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之盖兮麓下,云重幄兮为帷。”在武夷山市政府大院有一棵大樟树,根深杆粗,身躯粗犷,胸围近7米,枝繁叶茂,高大挺立,树高近30米,荫蔽数亩,冠幅50多米,形如华盖,帐下幄帷,被誉为“武夷樟树王”。它是一棵古色樟树王根据武夷山市政协文史委和市林业局编写出版的《武夷山古树名木》1书记载,樟树王植于公元年,至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在樟树王前面是武夷山文庙(孔庙),樟树王坚守文庙近千年,真是难能可贵。在武夷山樟树中或许不是树龄最长,但却是最大,且雄踞文庙要地,是名符其实的“武夷樟树王”。武夷樟树王,不但古在树龄,树轮,还古在文化。樟树王前面是文庙,它见证过无数祭孔崇儒的恢宏场面,见证了武夷文庙的文化兴盛,人才辈出的光辉历史。据县志记载,宋代崇安县令赵扌卞曾在这里建造一座退思亭,历代县衙官员及文庙学士常来亭内小坐小憩,倚栏静思,景仰樟树王的伟岸风采,陶冶樟树王的荣辱不惊。民国时期有过修茸,后毁于烽火。千百年来,逐步成为武夷文化的意味。它是1棵绿色樟树王这颗樟树王生长近千年,看不出枯萎的迹象,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一年四季都出现春意盎然的景象。你看,每到春季,樟树王长出嫩芽,带着芬香,全部大院充满香樟味,方园百十米都能闻到。芽长成叶,翠绿翠绿的,像一把华丽的大伞。走进去,向上一望,浓荫蔽日,万千枝丫斜逸,向四周纵横展开,远看似华盖,俯视如绿云,蔚为壮观。傍边用来支持树枝,避免树枝沉重而断裂的水泥柱,好象是“金执吾”,带领武夷山老区走向和谐、幸福的明天。它是1棵红色樟树王武夷山市政府大院的旧地名叫大岭头。民国时期崇安县高等小学(也称大岭头小学)就坐落在这里。大岭头小学见证过许多革命事件,在武夷山革命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樟树王与大岭头小学相邻,见证过在这里召开记念著名“3·18”烈士江禹烈的追悼大会,就在校门前建造江禹烈烈士的衣冠塚。过了6年,直到年6月,闽北红军攻占崇安县城前夕,因闽赣边界革命根据地领导人黄道是“3·18”学生游行的请愿领袖之一,国民党崇安县政府迁怒江禹烈,被摧毁平坟。樟树王亲眼看到崇安县初期共产党人徐履峻、安宇、衷至纯、董涵球等进步知识青年把大岭头小学作为革命阵地,以教学掩护革命活动,宣扬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思想,为建立崇安党组织奠定基础。樟树王见证过年7月在中共崇安特支成立以后,特支驻地就设在大岭头小学。在这里,特支领导崇安革命,1直到年12月升格崇安县委,迁到东乡上梅后坜村。樟树王见证过年2月,闽北分区委从大安迁到县城,分区委的办公址就设有樟树王不远的原消防大队原址。看到闽分区委书记黄道昼夜操劳为闽北革命处心积虑。也看到黄道经常到树下一边休息,一边思考,运筹帷幄,领导闽北革命不断获得成功。樟树王不孤独它前有列宁公园,后有红场,都是苏维埃革命时期,崇安苏区为了效仿中央苏区而修建的两处重要革命遗址,至今依然发挥革命教育意义。武夷樟树王,雄傲武夷近千年,见证文庙兴衰革命兴起,集古色、绿色、红色于一体,不愧为三色一体“武夷樟树王”。(汪东峰/文图片来源于络)长按辨认图 北京看白癜风要多少钱怎么治疗白癜风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xw/7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