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到樟树不灵。有着逾年中医药文化历史的樟树是唯一被中国中药协会认定为“中国药都”的县(市),其特有的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闻名遐迩。

创建于年的袁州医药工业园,拥有“灵芝浸膏片”等全国独家品种,是江西省省级医药工业园和江西省省级医药产业基地,去年已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近年来,我市依托良好的中医药产业基础,乘着振兴发展中医药国家战略的东风,把中医药产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来打造,大力实施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和袁州“一谷一城一港计划”,设立30亿元中医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中医药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活力,浓浓药香飘八方。

品质决定身价——加大中药材种养品牌创建,做大做优中医药种养业

放弃了年收入百万元的生猪养殖业,承包了上千亩农田投身中药材种植,樟树洲上乡的蒋文洛在今年1月成立了江西洲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乡是一个三面环水的乡镇,属冲积平原,土壤含沙量高且沙质细腻,是种植中药材的天赐良地。而樟树,古有药王,唐宋形成药帮,今为药都,浓厚的历史积淀让它成为了振兴中医药产业的排头兵,中药材种植也成为了当地农户发展家庭经济的首要选择。

去年,樟树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18万亩,在江西省县级市排名第一。其中,百亩以上基地86个,千亩以上基地18个,种苗基地6个,基地联系农户1万余户,品种以“三子一壳”为主,中药材产量5.42万吨,产值3.96亿元;吴城乡庙前黄栀子种植基地成为全省首个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樟树吴茱萸”“樟树黄栀子”“清江枳壳”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药材种植逐步走向品牌化。

这只是我市中药材种植推广迅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不少返乡农民工或从事其他行业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加入中药材种植行列,成为中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加入,改变了中药材种植以前小而散的发展模式,这其中就有上高县返乡农民工熊尚肆组建的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种植基地遍布上高、万载等地的16个自然村,总面积达2.8万亩,根据市场需求,公司先后从山东等多个省市引进黄栀子、天花粉、紫珠、白芨、吴茱萸等20多个优质中药材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欧美多个国家。

去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5万亩,亩以上的种植基地37个。预计到今年年底,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30万亩,实现产值10亿元。

实力决定地位——壮大中医药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中医药产业竞争力

“让我们携起手来,整合资源优势,推动江西中医药产业走出去……”去年10月16日,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在江西(樟树)医药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暨江西省中医药产业联盟启动仪式上发出倡议,号召全省中医药企业和业界人士加入产业联盟,共商中医药产业发展大计。

近年来,我市中医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拥有医药生产企业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7家。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亿元,其中中成药及中药饮片.9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龙头企业济民可信集团、仁和集团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63亿元、49.96亿元,分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第11位和第89位。

随着产业的壮大,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品牌建设初见成效。樟树医药产业集群和袁州医药产业集群为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其中,樟树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药都”称号,被国家工信部批复为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樟树中医药产业示范基地为国家级产业基地;樟树医药产业集群荣获“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称号。同时,我市还积极扶持金水宝、黄氏响声丸、健心胶囊、灵芝浸膏片等一批独家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列入中药保护目录的品种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亿的核心大品种,做响“金水宝”“优卡丹”“可立克”“活血止痛胶囊”“小儿热速清颗粒”等品牌,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品牌。截至去年底,全市医药企业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江西省著名商标62件,江西省名牌产品16个;仁和集团的“仁和”品牌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强”。

为推动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我市还先后启动了药都医药物流园、医药产业孵化创业园、云健康电商产业园、电子商务创业基地等一批医药产业特色园区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构建起以中药材种养业为基础,现代中药为主导,生物医药、保健品为重点,医疗器械和相关产业为补充的特色医药产业集群。

市场决定发展——加快药品交易市场建设,挖掘中医药文化背后的经济价值

市场要做大,名声要打响,从哪里开始?

——搭建长效平台,把樟树打造成南方中药材商贸物流交易中心,把樟树药交会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中医药行业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交易和提供系统服务的大平台。

樟树药交会(樟交会)是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三个药交会之一,至今已成功举办47届,对全国中医药产业流通起到了重要作用。从5年开始,樟交会升格为由省政府主办,这对我市彰显中国悠久的药文化和产业化优势,扩大招商引资起到了显著效果。去年的第47届樟交会围绕“传承·创新·合作·共赢”主题,进一步深化市场化办会,参展企业达余家,参展品种余个,参会厂商1万余家,参会嘉宾10万余人,线下成交金额超40亿元,线上成交额全年累计突破40亿元。

——创新发展模式。去年8月,樟树市与金利达药品交易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联手打造第三方B2B药品交易平台——中国药都樟树药品交易网。

仁和集团牵手余家药企组建“和力物联网”,联合国内外医疗服务机构,推出健康4s服务,开创大健康产业链互联网化的“FSC”模式(factoryservicecustomer),通过该平台,并引入大数据分析及共享,几年内逐步实现采购金额亿元的规模,可在产业链最前端实现原辅料和包材的集中采购,降低联盟会员整体制造业的采购成本,进而降低药价;通过减少中间环节,以最优惠的价格直供消费者,减轻百姓用药负担,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等问题,真正实现“工业直达”。同时,由于采购标准化、统一化,亦能保证联盟内成员共享高品质的原材料,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继年推出“叮当快药”服务平台后,该公司去年又推出了叮当智慧药房,成为首医院的线下实体药房,为患者提供从问诊到购药的一站式健康解决方案。目前,樟树市80%以上的医药企业开展了电商业务,医药产业电商年交易额达亿元。

——挖掘中医药产业背后的经济价值。弘扬中医药文化也是振兴“中国药都”的重要内容。我市不仅加大对樟树药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樟树药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还将建设樟树药文化展示区,打造传统医药文化的展示中心和交流中心,展示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依托“中国药都”品牌,我市积极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以“养生、健康、文化”为旅游发展核心,整合全市药、酒、盐、古、道、闲等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健康体验、文化传承、养老服务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文化区,以挖掘文化所蕴藏的经济价值,如古海养生旅游度假区、公式皂山旅游区、三皇宫历史文化街区、中国药都本草小镇旅游度假区(丁仙湖)、中国药都公式山中医药产业特色小镇、农业两区百药园等。在此方面,樟树市表示,力争到年,该市中医药文化旅游、养生、医疗、培训、中药材种植等收入突破亿元。

来源:宜春新闻网(记者漆思忞)

图片:网络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xw/67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