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

国家文物局近日公布

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

全国共有12处考古遗址公园

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名单,

32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

国家考古公园立项名单。

↓↓↓

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

吴城考古遗址公园成功获批立项

什么是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是国内文博界、考古界的最高荣誉。

国家文物局负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评定管理工作,先经该局批准立项,考古遗址公园符合若干条件且已初具规模后再开展评定工作。评定合格者,由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汉代海昏侯国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图

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南昌市,致力于打造成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西汉海昏侯古墓展馆、汉代文化遗址公园等约2万平方米。目前,遗址公园总体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规划评审,南昌将以“一年打基础(规划年)、两年有变化(建设年)、三年保开园(开放年)”的计划,确保年遗址公园如期面世。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规划效果图

关于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保护规划

保护范围52.75平方公里

据了解,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已完成三大核心规划,即遗址保护规划、区域总体规划、遗址公园规划。

《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保护规划》已获国家文物局原则同意,该保护规划面积约52.75平方公里。其中:保护区范围6.06平方公里(含城墙遗址保护范围4.73平方公里,西部墓群保护范围1.08平方公里,南部墓群保护范围0.26平方公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11.63平方公里(含保护区);遗址背景环境协调区面积约41.12平方公里。

关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及周边区域总体规划

打造一核一带三组团四片区

《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铁河乡(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及周边区域)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该总体规划范围为大塘坪乡、铁河乡两乡全域总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海昏侯国遗址文化旅游景区范围总面积41.62平方公里;两乡中心镇范围8.7平方公里,包括大塘坪乡集镇规划范围4.2平方公里、铁河乡集镇规划范围1.04平方公里、海昏文旅特色小镇3.46平方公里。

据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以文化为魂、生态为本、旅游为业的发展战略,形成“一核、一带、三组团、四片区”的空间结构。

●一核:海昏侯国文化核心;

●一带:沿紫金路文旅产业发展带;

●三组团:大塘集镇组团、海昏文旅特色小镇组团、铁河集镇组团

●四片区:文化遗产展示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区、生态农业观光区、现代农业区

关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

10月开建划分六大功能区

根据“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国家5A级景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科学编制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现已上报国家文物局。规划范围为遗址保护建设控制地带及周边区域,规划面积共计12.46平方公里。

规划按照“一心、一馆、三片、多点”的展示利用结构(即:一心:游客展示服务中心;一馆:遗址博物馆;三片:城址展示区、墓葬展示区、历史体验生态休闲区;“多点”:构成各展示片区的独立遗址展示点),将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划分为墓葬展示区、紫金城展示区、考古预留、待定区、入口功能区、历史体验生态休闲区六大功能区。

据悉,遗址公园总体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规划评审,在10月开工建设。此外,一期总投资50多亿元的海昏(旅游景观)大道、博物馆、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正在有序推进。

关于项目招商和品牌运营

包装汉文化特色小镇等项目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根据遗址公园各项规划,包装了汉文化特色小镇、主题公园及现代农业观光等多个项目,开展了一系列招商洽谈活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还邀请了国内知名院士、设计大师同台竞争,最终由东南大学齐康院士领衔担纲,完成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展示服务(游客)中心等项目建筑方案设计,体现出高品位高水平。

据了解,南昌将朝着打造国内重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江西文化“新名片”的战略目标,将海昏侯国遗址打造成集生态观光、度假休闲、文化体验、商贸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吴城

吴城遗址位于樟树市吴城乡,是长江以南首次发现的商代大规模人类居住遗址,打破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是商代中晚期都邑遗址,对探讨长江中下游方国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项重大发现之一,入选国家十三五大遗址规划中。

据考察,在这个被誉为“赣之魂”的商代城邑遗址,有城墙、陶窑、墓葬、水井、宗教祭祀场所等,是相当完整的都邑结构。依托其现存的历史遗迹,结合修复的吴城风貌,成为一个半封闭的公园景区,对外展示商代吴城的风采,让逝去的吴城文明再现于世。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建设,目前遗址公园已初具雏形。

▲吴城遗址发掘现场

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和省、市文化工作者的10次发掘,发现了龙窟、水井、墓葬、铸铜、“逥廊式”路面、宗教场所等重要遗迹,出土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玉器、牙雕等1多件较完整的文物、文字和符号个、纹样40余种,尤其是商代龙窑的发现,属我国早期龙窑的首次发现,把我国的龙窑历史推前了近千年。

▲仿古石板路

吴城商代遗址的发掘否定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点,成为打开研究江南古文化的一把“钥匙”,引起了史学界、文化界的极大兴趣,围绕吴城文化专题的论文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上百篇。

来源:综合江南都市报、南昌日报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ly/134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