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山街道位于樟树市东北部,与市区一江之隔,浙赣线、昌樟高速连接线和樟宜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街道总面积99.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8个居委,66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5万人。张家山素有“鱼苗游天下,蔬菜销三省”的美誉,辖区内有省级工业园——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

近年来,张家山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是樟树市新型工业化和“一江两岸”城市建设的主战场,连续0年被评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综合先进单位,成为樟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展望未来,张家山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速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

立足现状,着眼未来,积极策应樟树市“城市北进”和“一江两岸”城市扩张战略,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产业升级、率先小康、绿色崛起、富民强镇”,争当樟树市城市建设、经济转型、城乡一体和全面小康的排头兵,以实干托举“建设富裕和谐秀美”的张家山梦。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第一节发展现状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近年来,张家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了大跨越。0年,街道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亿元,达.04亿元,成为樟树市首个超亿元大关的乡镇(街道),并成功实现三年翻番。

图00-0年张家山主要经济指标发展情况

、工业主导地位加强。截止0年底,单独引进和联合引进的企业有4家,其中超亿元项目5个,超5亿元项目7个,基本形成了医药、化工、食品、机械制造等四大支柱产业。0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8.0亿元,同比增长44.4%,完成工业增加值.5亿元,同比增长46.%,主营业务收入实现49.9亿元,同比增长46.4%;完成利税6.06亿元,同比增长0.7%。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张家山集镇现有各类大中型超市、宾招、餐饮、酒店、金融、通讯、五金、建材等商铺00余家,物流、房产等三产也不断发展壮大。另外,完成了现代物流园项目征地余亩任务,华正道物流总部、樟树市现代物流园、恒辉怡景湾大酒店等三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三、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

、策应支持“一江两岸”建设。确保了仁和大道、四特大桥的顺利竣工通车,加快了对接融合市区进程。继续做好了荷湖新村、薛溪、金岸、塘几贤、门楼里、袁赣、马堎失地农民统建楼建设工作,逐步完善了统建楼小区的绿化和配套设施建设,使中心城区建房规范化、小区化。

第二节发展优势一、交通区位优势凸显

张家山街道地处樟树市东北部,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东临赣江,与樟树市老城区、丰城泉港镇仅一江之隔;南靠袁河,与洲上乡隔河相望;西与临江镇接壤;北至肖江河,与经楼镇、高安八景镇相邻。浙赣铁路复线、张上铁路支线、赣粤高速公路连接线,樟宜公络穿境而过,与赣江航道、肖江航道、袁河航道相互交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距省城昌北机场仅小时车程。

图张家山街道区位示

二、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市前列

街道辖区内拥有省级工业园区——樟树市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被评为省级工业园、省级民营科技园、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先进工业园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开发区规划面积0平方公里,已实现通电、路、水、讯、邮、闭路、排污、土地平整“七通一平”和绿化、美化、亮化“三化一体”,初步形成了医药、化工、食品、包装、机械制造等四大支柱产业,成为樟树打造“药都、酒乡、化工城”的主战场。截至0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亿元,销售收入7.5亿元,利润4.亿元;累计已入驻企业76家,拥有赣中氯碱、科海化工、鼎鑫实业等多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

三、新农村建设领跑全市

张家山街道是樟树市实施新农村建设村点和村镇联动村点最多的乡镇。荷湖新村和沙溪刘家村先后荣获了“江西省省级生态村”荣誉称号。饶家、雷家二个连片新农村点以其特色鲜明、品位高雅,被省委农工部和新村办领导评价为全省最好、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新农村建设点。0年圆满完成了秀美乡村建设,成为樟树市谋划最早、推进最快、效果最好的乡镇(街办)。

四、资源环境优势明显

张家山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分,雨水充足,四季分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非常适农作物生长。境内以平原为主,有耕地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适宜耕种水稻、蔬菜、大豆、油菜、芝麻等农作物。街道东濒赣江,北临肖江,袁河流经西南境,水域面积广阔,可养水面亩,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区内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均达到生态环境建设标准,为生产生活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三、樟树市“一江两岸”跨江发展机遇

“十二五”以来,樟树市按照‘一江两岸、一轴两环’的城市发展思路,发挥赣江水系穿城过境优势,按照沿江、滨江、跨江发展时序,加快建设跨江城市。樟树市“北进”的空间战略加速推进了高速公路连接线(仁和大道)拓宽改造、樟树赣江双桥建设(四特大桥)等项目进程,并即将启动滨江新区、樟树二桥和经楼高速连接线等项目建设,推进城市向北推进。目前,仁和大道与四特大桥已顺利竣工通车,加快了张家山对接融合市区进程。未来樟树将以大投入、大项目、大建设为平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这为地处城北区的张家山集镇建设带来更大机遇。

四、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区”优势

樟树市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省级工业园区,地处张家山境内,是樟树市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樟树市委、市政府明确强调,要把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当作“特区”,建设成“体制创新的实验区”、“工业企业的聚集区”、“城市发展的新区”,使城北成为樟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这为张家山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第五节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大跨越。到0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9亿元;到0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突破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城乡建设实现大发展。到00年,中心集镇建成区达0平方公里,人口达.万,城镇化率达到55%,年均提高个百分点以上。九个镇村联动试点全面完成,“六位一体”新型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基本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05年,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达06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城镇基本医疗保险00%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99.9%覆盖,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0年;到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达元,年均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小于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00%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00%,国民素质持续提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尽量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状况,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4、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万元GDP综合能源消耗持续稳定下降;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达到省里要求水平。到05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7%、6%和4%,森林覆盖率达5%,城镇生活污水、城镇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分别达85%、8%和70%;到00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和9%,森林覆盖率达0%,城镇生活污水、城镇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分别达90%、00%和85%。

第三章融入主城区,建设生态宜居新区

积极策应樟树市“一江两岸”城市扩张战略,融入主城区、建设新城区,凸显生态滨江、宜居新区集镇品牌,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升城镇品位,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小城镇。

第一节有序推进集镇开发

、融入主城区,建设新城区

根据樟树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空间发展的总体战略是“西扩、东调、南优、北进”。张家山街道属于城北片区核心区,与樟树市老城区仅一江之隔,城北片区中心定位为城市副中心。充分发挥张家山区位优势,积极策应樟树市“城市北进”和“一江两岸”发展契机,全面支持四特大桥和樟树二桥建设,加快融入主城区步伐。在四特大桥与仁和大道的基础上,再修建樟树二桥和二桥连接线两条主街道,打通张家山内外交通网络,优化城北区与城中区、城东区、城西区之间的衔接联系,强化行政、工业、商贸、商住和物流五大功能区建设,努力建设“一江两岸”的北岸和樟树市城市新区的重要板块。

、聚焦核心区,建设现代化小城镇

张家山中心集镇是张家山的核心区域,东起樟树四特大桥桥头,西至联谊酒厂,南靠赣江,北到清江大道,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总人口控制在.万人左右。坚持规划先行与建设推进齐头并进,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人口向镇区集聚、工业向工业园区集聚,重点发展工业、物流、商贸、商住、宾招服务业,把张家山中心集镇建设成为全街道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物流、信息中心。同时,加强镇区管理,有效改善环境面貌,全面提升城镇形象,打造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产业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小城镇品牌。

、突出生态江城、宜居新区特色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营造山水之秀、传承文化之魂、彰显现代之气”的城镇发展理念,突出赣江生态资源特色,挖掘文化资源,营造城市青山、绿水、翠田、蓝渠五彩的江城绿色生态休闲意境,彰显“生态江城、宜居新区”品牌。从风土人情、文化脉络、空间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塑造特色,形成集现代气息、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于一体的城镇风格。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构建5分钟生活圈,打造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时尚创新、活力开放的特色滨江新区和宜居社区。

第二节优化集镇空间结构

按照“拉开框架、扩大容量、完善功能、改善环境、美化形象”的思路,优化“一核、一心、一带、四轴、五功能区”集镇空间结构。

“一核”:即一个城市级商贸、文化公共服务副中心,主要位于二桥连接线附近。

“一心”:即一个城北区片级商贸公共服务中心,位于张家山圆盘。

“一带”:即在规划区南部沿赣江形成一条东西向滨江绿化景观带;并沿薛溪公园、汊口公园、城市主干道路绿化形成由滨江绿化景观带引申出四条南北向绿化生态走廊。

四轴:即指沿清宜路、清萍路形成一条东西向空间开发轴,沿仁和大道、樟树赣江公路大桥,内环西路、赣江二桥,外环西路、赣江四桥,形成三条南北向空间开发轴。

五功能区:根据城市功能将中心集镇划分为工业区、行政区、公共服务区、居住区和仓储物流区五大功能区。其中:

工业区:根据工业向园区集中发展的原则,工业主要向樟树市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南至清宜路、北至马兰路、西至外环西路。

行政办公区:以街办驻地为中心,各企事业单位可沿清江大道两侧统一规划办公用地,具体为贮木场铁路至街办机关大院,以后随着城镇发展方向适度拓展。

公共服务区:包括商业贸易、科教文化、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院等,主要沿清江大道两旁布局,重点打造“一核、一心”。

居民居住区:包括五个居住小区,主要沿中心集镇主街道(沿清江大道)两旁布局,以多层商品楼、失地农民统建楼住宅建设为主,住宅层数控制在5--6层;集镇周边米范围为居住小区。

仓储物流区:以樟树城北现代物流园为载体,建设医药和农产品物流中心。

图张家山集镇空间结构图(文化,公共服务区在二桥附近)

做大做强张家山主导服务业

全力推进现代物流、商贸、房地产等重点服务领域发展,着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充分发挥樟树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生物医药、化工企业改造业务流程,剥离、分立或外包特色物流业务,推进行业经营连锁化、物流配套化、管理网络化、业态新型化、服务系统化、设施现代化,全力以赴支持城北现代物流园、汽车物流园、医药物流园建设,提高商贸物流水平,构建集医药、化工、机械、农产品、食品为一体的综合性大物流节点。

、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着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整顿和完善农贸市场;重点推进农副产品、中药材、建材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着力完善商业网点布局,重点推进城市级和城北片区级两个商业中心建设,完善交通干线、工业园区以及居住小区的商业网点布局。鼓励发展连锁化、网络化、专业化、便利化零售商业体系,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

、积极发展中高端商务服务业。按四星级标准,建设恒辉宾馆和华正道大酒店,提升城镇宾招服务层次,带动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第三产业发展。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设计、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等商务中介服务业。

4、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引导住房合理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统建楼和普通商品住宅,进一步改善和保障居民住房需求。规划发展与集镇定位相适应的特色房地产业,积极发展楼宇经济、专业特色产业园区等工业地产,以及精品酒店等商务地产。推动物业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全面提升房地产业素质和物业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生活品质,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张家山。

一、树立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样板

以江西省“和谐秀美乡村”创建和镇村联动试点为契机,继续巩固00个新农村建设点,拓展新农村建设点,到00年新农村建设点实现全覆盖。按照“五美四和谐”(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家庭邻里和谐、党群干群和谐)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三清、六改、四普及”建设,因地制宜建成一批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示范带,新农村建设继续领跑全市。完善蛟湖江上、沙溪刘家、槎市铁石门、马堎雷家、洲上饶家等现有新农村点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马堎杨家,张家山后房、塘几贤,袁赣汊口、彭郭等新农村建设。突出打造蛟湖片区横路、社前、下堡、蛟湖街、南山、石泉、姜家、院黄、肖家等新农村亮点集群,重点树立荷湖新村、蛟湖社黄、沙溪刘家、槎市铁石门等新农村建设典型,打造将绕家、雷家两个连片新农村点建设成为全省最好、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新农村建设点。

、强化对外交通通道建设。加快建设赣江大道、樟树二桥和经楼高速连接线建设,形成二纵二横“井”字型的路网框架,构建便捷高效的对外交通网络。拓宽改造樟昌高速连接线,支持05国道樟树段改道和城北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樟树二桥—城北工业园—经楼镇二级公路项目、樟树市高速公路连接线改造等工程。完善清江大道“白改黑”维修改造项目以及清江大道、仁和大道的“绿化、亮化”工程。在赣江一桥附近建设一个长途汽车站。

、构建便捷村组公路网络。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构建以集镇为中心,贯通各村组的“半小时公共交通网”,修建村级水泥路,实现水泥公路“组组通”,城市公交“村村通”,合理调配农村公交线路,增设公交站台或候车亭,形成内外衔接、城乡互通、纵横交错、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

、提升水上运输承载力。加强码头渡口设施改造,确保水上运输安全。加快港口项目建设步伐,加强与赣江航道、肖江航道、袁河航道的对接,打造赣中水运物流服务中心。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可以治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在哪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ly/68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