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家乡的风土人情,总是离不开美食。尽管时下流行着烟火气,李姐也不愿给自己贴上中年油腻大妈的标签,还得保留一些小清新印象吧,所以今天必须换个话题,说说故乡的树,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也算应景。

???

??汕头地处北回归线,气候宜人,四季常绿,我喜爱的树木甚多。凤凰木、合欢树承载了童年的欢乐,木棉树、羊蹄甲开花时给人芳华绽放的惊喜,还有随处可见的大叶榕、小叶榕绿意葱茏,我最爱的,却是寂静无声的樟树。

??樟树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是潮汕地区的乡土树种。

??初识香樟是从家里的大木箱子开始的,那时家里正从阴暗狭小的公租房搬到宽敞明亮的两室一厅楼房(那时觉得这样的房子很大了),亲戚送给我家一口大的樟木箱子,我那时觉得很嫌弃,想着怎么这样刺鼻的味道。后来邻居们来访,却对那口樟木箱子赞不绝口,说,你家有番客(就是有海外华侨的亲戚)就是好呀!父亲告诉我,樟树十分坚固耐用,这香气又能防虫防蛀。我才知道,那箱子还是好东西呢,樟树,从那开始我记住了这个名字。

??长大了,我才知道广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它全身是宝、用途甚广,在民间它寓意着吉祥、长寿、幸福,许多神话里都有巨樟的故事。古代雅士诗人不惜笔墨歌咏之,白居易的《寓意诗五首》中写“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元稹《谕宝二首》“千寻豫章干,九万大鹏歇。栋梁庇生民,艅艎济来哲”……

?

??我隐约感到,樟树与人类的亲密感情总要甚于其他树木。

??我到浙江的时候,听说了当地的传统,就是家里有女儿出生,就要栽植香樟树,等到女儿长大出嫁,就把树砍下做成樟木箱子,箱子承载着父母把对女儿割舍不下的爱,陪伴并守护着远嫁的女儿。在上海的时候我听到了这个故事,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大樟树。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我国政府为表彰在妇女儿童事业领域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授予的奖命名为“宋庆龄樟树奖”。

???樟树与我的家乡人又何尝不是一样的亲密呢。

??汕头的澄海区有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地方叫樟林。樟林位于古代澄海县的东北部,地处韩江出口口,古时候就是因为“遍地樟木,枞灌成林”而得名,自宋朝开始就是盐业、渔业的中心。在康熙年间海禁初驰之时,商民们便集资造船,从这里出海下南洋做生意。当时根据朝廷规定,广东商船需要在大桅杆上部及船头油红漆,故有红头船之称。

??

??

?樟林古港就是当年粤东最大的港口,是红头船的启航圣地,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这里被喻为“海洋总汇之地”,甚至进入了当时英国人编制的世界地图,地位可见一斑。千千万万的潮汕先民就是从这里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各国侨居和经商,既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也给家乡带来回财富、物产和文化,也才有了“海外一个潮汕、海内一个潮汕”的华侨盛况。沧海桑田,今日的樟林古港已成为内陆,繁华逝去后只剩些许残迹诉说着历史,樟树林也已难觅踪迹,但还有一些参天古树依然屹立着。

?我常想着,先民们面对充满危险的大海、又满怀着希望和梦想启航的时候,是不是常常望着村口那古老的樟树默默地祈求上苍保佑;他们的父母,是不是也会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让樟木箱子装得满满地陪伴他们远行;他们的妻子,是不是在樟树下对着大海望眼欲穿;当他们满载而归的时候,是不是也从海上就远远的望见那一片樟树的浓荫,饱含着热泪对家乡说一声,我回来了!

红头船

??白居易在《宿樟亭驿》写道“夜半樟亭驿,愁人起望乡”。是啊,在多少人的心里,樟树就是家乡。

.6.5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lt/85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