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乡特色产业为贫困户“造血”

大棚长出“脱贫菇”

初冬的江南,几分寒意。然而,江西樟树市中洲乡西塘村的平菇大棚里温暖如春,20多排铁架子上摆满了菌棒,一茬茬白白胖胖的平菇探出了小脑袋。“我在这里当管理员,既有务工收入,又有分红,收入不用愁。”今年脱贫的村民罗立春说。

66岁的罗立春因病导致腿脚不灵便,老两口生活主要靠种点口粮田。今年4月,乡政府与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在西塘村建立扶贫基地,引导贫困户种植平菇。

游客到基地大棚采摘平菇

“产业扶贫首先要选对项目,我们调研了市场,发现平菇不仅卖得俏、有市场,而且省内上规模的基地也不多,市场前景好。”乡党委书记宋安福认为。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14户贫困户率先试种,几个月后收获平菇多斤,户均毛收入多元。

村民可到采摘平菇拿到市场上零售

平菇试种成功,如何惠及更多贫困户?“一要扩大种植规模,二要成立合作社,抱团闯市场。”宋安福说。乡政府把扶贫资金捆绑使用,在西塘村建起了12个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大棚,36户村民成立平菇种植合作社,其中28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入社。

合作社理事长陈细水算了笔账:“12个大棚今年可产平菇9万多斤,毛收入40多万,扣除成本能赚20万,每户社员能分红多块钱。”此外,基地用工也是优先照顾贫困户,10多户困难对象常年在基地务工,每人年均增收多元。

中洲乡举办种植技术培训会

“明年乡里打算扩建32个食用菌大棚,引导全乡户贫困户早日脱贫。”宋安福说。

在樟树市,像西塘村这样的产业扶贫基地有60余个。近年来,该市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重点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中药材、油茶、菇类等特色种养业,提升困难群众自我“造血”功能。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走上特色产业脱贫路。目前,该市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的精准扶贫对子对,已帮助余人实现了产业脱贫。

(作者:陈利刚向斌)

欢迎大家向我们来电来稿!!

联系人:黎远忠

联系-

投稿邮箱:zhangshufabu

sohu.







































北京看白癜风好专科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ly/55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