区货运码头工程、南新港区洲渼作业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厚田港区张胡作业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和南昌港客运站还建工程、秋水广场客运停靠点、国体中心客运码头、九龙湖客运停靠点的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昌东港区钱岗货运码头、厚田港区小洲货运码头、樵舍港区上万坊张作业区货运码头工程、官塘作业区码头一期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南昌长湖水上综合服务区、南昌下芳洲水上综合服务区。 其中秋水广场客运停靠点在八一大桥和南昌大桥之间新建秋水广场客运停靠点;国体中心客运码头在生米大桥与向莆铁路赣江特大桥间预留国体中心客运岸线m;九龙湖客运停靠点在南龙蟠街和北龙蟠街之间预留九龙湖客运停靠点。 推进港口疏港公路、铁路建设,大力发展公水、铁水联运。结合港区、骨干路网以及货运枢纽布局,新建姚湾港区疏港道路,衔接骨干道路,方便货物集散。配合港区建设争取推动昌东、南新、樵舍、厚田港区疏港道路开工。推动开展姚湾港区与向塘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的前期研究,谋划高效的集疏运体系。 7、推动形成多铁路客运枢纽格局 加快铁路客运枢纽建设,实现多枢纽联合发展。完成南昌东站建设,推动南昌站、南昌西站枢纽片区的综合提升治理,形成以南昌站、南昌西站、南昌东站为主的铁路客运枢纽格局。同时推动昌北机场站、横岗站的建设。 优化铁路货运枢纽布局,打造向塘站、乐化站两大铁路货运枢纽。将莲塘站的货运功能外迁至向塘站,推动南昌北站货运功能置换,货运功能建议外迁至乐化站。 8、推动公路枢纽布局优化 推动公路客运枢纽优化调整,提升道路运输服务能力。围绕南昌大都市圈的发展,以长途客运西站为中心,在城市进(出)口设置大型综合枢纽站,对接机场、地铁、城市公交,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将核心区范围内的徐坊、青山客运站功能置换为城市/城际公交枢纽,对于核心区外围的公路客运站,依托铁路枢纽重新布局。为满足新时代旅客出行需求,完善站点布局,提升道路运输服务能力,在南昌市主要交通枢纽、地铁公交换乘点等地,新增建设旅客候车驿站;在市区主要出城方向依托公交站台设立旅客临时乘车点。 加快公路物流园和配送中心的建设,构建功能完备的物流设施体系。结合产业和交通设施布局,谋划昌西南物流园、高新技术材料物流园、安义物流园。为完善多元化枢纽中心建设,在建立配送中心选址时,按就近原则与公路客运站进行业务组合与资源互补。 9、推动开辟城际公交线路 对现有都市圈中、短途公路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规划新增南昌-高安、南昌-抚州、南昌-鄱阳、南昌-余干-万年、南昌-丰城-樟树、南昌-武宁、南昌-共青-德安星子、南昌-靖安、奉新等城际公交线路,并采用正班正点、高密度发车的形式运营,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与资源整合实现低票价,利用支付多元化,融入南昌一卡通系统,促进增强吸引力。 推动开通城际定制客运班线。鼓励传统客运模式向定制客运转型,开通南昌至共青、南昌至虬津、南昌至德安、南昌至鄱阳、南昌至万载、南昌至铜鼓、南昌至安义、南昌至上高、南昌至长沙等9条班线定制客运班线。 10、推动梅岭索道的建设 支撑“揽山入城”战略。为加快“揽山入城”步伐,构建全域旅游“山城融合”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梅岭索道建设,并开展后续索道规划研究。 11、加快发展临空、临港经济 加快发展“航空+”经济,依托航空枢纽,发展“航空+”经济。积极发展航空、高铁、保税、地铁快线物流,打通冷链、锂电池等特殊货品运输通道,吸引具有轻便、快捷运输需求的高附加值企业。依托京九高铁、昌九城际以及城市轨道快线等重要交通走廊,扩展空港服务范围,研究培养轨道交通沿线航空产业小镇可行性。发挥经开区的政策推动与扶持优势,以及乐化站与龙头岗、樵舍港联动的多式联运成本优势,引导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相关产业聚集。 12、推动发展交通装备业 重点发展航空、汽车和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航空装备产业方面,以高新区南昌航空城为发展核心,重点围绕教练机、直升机、无人机、通用飞机及国产大飞机等“五大机”项目,逐步健全飞机研发、制造、总装、试验、试飞和配套加工一体化的航空制造产业链,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航空产品制造研发聚集区,到年,航空制造产业规模达到亿元。 汽车产业方面,以做大做强整车制造为主线,巩固商用车和专用车优势,大力发展乘用车,坚定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打造提升特色零部件产业,构建以小蓝经开区为核心,以南昌经开区、新建区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到年,汽车产业规模达到亿元。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方面,支持南昌轨道交通产业园发展,以智慧轨道交通为引领,围绕传统制造业、新制式轨道交通、智慧运营及智慧维保进行“1+4”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吸引一批成长空间大、聚集能力强的企业落地落户,打造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到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达到23.8亿元。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lt/123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