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1/5948909.html一等奖刘继寿《故乡有新村》 故乡有新村 刘继寿 名不见经传的村庄,最终必然默默失语于时间的长河而无声无息,外人既不知其来路,更不知它将要走向怎样的未来。这样的感慨,在每次深情触摸我的故乡,被冠上“干旱涝田”彭姑村,都会毫不犹豫地从心底汹涌而起。到如今,占据彭姑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刘氏家族,在这里已绵延生息近四百余年。 我也曾到过全国各地不少的村庄。那些或平原、或丘陵、或大漠、或临海的大大小小的村庄,夕阳笼罩之下,三三两两的农人们,荷锄晚归,裤脚卷起,身后的背篓几根红薯藤随着不紧不慢的脚步摇曳生姿,窃窃私语地闲谈伴着身侧数只鸡鸭的叽嘎叫唤,前面不远就是早雾开始升腾的静静的修河。此情此景,往往让我陷入沉思而迷惘:这样的生活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还将走到何时?会有结束的一天吗? 三百多年来,我的故乡彭姑村也曾设想铺展这样一幅田园旖旎的画面,何况衬托着这里拥有一条修河,还有二条小溪流穿村而过。但依然缺水的彭姑村地势低洼,讯期洪水肆虐,也缺乏绵延不断的波光粼粼的故事。所以,想着家乡不能老是缺水,就给它冠上有个“旱”字的《“干旱涝田”彭姑村》。那也是因彭姑村的形状就像一个放大长方形的“干旱涝田”罢了,但家乡终究还是缺水。家乡的亲人们三百多年来,也像其他村庄的人们一样,早出晚归,作息不止,耕读传家,世世代代。但“耕”倒是一代接着一代,而“读”却没几个的,也没有多少人留下任何记录祖先生活的文字。面对这样的家乡,我甚至怀疑我的祖先们到底知道多少外界的沧海变迁,知道多少人世的繁华或苍凉。 在外界没人知道“干旱涝田”这是很自然的。这里出过名人很少,也没有什么名人来到这里晃悠过一下或题写过一两块牌匾,更没有什么大人物在那些平滑的巨崖上刻过什么字,如今不管谁来到我们彭姑村庄,都不会毫无来由地产生莫名其妙的旷古幽情。 当年祖先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水泥公路已经铺设到我们村庄家家户户的门前,祖祖辈辈肩挑马驮的艰困日子一气不复返了,脱贫攻坚将成为后辈儿孙们频传的遥远故事。沧海桑田,不变的只是四周高大翠绿的山,还有“干旱涝田.彭姑村”是一块块方圆几亩肥沃的田,年年岁岁,水稻和蔬菜轮流着青了变黄、黄了又青…… 少年时代,我外出求学,后来又忙于成家立业在外转碾,最近十年的清明节都回家祭拜先祖母。面对家乡的村与村、户与户都是一条条水泥硬化路和直通集镇宽广的沥青柏油路,让人格外夺目耀眼。村民居住环境日新月异,一村村新农村建设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村民的雄心壮志何谓是“敢叫日月换新天”。建设“城镇化及三农民生”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问题的决战和部署,其脱贫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工作一环扣一环。使村民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得到很大的改观和提升,为年全县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是全国贫困县(市)脱贫摘冒之年,为紧跟党中央的脱贫步伐,修水率先向江西省委申请脱贫己符合脱贫条件,并于4月底由省新闻办宣布修水已经脱贫的重大举措。修水脱贫一日千里,伴随现代化智慧城市建设亦步亦趋向我们张开拥抱的双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幢幢拨地而起的大都市建设的智能大夏,集乡村时尚智能为一体,结构合理的民宿民居别墅式的房子,看一眼就让人心醉。 据了解,修水县始终把建档帮扶的困难户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加大投入,压实责任,精准施策,全县建档立卡户人,其中户人实现稳定脱贫,个贫困村胜利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1.9%下降至0.54%,通过了省级评估验收已脱贫退出。修水县还将落实“四不摘”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彭姑村是修水贫困村胜利退出的一个村;同时制定出台脱贫后规划,特别是加大产业后扶力度,确保在疫情情况下,贫困群众不减收;同时,由县政府将现有的各项扶贫政策一以贯之落实好,确保摘帽不摘政策。制定出台防返贫措施,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对易返贫家庭和人员全部实行购买返贫保险,对扶贫资金的项目实行严格监管,做到摘帽不摘监管的责任制…… 家乡脱贫摘貌喜讯传来,更加使我作为家乡的一份子,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寸功未立愧对父老乡亲,愧疚是永远的。也许是因为忠孝不能两全,也许是因为能力有限而顾此失彼,也许是因为偶尔心态失衡而缺乏自觉作为,凡此种种,都在向我示警,自己就是做得再多再好,也会有疏漏的地方或时候。因此我没有任何理由去要求别人或教导别人该如何热爱家乡,热爱亲人,更多的应该是谦卑和低语地走着或鸟语花香或布满荆棘的路,多问问自己,我到底如何去做,才对得起家乡和亲人的期盼,才对得起祖先们在天注视着我的一双双期待的眼眸。 “但愿苍生怜眷顾,不辞劳苦撒红尘。”但我并没有能够为家乡亲人做出什么像样的贡献,内疚之情不言而喻。 这次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共筑中国梦”的省、市文化名人走进革命老区修水采风活动,呈蒙相邀,我随活动组到修水县四都镇彭姑村采访脱贫、摘冒攻坚战的纪实场面。活动组成员也顺便采访彭姑村有关脱贫攻坚事迹记录在册;同时,对十三组(小地名罗坑.抗日战争遗址),是当年抗击日寇可歌可泣感人壮举呈现在眼前。从县城到彭姑村路途不远,一路平坦沥青油路二十几分钟路程;然而,七等八等早把肚子里那点早餐消耗怠尽。 到达彭姑,悠扬的当地山歌从屋后传来,“改革开放几十春,/村村户户喜盈盈;/门前种下摇钱树,/屋后挖个聚宝盆。/座座高楼平地起,/银行排队把款存;/村民日子多富裕,/幸福生活比密醇。” 我问村民谁在哪里唱歌?村民说就在前面的修河岸边,村里业余歌手唱的。 大伙循着歌声,转过目击角度穿透修平高速遂洞,只见一棵樟树和一棵大杨树交缠一起,树冠覆盖之下,有个圆方水井,碧绿清澈,泉水不断从池底下汩汩冒出,一个个水泡迅速往上窜,几尾鲫鱼欢快地穿越嬉戏。村民说这是冷水坑清泉。 冷水坑清泉地处彭姑村东侧边陲,水深一米左右,素有冷泉之称。早在明代发现该泉,水清澈见底,四季不竭,周边村民旱涝不惧, 此刻,两对男女青年正在对唱山歌。但他们唱得很投入,就像平时傍晚在村边约会唱的一般,女的歪低着头,男的边唱边慢慢朝她们走近。 不知谁喊一声,来一首脱贫致富歌吧? 他(她)们张口就来。(女):“遇着哥,/扶贫路上政策多;/今日特地来咨会,/慰藉平生这一幕。”(男):“喜见妹,/政策犹如添加剂;/村村户户新村美,/哥今见妹回家去。”(女):“试问哥哥怎帮谁?/解决贫困精为准;/精准扶贫遵法循,/扶贫干部蹬家门。”(男):“今年脱贫最后年,/哥来努力望妹牵;/早日脱贫哥本意,/笑靥妹妹常开妍。” 傍晚时分,小车往返于县城夜幕之中,那里正上演着更具传奇色彩的大妈广场舞。但彭姑村冷水坑泉边,那一句句扶贫脱困的歌声依然绵如素缕传进车窗里来。 人们常说浓浓的乡情,而今天我所遇见过的,觉得乡情就是亲情,就像这碧绿清纯的冷水坑清泉,清澈见底,不染俗世一丝尘埃。 二等奖钱轩毅《画湾朝东》 画湾朝东 钱轩毅 初访箔竹古村 石阶。篱笆。矮墙篾栅上晒着红薯丝 鸡爪扒拉着牛粪,羊群被赶到天上 头发扎着手帕的村妇唤着娃 都是儿时熟悉的场景 来到箔竹,许多房屋正在老去 我伸出双手,想试试土墙的体温 谁家的狗,看向我的眼神瞬间变得警惕 狺吠的方言,转身抬腿撒尿的姿势,似有不同 断墙旁,薏苡结出乌黑的菩提珠 老人扛着柴火,牵着小孩回家 万物活在自己的空间里,各自接续着 各自的故事 炊烟的脐带连接老屋和暮色 你的目光不时被牵引 透过原始的香味望去,那眼老井 反射着天光,有着泪珠的形状 挂在村落腮帮子上 冷风吹着陌生的我,吹着怀中帮扶户名单 也吹着陌生的村民。见过世面的风 一点也不知道,我想认一个外婆 我想喊一声故乡 幸福是奔出来的 她双手麻利地捋着桑叶 如果不是满布的伤痕和老茧 让人怀疑那是琴键上跳舞的十指 她戴着一顶草帽,半张脸被阳光晒着 半张脸掩映在绿油油的桑叶间 汗水顺着两鬓的发丝滴落 桑叶轻轻摇晃 “卢凤英,卢凤英” 听见有人喊,她一手提起一麻袋桑叶 甩到肩上,迈开大步往家赶 她身材瘦小,远远看去 只见两只麻袋在田地里穿行 给蚕换完桑叶,母猪又在圈里嗷嗷地叫 应该是听到了她熟悉的脚步声 “它们饿了,在叫我” 她笑了笑,笑容山泉般干净 看不出半点贫穷和劳苦的杂质 喂完猪食,她在围裙上搓了搓手 养蚕养猪来钱快,估计今年收入近两万 不能全靠政府和扶贫干部是啵 幸福是奔出来的 再次看了看她皮肤皱褶的双手 能够把苦难和贫穷当作琴键来弹奏 心中只装着田野,和雨露的恩泽 还有什么不能成为幸福的乐音 五条腿的胡经明 温泉村,听起来很有温度的村名 五十五岁的胡经明土生土长在这里 一棵苦槠树常年立在村口 那年老胡左腿做了截肢手术 有朋友说带他去外地乞讨 他涨红了脸:还有一条腿和一双手 我可以养活自己 干农活的老胡依然是把好手 田地里,他放下双拐 用一个小槠木凳支撑着半截腿 与另一条正常的腿持平 劳作的胡经明有了五条腿 高高扬起锄头,又稳稳地落下 动作娴熟,准确 不亚于一个壮劳力 老胡养了13头猪,还种了5亩菊花 交谈时他眉宇间都是喜气 感谢好政策,感谢帮扶干部 今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 日子一天好一天 小孩带大了,老婆也不走了 说跟着我还是好 夕光中,老胡抹把汗弯下腰 抚了抚磨得锃亮的槠木凳 这四条腿,够稳 “懒汉”变脱贫达人 下朗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丁战生 和人谈起他的过去 咳嗽几声后,便呵呵傻笑 几年前,他是村里出名的“懒汉” 整日游手好闲,吃了上顿不管下顿 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一到手 便去和狐朋狗友们酗酒 他常说,人生就像晒衣竿那影子 太阳落山就没得了,混一天算一天 政府不会看着饿死不管 “等靠要”是他当时的法宝 扶贫不如扶志 驻村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干部 为了让他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日夜与他暖心交谈,找准他的症结 帮他申请了住房政策扶持 春暖花开,老婆孩子从破旧土坯房 搬到80平方米砖瓦水泥房的那一天 丁战生脸上的灰暗渐渐淡去 视线透过窗户干净又明亮,有一种愿望 像门前老池塘,滋滋地开始冒热气 丁战生从此像变了个人 养了好几头猪和几十只鸭子 起早贪黑辛勤喂养 会做泥水手艺的他揽来修建沟渠的活 到处打零工贴补家用 前不久,丁战生光荣脱贫 镇政府颁发的十大“自立自强”脱贫户奖状 端端正正地贴在祖牌旁边的墙上 再次见到丁战生,是一个清晨 他挥着竹竿赶着鸭群,走进田野雾霭深处 时不时传来几声快意的口哨 竹竿尖上挑着的晨曦,在雾中 上下跳动 画湾朝东 石磨,凉亭,廊桥,流水游鱼 仿佛伸手就能触碰到的童年…… 解开光阴的纽扣,所有简单皆可还原 红豆杉,活化石结出胭脂玉豆 诱惑我的味蕾,斗胆感受 第四纪冰川衍变的微甜 枯朽的栗木桩,借助蘑菇的肉体重生 好像许多精灵的耳朵,凝神静听 天外,或落叶覆盖的土地深处 滚动的春雷隐隐 画湾朝东,倚在民国石桥栏杆的月季 艳过人面,把季节重新布置,告诉我们 在此地,贫穷已是一个过去的流言 如是,还有什么不能放下 哑巴卢三养的蚕已五龄 下个月,就要上蔟 新村之春 四野叮当响的阳光,一定隐藏着千吨黄金 蜜蜂不会说谎。世世代代朴实的淘金者 双脚粘满香喷喷的金粉,飞来飞去 我多么乐意看到这一切:阳春 在一百只蜜蜂的翅膀上颤动 在一千只蜜蜂的翅膀上颤动 在一万只蜜蜂的翅膀上颤动…… 而千万翅膀下,是一望无际的菜花 满耳都是嗡嗡声,你可以忽略掉自己的心跳 这淘金者,将幸福从土壤提起三尺三 未完成的日记 (年12月16日,修水县扶贫干部吴应谱在协助同是扶贫干部,怀有身孕的妻子樊贞子扶贫走访过程中,因山路狭窄,意外发生车祸。两个90后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樊贞子日记中的最后一天。) 哥哥,今夜我在船舱村 哥哥,今夜我住在结对户家 看,槐树枝叶间升起新月,影子投进室内 哥哥,今夜我暂时不关心贫困户,我只想你 哥哥,只要想你的时候,我便不害怕 乡村的夜晚多美,虫鸣穿透篱笆和土墙 嘻嘻,还有大灰鼠顺着墙根跑 哥哥,游承自爷爷家太穷了 我要更努力的帮助他 他家的土鸡,我已联系好了买主 哥哥,我俩像不像扶贫路上的牛郎和织女 新婚却很难见面,只能在日记中想你 哥哥,你是“我的盔甲也是我的软肋” 我知道你一定还在整理表格 明天得跑多里山路,你要早点睡 哥哥,今夜繁星满天,东边最亮的那颗 应该是我们未来的宝宝 哥哥,今夜我暂时不关心贫困户,我只想你 二等奖黄继华《百花香飘好放歌》 百花香飘好放歌 黄继华 转眼之间,家乡江洲“油菜花?沙雕文化周”活动三年了,遗憾,今年的新冠疫情中断了第三届活动,整个春天,似乎没有闻到油菜花香,心情有点郁闷,如戴着口罩般隔离。但是,三年前岛上漫天遍野的油菜花和栩栩如生的沙雕,一直在眼前萦绕… 前年过小年的前一天,在九江偶遇父母官——江洲镇党委书记陈世超,一见如故。很巧,世超书记的父亲是我高中补习时的老师。真是投缘,话匣敞开了,书记说到江洲的发展需要人气,98年江洲破坝大伤元气,老百姓到处外出谋生,如果能让江洲人重树信心,振兴江洲,就是对家乡最大的贡献!话题沉重,我们俩不约而同沉默了:江洲要发展,观念要改变,环境要改变,产业要改变… 此时,我回想起学生时代的点滴,年江洲中学时我写了一篇作文《妈妈穿上新衣服》,获得华东六省一市作文比赛三等奖,祖国妈妈和我的妈妈穿上新时代、新生活的新衣服,靠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政策,靠的是江洲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 世超书记先后在江洲工作多年,他满怀深情说,江洲人纯朴、团结、吃苦,这是他工作的最大动力!这几年江洲交通和岛上环境改变了好多,环境好,生态好,如果能够扩大影响力,江洲发展生态旅游肯定大有希望,江洲脱贫攻坚奔小康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一个启发,我立马反应过来,曾经策划多次文化活动的我,脑洞大开,搞一次江洲文化活动,拉动人气,做好乡村旅游,可行!世超书记提出油菜花和沙雕文化结合,与我一拍即合,他立马向区主要领导汇报,确定最适合江洲的旅游活动主题“江洲油菜花?沙雕文化周”。此时,已是年根口,时间紧迫,立马策划。这时,特别心细的书记想到一个最大的难题,做沙雕,江洲沙滩的沙子是否可行,春节前,必须做好论证。 我们迅速多方了解,终于在农历二十五找到了北方一家专业沙雕公司,二十七下午三点赶到九江,当时雪花纷飞,长江轮渡已经停渡。情急之下,我们租用快艇渡到江洲,确认江洲沙子能够制作沙雕,太振奋了! 从未经历过在家乡做旅游文化节,压力山大!方案几经与江洲镇党委、镇政府多次交流,与九江学院梅龙宝教授、九江职大戴永汉老师和江洲乡贤反复沟通,围绕水文化、沙滩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和脱贫攻坚政策,做好江洲百姓的第一个大型文化盛典,引爆江洲千年梦想! 说干就干!世超书记、新丰镇长,春节后召开全镇三级干部大会,我荣幸第一次参加家乡的会议。书记、镇长反复宣传、强调江洲镇首届“油菜花·沙雕文化周”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工作布置,明确指出:举全镇之力,确保首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圆满成功,打开江洲发展新局面!同时,镇里出台奖励政策,发动扶持各村开办农家乐,加工农特产,为江洲旅游经济新业态、新发展作好充分准备。 从此,江洲的黄梅戏老演员回来了,威风锣鼓敲响了,农民群众上舞台了,中小学师生参加排练了,市里的老干部艺术团自发来了,旗袍会员来了,作家、书画家采风来了… 九江市、柴桑区各大媒体相继踊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