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员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ktyx.com.cn/lehuo/baike/20210206/778.html

学习的基本是靠动来学,有的家长说孩子很淘,淘并不是问题,我们要学会怎么在孩子的动中让他学会新的体验。孩子如果不动家长就会要担心了,而且担心的是一个长远的问题,是不是神经系统发育出现了什么问题。

宝宝学吃

吃中的学习体验

“首先和亲们互动一下,认为咱家的宝宝每次吃饭都很愉悦的请举手。”————,那就是说很多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并不感到愉悦,这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你有没有让孩子去津津有味地尝试吃?

所有的喂养都是以孩子饥饿为前提的。

“一个11个月孩子的妈妈说孩子一夜要吃8遍奶,问我怎么戒掉夜奶?戒掉夜奶首先要看看妈妈你是怎么对待孩子的?有多少妈妈是搂着孩子在大床上睡的?那小床是用来干什么的?有的家长说孩子根本睡不了小床!孩子为什么睡不了小床?一夜喂8次是孩子真的饿吗?真的需要吃吗?如果把母乳当成了孩子的精神食粮那就没办法了。”

家长早早地就让孩子把吃混淆了,让孩子对吃失去了兴趣,又反过来怪孩子不好好吃饭。孩子吃辅食每次都要吃完吗?凭什么孩子每次都要按你的规定来吃完?我们正常人每天都吃三顿饭,孩子每天应该吃几顿呢?六顿。而现在有的孩子几乎不到两个小时就吃一顿,胃肠道几乎没有任何的休息时间。所以

孩子的吃饭问题几乎百分之百是家长造成的。

进食时间

新生儿的喂养要从按“需”喂养逐渐过度到“按时”喂养,因为长大后要形成一定的规律,要有睡觉时间,要有玩的时间,逐渐过度到和大人的生活规律一致。不能说孩子每天晚上六点吃饭,然后大人在七点吃饭的时候就让孩子看着,这孩子肯定还要跟着吃吖,这样就不利于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所以

尽量让孩子的作息时间和大人一致。

夜哺

指从午夜12点到清晨6点这段时间不再哺乳。要让孩子慢慢地养成不再需要夜哺的习惯。有的妈妈看孩子睡的很香不忍心把孩子弄醒喂奶,但孩子又不可能坚持到第二天早上不吃奶,这就要下半夜再起来喂奶。这样对孩子和大人来说都没有好处,因为本身母乳妈妈如果休息不好也会影响母乳的质量。这种情况就可以在12点前,让孩子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下吃点奶,持续一段日子慢慢就会把孩子的生物钟调整过来,慢慢也就戒掉了夜哺,大人和孩子下半夜都能睡得踏实了。

食物质地

孩子一岁半以前主食都应该是奶,而不应该因为添加了辅食就减少了奶量,这是错误的。辅食的添加时间基本在4-6个月大,这个具体以每个孩子的自身情况来定。添加半固体食物的时间主要看孩子的槽牙是否长出来了,在喂孩子吃饭的时候,家长要坐在孩子对面做出咀嚼的动作,孩子看的时间长了,慢慢就学会了怎么去咀嚼。咀嚼好的孩子说话吐字就会清晰,因为嘴部肌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辅食

我们在添加辅食的时候,刚开始添加的时候可以把菜泥混合到米粉里面一起喂辅,不适宜把几种辅食分开喂辅,如果分开喂时间长了,孩子会知道这个好吃,不喜欢吃那个,容易造成以后挑食。混在一起喂养不会造成营养的损耗,还有利于以后不挑食。一顿辅食要有1/2的碳水化合物,1/4的蛋白质,1/4的蔬菜,有的家长喜欢

早上给孩子蒸碗鸡蛋糕,这一点都不科学。

进食工具

有的家长刚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多吃点,就把泥糊状的辅食也放到奶瓶里去喂辅。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添加辅食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尝到其它的东西,也是为了以后用勺碗自己进食做准备。所以

从添加辅食开始,就要用碗和勺来喂辅。

学吃的误区

有些孩子便秘,有的家长就认为是喝水太少了,多喝水吧。其实喝水多少和便秘没有任何关系,喝水再多也都是从尿液中排出来了。

便秘主要是纤维素缺乏造成的,

为什么母乳喂养的孩子大便不容易成形呢,而奶粉喂养的孩子大便都很干呢,主要就是因为母乳中含有纤维素,而任何奶粉中都不含有纤维素。辅食的制作不是越精细就越好,制作菜泥的时候用刀切的菜泥可以保留纤维素,而用辅食机搅拌过的纤维素没法保留了。

有的家长说我给孩子熬的粥熬了三个小时,熬的可稠了。其实粥稠是淀粉吸水造成的,并不是越稠营养越多。煮粥可以先把米泡软打碎后再煮,省了时间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营养素。面条也可以用清水煮好后捞出来,再浇上骨头汤搅拌。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吃的可多了,一顿能吃一碗面条,你有没有看看那一碗面条里有多少水呢?辅食做的太精细了,纤维素都给破坏掉了。不能因为开始添加辅食就减少奶的摄入量,

一岁半以前的婴幼儿都应该以奶为主。

宝宝学睡

睡中的学习体验

大家喜欢看睡眠数据,其实这个数据是最骗人的。一个人的睡眠主要看深睡眠时间的长短,有的孩子是睡觉了,可是吭吭叽叽的一个小时也没睡实,这样孩子进入深睡眠就慢;有的孩子这句话刚说完下一秒就睡着了,这样的孩子进入深睡眠就快。只要孩子睡醒后精神愉快,进食顺畅,就说明孩子的睡眠质量好。

孩子白天睡觉不要拉窗帘,要让孩子感受到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刚出生的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比较长,无法区分黑夜和白天。过了两个月之后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黑天和白天的区别,这样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婴儿

从小养成独立睡眠的习惯,

有好多家长习惯搂着婴儿入睡,这除了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只是方便了家长的夜哺,对孩子养成独立睡眠习惯一点帮助都没有。

让孩子独立地睡小床,小床上除了孩子睡觉必需的小枕头、被子之类的,其它任何东西都不要放,那些都是不安全因素的源头!一个五个月大的孩子来急诊时脸已经紫了,已经死亡。后在口腔中拿出一个特薄的塑料袋,家长说是放在小床上面放擦孩子的口水的纸的。还有一个8个月大的孩子因为第四次肺炎入院,第一次肺炎的时候只有两个月大,平均两个月肺炎一次。后经检查在气管中取出一个杏仁,家长都解释不了这东西怎么进去的。还有一个就是坠床,这是发生率特别高的事件。一个婴儿坠床来急诊检查脑出血,为什么?因为从床上掉下来的时候正好头撞到了玩具上,玩具为什么会在床的周围呢?家长也解释不了这个玩具为什么会放在床周边。这些都是家长应该时时注意的安全问题,一定要把这些危险因素早早地排除掉。等孩子会爬后,只有把孩子放在地上是最安全的。在地上铺好地垫,孩子再怎么翻怎么爬都是安全的。

学睡的误区

有的家长习惯抱着睡,晃啊晃,这是最错误,小孩子很怕

“悠”,容易造成大脑中的毛细血管出血。

再有就是睡前嬉戏,有些爸爸工作忙回家晚,总要逗孩子玩一会儿,玩完了对孩子说“你睡觉吧,我吃饭去了”。可是孩子正在兴奋中,怎么可能睡觉呢。不要把母乳当成孩子的精神食粮,只要孩子哭就把乳头塞到嘴里,首先要弄明白孩子为什么哭,并不是每一次哭都是因为饿了。一哭就吃奶很容易造成持续的夜哺,搞得妈妈特别疲累,母乳的质量也下降了。

还有就是我们现在对孩子的睡眠干预太多,有时候孩子“嗯”了一声,其实啥事没有,家长赶紧爬起来看怎么了;有时候孩子可能只是翻了个身,我们也要去看一下。结果就是孩子本来睡的好好的,反倒被我们家长给弄醒了。再有就是睡眠没有规则随成人的作息,有时候家长把孩子哄睡后就要起来干点自己的事,可是孩子能感觉到你不在他身边了,他就容易醒过来,然后又搞得很难再入睡,最后养成了和大人一起晚睡的坏习惯。所以妈妈应该尽量随着孩子的作息来,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和规律。有的妈妈说我家孩子睡觉就爱翻滚,小床太小了,总撞到床围。其实你们没有发现孩子撞过几次后就不再撞了,他也知道疼吖,睡觉变老实了,睡眠质量也提高了。

宝宝学便便

排便中的学习体验

不要孩子穿着尿布湿,没事就看看是不是拉了,或是拉了马上就给换下来,应该让孩子体验到便便后的不舒适感,然后让他学会表达这种不舒服。慢慢就会学会了有便便的表达。如果一直感觉不到这种不舒服,就没办法学会有便便要表达了。等孩子大一些了,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到卫生间去排便,让孩子观察大人是怎么排便的,慢慢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学会自主排便。

不建议把尿,因为把尿的时候孩子的肛门也在用

力,长大后容易患痔疮。

宝宝学看

看中的学习体验

婴幼儿都喜欢看饱和度高的颜色,比如大红、大绿。妈妈不可能把自己脸涂成红色的,但可以穿红色的衣服吖。我们大家都习惯在家里穿特别普通的家居服,然后出门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是给谁看吖?是给别人看的。妈妈们在家里也要穿得漂漂亮亮,这样才能给孩子造成视觉的刺激。要用大面积的大红大绿的床单被褥,要经常更换。在孩子会爬以后,地垫要买浅颜色或是纯白的,然后在上面放颜色鲜艳的玩具,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如果地垫特别鲜艳,孩子趴在上面就盯着地垫看了,哪还会爬呢。给孩子购买玩具也要买红绿黄等大块拼接的玩具,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

宝宝学听

听中的学习体验

刚出生的婴儿妈妈不适合讲故事,因为讲故事的时候肯定要带入角色产生音调的变化,这样孩子分辨不出妈妈的原本的声音了,会感到不安。就用平时正常的语音语调和孩子交流,在孩子刚刚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要对孩子做出充分的回应。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刚开始啊啊地可爱说了,后来该说话了却啥也不说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说你对孩子的语言的回应是长期的,而不是只坚持了一两天就觉得烦了,你回应的少了,孩子渐渐说的也少了。

一定要多跟孩子说话,你正在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对孩子表达出来。家中有方言的也可以正常说方言,不需要刻意地回避,听的过程中各种语言都可以接触。语言只是工具,有的孩子会说英文,这并不说明这孩子的智力就高。如果家长的英文发音并不是标准的,就不要在家偶尔弄出一句英文来了。有个家长为了给孩子英文环境,把孩子送到全英文的幼儿园,然后来找我咨询,为什么孩子每天接园都要踢她几脚。我建议她把孩子转到双语幼儿园试试,转园一个星期后她说孩子好了,每天接园都很开心。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可以表达了,在全英文的环境中,他听不懂也没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心里得多憋闷吖。转到双语环境中,最起码他可以和生活老师沟通没问题了,心情自然就好了。所以说,

语言的学习自然就好!!!

宝宝学动

运动中的学习体验

婴儿从出生就可以趴着了。有的家长觉得趴着压着心脏了、压着肺了。其实心脏就在中间,怎么躺着都是一样的。趴着是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起点,趴着时是撑开的精细动作的开始,趴着的时候手会从拳头慢慢打开。趴着抬头全身的肌肉都会得到锻炼,仰躺时胳膊腿的运动动的只是胳膊和腿部的肌肉,是局部运动。为什么要给孩子穿的衣服少于大人呢?因为孩子是动的,孩子动的多就容易出汗,所以要穿的少点。孩子手脚偏凉正合适,如果手脚热就是穿的有点多了。

学动的误区

最大的误区就是新生儿戴脖圈游泳,新生儿戴上颈圈之后视线是斜上方的,不能平视。游泳确实对孩子的皮肤刺激有很大的好处,但

要亲子游,而不是戴颈圈让孩子自己游。

宝宝学说

说中的学习体验

孩子听得懂,能够按照大人的指令做事情,应该在15-18个月左右。理解成人的表达也在15-18个月。对孩子咿呀作声的应答一定要长期持续,而不能只坚持几天。

宝宝学交流

交流中的学习体验

孩子的哭本身就是一种交流。认生是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体验。怎样度过认生期呢?就是多带宝宝见人。但要有亲疏远近,不能见到谁都让抱,只有最亲近的人才可以抱,

让孩子从小就理解陌生人的概念。

其实分离焦虑多来自于大人,有时候还没分离呢,大人已经快哭了。不要偷着离开,每次离开前都愉快明确地告诉孩子离开的原因和回来的时间,说到做到。藏猫猫要在离开前训练,让孩子产生有走有回的认知。要让孩子真正理解挥手再见的意义,而不是孩子学会再见后去哪儿都让孩子表演一下,有时候刚进门就让孩子表演挥手再见,孩子就会纳闷了,怎么再见了还不走呢?孩子学习任何事物的目的都不是为了表演而学习的。每一次在离开的时候挥手再见,孩子就会明白挥手再见的真正意义。

交流中爸爸的作用

男孩子会从爸爸那里学会男人的素质,女孩子会从爸爸那里学会男人是什么样。要让爸爸更多的时间单独地与孩子在一起,而不是爸爸与孩子单独在一起时妈妈还在遥控指挥!爸爸带孩子没什么可不放心的,都是亲孩子,能怎么样呢。妈妈们大可以放心地让爸爸参与到育儿过程中来,给爸爸更多的时间单独带孩子,不要给予过多的指导,让爸爸自己去摸索,让父亲成为父亲。

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最让孩子满意?美国哈佛大学作了一项调查: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人生赢家。调查了名哈佛大学生,结论是温暖、爱和亲密的关系最重要。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原总编辑,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中国的父母都渴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什么最重要?环境。与孩子一起成长,有一个最重要的话题,就是学会与孩子相处。孩子是谁?是一个人,一个没有长大正在长大的人,是一个独立的人。

作为家长,你能不能给孩子温暖和亲密的关系,比任何东西都重要。怎么才能跟孩子有一个好的关系?什么样的家庭关系的最孩子受欢迎?我今天要讲10个“怎么样”,你把这10个记住就可以了。

一、怎么让孩子喜欢你?

一个小孩内心最大的渴望就是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写了一篇文章《一生的战役》,其中一句话“我一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没有赚得全世界,而是请你欣赏我”,这个“你”就是她的父亲。

一天深夜,她的父亲看到这句话很感动,留下了一句话,“深受感动,深为身边有你这样的小草而骄傲。”三毛泪流满面,她写到:“这句话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你今天亲口说出来,才抹杀了我在这个家庭永远抹不掉的自卑与心虚。”

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得到父亲的认可。何止一个三毛,多少成功人士,夜深人静的时候,当我走进她的世界,她对我说:“我玩命地学和干,就是为了让爸爸妈妈认可我。”爸爸妈妈认可孩子怎么那么难?我发现有一句话影响了爸爸妈妈看待孩子的方法,就是“你瞧人家”!

六年前我荣升为奶奶,有一个小孙子,很可爱,大眼睛、高鼻梁、双眼皮、小嘴巴。一个月大时,医院检查,有一个妈妈,孩子也一个月,本来挺高兴的,看我们孩子不高兴了,冲他们家孩子说:“瞧人家孩子双眼皮,你怎么单眼皮?瞧人家孩子多白净,你怎么这么黑?”我心里很难过,孩子刚出生一个月,何罪之有?厄运从此开始了。

别人家的孩子考试打了分,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别人家的孩子读了清华北大……今天的孩子生下来就被比较,这种比较让孩子失去了自我价值。龙生九子,子子不同,孩子也是不一样的。

有的孩子喜欢艺术,最新调查表明:很多科学家都是艺术家,艺术让人有灵感;有的孩子爱画画,画画最能让人有想象力;有的孩子爱说话,一个语言的时代已经来到,今天不会演说和表达的人很少有机会;有的孩子爱数学,数学让人的思维变得非常灵活。

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先生个子不高,才华横溢。在一次记者会上,一个记者调侃说:“我对您的才华很佩服,长相不敢恭维。”他说:“我妈妈不这么认为。”一个个子不高的人当了部长,这是妈妈的满意带来的。我一生很自信,因为我妈妈一直对几个孩子很满意。

今天,如果你要让孩子喜欢你,没有别的办法,请你欣赏他、肯定他、对他满意。

一位心理学家有一句话:“作为父母,让孩子把积极的、消极的话都跟你说,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今天的父母只听好的,不听坏的,只听你有什么好成绩,不听你有什么烦恼。孩子不愿意说了,说了挨骂,就把心事搁在心里了,慢慢就变成负能量,就会发生想不到的事情。

怎么让孩子把心里话告诉你?坐下来听孩子说,把他的话听到你心里,这是孩子最重要的一种需求。

有一个妈妈声带长了结节,不能说话。他的儿子有一天从学校回来说:“老师太坏了,老冤枉我,我不上学了。”妈妈摸着他的脑袋,孩子一边哭一边说:“我只写错了一个字,结果老师一说我,同学们都嘲笑我,我再也不上学了。”

妈妈还是说不了话,又摸摸头,孩子在妈妈膝盖里哭了一会站起来说:“妈妈我好了,我要上学去了。”这位妈妈说,“我能说话早说了,但是没想到我没说,孩子竟然情绪自己稳定了。”

有时候沉默胜过千言万语,什么都不需要你说,你只要听就够了。作为知心姐姐,更多是听孩子说,所以孩子会给你打电话,告诉你他的秘密。你想让孩子愿意把话告诉你吗?坐下来听孩子说吧。

三、怎么看懂孩子的行为?

怎么看懂孩子?蹲下来,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很多年前,台湾一位著名的电视主持人说了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我带着三四岁的女孩去商场买东西,孩子一直哭,我低头一看,原来是鞋带松了。我蹲下来给她系,顺着目光往前一看,都是大人可怕的大腿和大手,不时打着孩子的脑袋,这个世界太可怕了。我立刻把孩子扛上肩头,对孩子说,我们马上回家。可是孩子笑了,不回家,她看到了玩具。”我忽然被震撼,我们没有用孩子的视觉来看这个世界。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你要蹲下来和他交流。

日本的儿科医生内藤用他爱的目光治愈了很多孩子的病。有一个孩子得了牛奶癖,见牛奶就喝,得了一身湿疹。妈妈把他带到医生面前,医生跪在孩子的面前,用爱的目光看着他说:“我们不需要喝牛奶了,对吧?”孩子把头一扭,医生依然跪在孩子面前说同样的话。几轮之后,奇迹发生了。孩子点点头,回到家站在桌子前和全家人说:“现在不需要牛奶了。”

一年多以后,他的病好了,可以喝点牛奶了。大家很奇怪,内藤用什么方法治愈了孩子的病?他说,“孩子的很多病是心里有病。”当你的孩子很小,有了问题,你不需要着急,跪下来,用爱的目光看着他,说一句最温馨的爸爸妈妈该说的话,你就懂得他了。

四、怎么让孩子心里有你?

在分享中长大的孩子爱人爱己,在独享中长大的孩子自私冷漠。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感受到你那么爱的孩子,长大后对你非常冷漠。为什么?他没有感受过分享的快乐。你和孩子相处永远不对等,有分还有享。做妈妈的要去享,享受分的过程。家庭教孩子分享并不难,一句话就够了。

小时候妈妈教我们分享,用一句话“给妈咬一口”。我妈有六个孩子,买六根冰棍,没给自己买,要求所有孩子给她咬一口。哥哥姐姐最主动,我排行老五,每次躲在后面,希望妈妈咬一小口,她每次都狠劲咬一大口。慢慢习惯了,妈妈不咬一口就没法吃了。

我妈临终的时候83岁,最爱吃两样东西“喝北京的豆汁、吃柿子”。我跑医院,我妈说“好喝”,我满满的成就感。

五、怎么让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

对他的提问感兴趣。孩子爱不爱学习,不是你告诉他成绩重要,而是对他提的问题感兴趣。

我儿子小的时候从幼儿园回来,我说:“妈妈今天坐飞机回来的。”他问我:“妈妈,你在天上看到太阳了吗?”我说“看到了”,“他好吗?”“好”,我回答。“老师带我们去颐和园玩,回来我看太阳掉下去了,真怕他掉进湖里淹死。后来一看他掉路上了,没掉湖里,我放心了。”

多好的儿童文学!我从那时候开始记录孩子的语言。什么是童话?孩子才是童话大王,他们对问题的看法绝对出人意料。所以为了保持你的年轻,多和孩子聊天。更重要的要让孩子自己提问。

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关于科学家和小孩子的对话。有两个七八岁的孩子问科学家:“斑马身上为什么会长条纹?”科学家给孩子讲了一个实验:在一个斑马模型上分别涂成条纹状、纯白色和纯黑色。刷上胶,结果发现:纯黑的“斑马”粘的吸血飞虫最多,白色的少一些,而条纹状的最少。

证据显示:斑马的条纹是为了驱赶吸血飞虫,就像一种视觉的驱虫剂。当科学家问孩子“为什么”的时候,孩子回答:“因为斑马让蚊子的眼睛花了,找不准地方。”我觉得这样的回答很好玩,鼓励孩子去做实验,才会有情趣。所以怎么让孩子有求知欲?就是对他提的问题感兴趣。

六怎么让孩子理解你?

要学会从小和他商量。年,我到《中国少年报》工作,儿子一岁零八个月,就送幼儿园全托了。有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说:“妈妈我跟你说一个事,你能不能给我送到一个每天回家的幼儿园?”我说:“孩子,我多想每天见到你,但是妈妈刚到报社工作,姥姥年纪大了,每天送你坐汽车,如果上下车出了问题,妈妈会很着急。”儿子就说:“那我就在幼儿园待着吧。”

孩子慢慢懂事了,能够和我商量事情。我的原则是:只要商量就让你成功。我记得他上小学时,来和我商量要春游了,能不能给他五块钱。我说可以,他说能不能多给两块钱,我说可以,他刚想说还要买汽水,我说:“我给你十块钱,节约归己。结果孩子只花了三块钱,他告诉老师说:“节约归己”,当是属于他自己的钱的时候就珍惜了。

有一次中山公园搞了一个“知心姐姐面对面”活动,来了很多人,我们谈判的结果是:他跟我去,中午我请他搓一顿。但是工作的时间长了,没买到午饭。后来他写了一篇日记:“星期天,我和知心姐姐出去工作,到十二点那些人还不走,等我们可以走的时候,卖饭的人走了。以后和知心姐姐出去工作要自己带饭,你知道这位知心姐姐是谁吗?她是我妈。”老师给的评语是:我为你有这样敬业的妈妈而骄傲。

我陪孩子的时间真的很少,孩子至今都在理解我,所以和孩子商量是让孩子理解你最重要的方法。

七、怎么让孩子有自信?

让他体验成功,成功的感受是自己体验来的,不是你给他的。

有人问:“你怎么当上知心姐姐的?”我说:“那是我从小的梦想。”我从小看着《中国少年报》长大,11岁的时候《中国少年报》出一个栏目叫《知心姐姐》。我看到很多小朋友给知心姐姐写信,就悄悄给她写了一封信,没想到居然收到回信,这小小的成功让我产生大大的梦想,我也想当知心姐姐。

为了追星,我开始留小辫,去照相馆照了一张标准相,取照片一看不像知心姐姐,像一个光秃秃的小和尚。后来知道知心姐姐好微笑,我那时候当干部不会笑,后来见人就笑,笑多了就有亲和力。

年,《中国少年报》停刊了。年,我从北京去东北农村插队。年《中国少年报》复刊。年6月,我正式跨入《中国少年报》大门,禁不住流下了热泪,没想到一个知青童年的梦想能实现。我工作了30年,60岁退休,今年已经68岁。后来我真的当上了《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中国少年报》的副总编,后来当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

我一生最在乎的是韬奋新闻奖、宋庆龄樟树奖和中宣部颁发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个人奖和中国十大杰出女教育家的称号。每当获奖我都特别高兴,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是幸福和快乐。我对幸福的理解是八个字:干我所爱,爱我所干。

我亲身感受到,什么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自己努力后获得的成就感。所以我做了知心姐姐之后建立了很多平台,我希望孩子在这个平台上感受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成功。

有一天一个女孩打来“知心电话”:“是知心姐姐吗?我是北京二中初二的一个女生,我想请您来和同学聊聊天可以吗?”我说“可以”,“那就好了,下礼拜二下午三点半我在学校门口等您,我穿一个牛仔裤,手里拿一张《中国少年报》。”我当时觉得很神秘。我们那天沟通的话题是“如何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谈得很开心。

过了几天,一个小男孩给我打电话,“是知心姐姐吗?我想请您到我们班来讲讲人际关系。”不瞒您说,上次请您的是我姐,我姐说您讲得很好,我就过来请您了。”

我当时非常为难,天天开会,真的没时间。但是如果我拒绝他,男生和女生的竞争,男生就失败了,我不想让他失败,于是我说“好”。那天因为开会,我晚到了一小时,和同学们谈得很不错,内容还上了《中国少年报》。

第二天,男孩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我昨天在门口等了一小时,担心您不来。同学们都会说我吹牛,本来我就好吹牛,您来了,我真的牛起来了!”

过了一些日子,我去二中给家长讲课,一位妈妈满脸泪水走到我面前说:“我就是这两个孩子的妈妈,您的到来,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我儿子过去成绩平平,现在名列前茅了。过去胆小怕事,现在敢说敢做了。最重要的是最近上了很好的中学,老师给写了特别好的评语:说他组织能力很强,能把知心姐姐请到班里。”

我当时很有成就感,很多年后,我去清华大学,迎面走来一个女孩:“知心姐姐,您还认识我吗?”我说:“你考上清华大学了?”“对”,“你弟弟呢?”“他考上海洋学院了,可帅了。”一瞬间我忽然流下热泪,一个小男孩的一个小小的成功就实现了大大的梦想。

我为什么对自己的工作乐此不疲,因为我无数次感受到工作的伟大。我们老说失败为成功之母。我觉得对一个小孩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从来没感受过什么叫成功,他怎么能有勇气去战胜成功路上的各种困难?所以不要老让孩子在挫败中长大,让他有一点点成就感,才能在心里喊出“我能行”。

八、怎么让孩子有责任感?

委以重任。爱首先要使用,爱谁就用谁。用孩子才能让他有担当,替孩子等于害孩子。

怎么让一个孩子有责任和担当?一,对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给别人添麻烦;二,对集体负责,能帮谁就帮谁;三,对家庭负责,家庭的事情主动做,家务活谁会做对谁有好处;四,对国家负责,国家好、大家好,国富民强。有责任感的孩子无论孩子成绩不是最优秀,他也是最受重用的人。

我们的孩子怎么才能有责任心?我送各位两句话,用了多年,效果还不错。

第一句话,对儿子说:“有儿子没儿子就是不一样。”男人应该有阳刚之气。有男孩干嘛不用?你要做高山,让孩子做小草,孩子永远是小草。你要做大伞,让孩子做小鸡,孩子永远是小鸡。如果你做小草,让孩子做高山,他就能长成高山。你做小鸡,让孩子做大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这就是培养男孩的方法,男孩只能放养,不能圈养,只能使用,不能伺候。

第二句话,对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女儿如果从小缺少父爱,将来会找一个父亲般的丈夫。有个爸爸经常和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有一天他发烧,“爸,你别哭,我给你拿药去”,女儿说。爸爸说:“有个女孩真好。”说这句话就得轻轻柔柔,不要傻乎乎的。所有女儿都愿意听这句话。

我和很多老人说:“会夸孩子的老人有孩子,老挑剔孩子的老人没孩子。”我在《长大不容易》的书中最后一章写的是四种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岳婿关系。

大家可能觉得最难的就是婆媳关系,我觉得挺容易,两个字就够——赞美。我婆婆是东北人,生了九个孩子,我从心里很佩服她。每年都会给她一些钱,她就很知足了。到处跟人说:“我怎么找到这么好的儿媳妇。”有了大爱,你高兴,我也高兴。

九、怎么样让孩子接受你的提醒?

孩子有时候会做错事情,你需要提醒他用什么方法合适?写信。当面说常常会发生冲突。有一个作家爸爸,有一次他得了块钱稿费,50块钱一张放在抽屉里。第二天他发现剩下3张了,谁把钱拿走了?他的书房很小,夫人基本不到书房来。肯定是女儿拿走了,他很生气,就告诉他妻子。妻子也很生气,“这么小就拿钱,咱们好好教训他。”

但是这位父亲没有用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而是写了一封信放在抽屉里,“爸爸发现少了五十元,是你拿走的吧?你需要什么爸爸会拿给你,为什么要拿走?爸爸希望你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第二天吃晚饭的时候,女儿非常惊慌,爸爸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

当天晚上,他发现他那封信不见了,换成了女儿的一封信,“爸爸,钱是我拿走的,我也不知道我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真的错了。请你相信我以后再也不做这样的事情了,谢谢您对我的信任”。从此以后,钱放到桌子上,孩子都不会拿,她后来被评为三好学生。女儿非常感谢爸爸。

有时候我们遇到很多事情不能冷静处理,最好是写个条让孩子知道。用非常尊重的方法和孩子沟通,你的好意才会被孩子接受。

十、怎么样让孩子幸福快乐?

给他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快乐不是别人给你的,是自己感受到的。如果你想让孩子真正地幸福快乐,一定要学会快乐人生的三句话。

快乐人生三句话:

第一句话:太好了——改变了心情就改变了世界

①喜欢自己,对自己说声“太好了”。对自己的长相满意。人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太好了、一种是太糟了。有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说“太糟了”,这种人永远不快乐;有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微笑地说“太好了”,这种人永远快乐。与其给孩子留下金山银山,不如留一个好心态。人活的就是心态。

②善待别人,对别人说声“太好了”。男人要学会善待女人,女人要学会善待男人。男人怎么善待女人?女人最喜欢微笑和赞美。男人最看重自己的事业,一个成功的男人希望从妻子那得到鼓励,一个失败的男人希望从妻子那得到同情。所以一个智慧的女人永远要对你的老公说你是最棒的。不要老想改变别人,首先改变你自己,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

③要让孩子对困难和挫折说一声“太好了”。没有困难就没有胜利,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不见风雨就不见彩虹。好心态是训练出来的,所以请大家要给孩子训练,离开你,培养面对困难说一句“太好了”的精神。

第二句话:我能行——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

“我能”是成功者的心态,“我不行”是失败者的心态。我们一切的结果就是让孩子喊出“我能行”。

第三句话:我帮你——改变情感就改变了生活

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是满足感,往外是成就感和幸福感。你要让孩子一生幸福快乐,一定要学会关爱别人。

幸福人生九个字:

一,你真棒——改变角度就改变了关系。与人相处,多赞美别人说“你真棒”,你就有朋友。我们对孩子的任何肯定都要言之有物。

二,我要学——改变内存就改变了未来。未来看的不是学历,是学习力。

三,我思考——改变头脑就改变了人生。人生是自己的,要让自己思考。

人生的路要自己走,所以要让孩子自己思考,人生有四大选择:择友、择校、择业、择偶。标准只有一个,没有最好,只有合适,合适最好。

客服加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ly/98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