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9月7日《江西新闻联播》头条播出《精准施策我省织牢城镇贫困群众幸福网》点赞我市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为帮助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来看看详细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群众一个不能少城镇贫困群众同样一个也不能少近年来我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保障力度帮助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医生在给刘冬萍体检 上午10点,市社会福利院医生正在给老人进行每周一次的体检。今年56岁的刘冬萍因为小时候一场突发疾病,双目失明,双腿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近年来都是由姐姐刘小平照顾。前些年,刘冬萍被政府送进社会福利院供养,生活起居都有专人照顾,福利院还会根据老人的特殊生活需要,提供医疗护理、人文关怀等专业服务。刘冬萍就餐 姐姐刘小平的老伴去世得早,刘小平平时生活也较为困难,随着年龄增长,落下不少病根。现如今妹妹刘冬萍住进了社会福利院,也大大减轻了刘小平的生活压力。刘小平在做家务 在我市,像刘冬萍一样享受到政府兜底保障服务的城镇失能半失能特困群众有86名,都实现了集中供养。据市社会救助局副局长廖志刚介绍,近年来,我市加大力度,投入余万元对社会福利院进行失能、半失能设施改造,增设护理型床位个,确保失能特困人员应养尽养、应兜尽兜、应护尽护。同时动员鼓励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集中照顾,目前我市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超过80%。不仅仅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创业意愿的城镇困难群众,我市积极开发社区网格员、垃圾分类员、交通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鼓励城镇困难群众通过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实现增收脱贫。社区干部与邱镛基交谈,了解其生活情况 家住供电花园小区的邱镛基,24年前的一场交通事故导致他双腿残疾,而他的妻子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也行动不便,一家人多年来靠低保维持生活。去年2月,邱镛基所在的小区推行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社区第一时间聘用他为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一个月有元的稳定收入,他家生活渐渐有了好转。邱镛基在擦拭垃圾桶 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要从根本上激发城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目前,我市名具有劳动能力的城镇贫困群众中有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90.3%。医院在洋湖乡东阁村开展义诊服务活动为确保全面小康路上城镇贫困群众一个“不掉队”近年来我市民政、医保、人社等部门联动施策从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救助、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住房安全保障等方面对城镇贫困户开展立体帮扶着力实现城镇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兰海) 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