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樟树+(ID:chinazhangshu)综合在南昌

说起樟树市,大家想到的大多是“药都”、“酒”等字眼,最近《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评选出了“中国幸福百县榜”

樟树便带着“幸福县”的荣誉,带着深厚如纯酿美酒的文化和蓬勃如老树发芽的底蕴,突然走进人们的视野。

幸福,是一种心态,幸福,也是一种体验,产生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对于家乡的自豪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这份自豪的来源,就是樟树市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文化底蕴,那么樟树市“幸福县”的背后,究竟有哪些文化传承呢?

筑卫城与吴城遗址均发现于樟树境内,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时期大型土城之一,将古朴的原始文明彰显无疑

吴城遗址是长江以南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商代人类居住遗址,它的发现改写了江南古代文明史,也揭开了青铜时代前中国远古红铜文明

这些遗址的发现,将樟树有人类繁衍气息的历史推进了年,五千年的文明也是这里幸福背后沧桑厚重的历史

道家思想之于中国传统文化如同深根之于大树,中国文化离不开道家思想,中国人的进步同样离不开道教的支撑

相传,道教灵宝派创始人葛玄便在樟树境内阁皂山采药炼丹,治病施诊,创立“葛家道”,后来阁皂山便成为了道教灵宝派祖庭、江南三大道教名山之一

阁皂山逶迤绵延二百余里,坐落于樟树市东南隅,峰回峦复,古竹苍松,霞蒸云蔚,引絮含烟,号称"清江碧嶂"

这里自然环境优越,孕育了茯苓、沙参、乌药、葛根、乌首等余种珍贵药材,葛玄在此采药炼丹,治病施诊,成为了樟树药都的奠基人

樟树最响亮的称谓便是药都,樟树药业源自西汉,吴称“药摊”、唐谓“药墟”、宋号“药市”、明为“药码头”、清曰“南北川广药材总汇”,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盛誉

“药”为什么要到樟树则齐?一方面是樟树境内优越的自然环境,拥有生长了多种珍贵药材

另一方面,自唐以来淦阳城(今樟树)正是沟通中原与岭南的交通要津,药材往来集散中转逐渐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大的药材集散中心

与此同时当地药师在千百年的实践中,创造了独特的药材加工炮制技术,令此地医药技术愈发领先,多重因素造就了中国数千年来经久不衰的药都和“樟树药帮”

而如今,“樟树药帮”的千年传承也孕育了享誉全国的仁和药业,仁和药业遵循“人为本,和为贵”的理念为人类健康服务

在中国“药酒同源”的说法由来已久,可以说酒文化与药文化有着剪不断的关联,而樟树除了药都之称外,也是中国古法白酒的原生地

从《清江县志》载“竹径旁通沽酒市,桃花乱点钓鱼船”“落日照江浦,轻帆过酒家”“何时不负登临兴,把酒经过阁皂山”“酒量吞青海,诗肩夜耸山”等诗句中

可以看到那时的樟树无论是江边闹市,还是山麓村落,无不有酒店,到处有酒沽,可见酿酒业的兴盛,足证樟树乃酒文化之乡

清末民初,娄源隆酒店首创“四特”,新中国成立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以新型酒种、独特风格而获国优,蜚声中外

樟树亦有盐化城之美誉,年樟树岩盐的发现,结束了江西“贫盐”的历史,以“盐”为中心的樟树化工,就此成为继药、酒之外,樟树的另一支柱产业

聪明的樟树人还将盐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利用地底下丰富的岩盐资源,以盐造游,以盐养生

成功创意打造成“湛蓝的神奇死海”旅游产品——樟树古海温泉,同时开发了一系列盐类旅游商品,将原本的工业原料成功打造城旅游的文化核心

除却因文化底蕴带来的自豪感,幸福感的另一来源便是对于这座城市的熟悉

走街串巷听着熟悉的乡音和生活的响动;看见邻家的孩子在嬉戏玩闹;再闻见不远处熟悉的美食香味……

幸福离不开市井的烟火气,一份美味的小吃也能带来满满的幸福感,炒粉、腌粉、牛肉粉、清汤、冻粉.....

炒粉

樟树人的日常是离不开粉的,吃米粉的地方很多,有句话说在樟树市区走一百米肯定有一家炒粉店

推荐店铺:双龙炒粉、豪情夜宵、樟树清汤的炒粉等

清汤

樟树清汤,在北方,人们叫馄饨,在樟树呢,叫清汤或者包面,相比馄钝,更为细薄,是最小的馄钝其皮薄透明,馅满而实,香味诱人。

在樟树民间就有,“临江府,清江县,三岁个伢子卖包面”的说法。

推荐店铺:樟树清汤









































治白癜风方法
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xw/78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