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年3月15日,泰和县委副书记、县长邓永翔调研澄江大道、澄江大桥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工作,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明确具体分工,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为澄江大道、澄江大桥建设工程的圆满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澄江大桥为跨越赣江、连通泰和县城与塘洲镇的市政公用桥梁,对完善泰和交通路网布局、促进澄江大桥南端塘洲镇的上棚、上洲、河江等村的发展,以及泰和河东片区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今天,小编带你航拍塘洲镇 塘洲镇地处泰和县境中部,东与万合镇、灌溪镇相接、南与冠朝镇、窑头镇毗陵、西与马市镇接壤,北与泰和中心城区隔江相望。 塘洲俗称永昌市,后以“塘多有容、洲头为上”而改名塘洲镇,塘洲是庐陵文化的发源地、是赣中南交通枢纽泰和的卫星城,是吉泰城镇群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塘洲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6万人,下辖1个社区居委会:塘洲居委会、和18个行政村村委会:分别是朱家村、曾家村、龙口村、黄塘村、土洲村、粟芫村、小溪村、上棚村、上洲村、河江村、新坪村、塘洲村、永昌村、洲头村、南塘村、樟溪村、坦湖村、东湖村,共个村民小组。 年7月,镇政府由永昌村迁至洲头村白口新村国道旁。 交通便捷的塘洲,自古便是泰和的卫星城。千里赣江从西北过境,流经洲头、永昌、曾家、朱家等村落,珠林江由南向北纵穿镇中部,于上洲村西部汇入赣江。 发达的水系网络,使得塘洲镇自明朝起便为千秋乡的一部分,与澄江镇同属一个地理单元。年,日寇犯赣,南昌沦陷,江西省政府迁驻泰和,因地靠省会,居水陆交通要道,人口骤增,集市兴胜,设有商店、作坊多家,堪比当时的地级市。加上古代在赣江边有一永昌庙,故称永昌市。 如今,泰和大桥傍镇而建、国道纵贯南北、永万公路横贯东西、京九铁路、昌深高铁均穿镇而过。昌吉赣客专上最大的县级高铁站泰和站据此仅10公里。江西第三大机场井冈山机场距此仅16公里。 随着泰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塘洲与泰和中心城区公交基本实现一体化:泰和9路公交可直达永昌市。另有村镇公交路、路、路过境。便捷的交通体系已使塘洲镇成为了吉泰城镇群核心区南端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历史悠久的塘洲,是庐陵文化的发源地。位于塘洲镇西北部洲头村高城的白口城遗址,是“西昌八景”之一,是江西省目前已发现的古城址中,规模最大,保存状况最好的城址,有着江西第一汉城的美誉。 据《泰和县志》记载,西汉十八县之一的庐陵县治在今天的泰和县城附近,东汉的庐陵郡治西昌县治在今天的泰和县城西3公里处,古城址与古庐陵的地貌相吻合,很可能是古代江西第一县,管辖着如今的吉安、赣州大部分县市。白口城遗址面积23万平方米,形状呈倒梯形,分为内外城。外城全长米,除西北部部分损毁外,大部保存完好。内城平面呈方形,处在城内北侧,全长米,面积4.3万平方米。 白口城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于年6月试掘,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挖掘,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泰和县呈报的《白口城北城垣保护方案》正式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投资金额达万元。年,泰和县启动了总投资为万元的白口城二次发掘及白口城遗址公园建设项目,预计年完工。 风景秀丽的塘洲,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着江西的“海市蜃楼”之称的金滩古林坐落于塘洲镇朱家村金滩自然村南面的赣江河畔,与泰和的历史名胜“龙头山狗子脑塔”隔江相望,被当地人称作麻州,被江西省摄影家协会列入摄影创作基地。 这片古樟树林面积约多亩,林内古木参天,郁郁葱葱,生长着樟树、枫树、水蜡树、油珠树等多种名贵树种,据统计,光年以上的古树就有多株,大的樟树要5-6个人合抱才能围拢。美丽的金滩古林每年都会吸引着许许多多省内外摄影爱好者前来游玩。 不仅有着天然氧吧金滩古林,位于镇东部的龙口村内的龙口古祠“古祠”亦是历史悠久,每到节假日,游客们都纷至沓来。龙口村,含五座宗祠,分别为:树德堂、聚和堂、云秀堂、天逐堂等。 该古祠据载明代陈循年考状元后,于年年建成,距今年年,气势恢宏,建筑精美,祠堂前有人工挖成,称之为“七星伴月”池塘和一处洗砚池。 相信在3.6万塘洲儿女的努力下,塘洲的明天会更美好。富美塘洲欢迎您! 业务员多名。工作积极,责任心强。工资待遇:底薪加提成,月薪0-元。电话! 赞赏 长按中药治白癜风白殿疯对称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