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169886.html
ig

今日梅云爆料群

点击右侧加入群聊

梅云新闻、求职招聘

加入群聊

近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

《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公告

揭阳这些村榜上有名!

快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揭阳市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

梅云竹林村(林厝尞)

竹林村位于榕城区梅云街道,因旧时四面翠竹环抱,景色优美,清康熙乙丑年()翰林学士兵部郎中杨钟岳题有“竹林山”三字刻于中央寨门石匾,“竹林村”因此得名。

这里有历尽沧桑的明清古建筑

竹林古村以五行、易经、风水择地,建筑具有潮汕传统古建筑四合院特色,现有古民居14处,土木结构的祠堂、公厅、古楼、古四合院历尽时代沧桑。

古后楼

被村民称为“后楼”的古楼建于明朝末年,后楼为古堡式楼座结构,以木石为建筑材料。中间大门高耸,大门框架为巨石,中间设七个方形石洞,设置木门闩以防盗。高墙前后设置枪眼及瞭望孔,可监视楼外情况。两旁石门槛比中门略小,门前埕铺设石板。石埕两旁又设石门槛,门槛也配设门闩洞孔。据载,明末清初潮汕常有海盗侵袭,百姓为防盗贼建起此楼,民众遇紧急情况可楼中防守。

大革命时期,后楼作为村农会活动地址。今已成为古宅,没人居住。

竹林山古寨门

竹林山”古寨门建于清康熙乙丑年(),也是由杨氏第四代孙所建,为古寨的正门。古寨门建筑属更楼式,门前设五层石台阶。门上牌匾刻有“竹林山”三字,系清代康熙兵部郎中杨钟岳亲笔题字。杨钟岳为槎桥人,系同姓宗亲。当年,他怀着对族亲关心,到竹林村看望族亲。见族亲们正大兴土木建设新村寨。他非常高兴,当即挥笔题字,作为纪念。

东来古寨门西望古寨门

同为古代更楼式建筑的竹林村东、西两座古寨门基本保存完好,均是清康熙年间建。东面“东来”古寨门取紫气东来之意,内铺设楼板,是古代看守寨门的人员所住场所。寨门设有防盗木门闩,楼上设二个瞭望窗口以监视村外及人员出入情况。门外有显示身份地位的九级石台阶。西边“西望”古寨门与之成对称建筑格局,民国时期遭毁而重建。

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习惯,潮汕人通过兴建公厅、祠堂供奉先人和逢年过节祭奠祖先的形式把这个传统文化因子一代代延续下来。下面这些基本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国祠堂和公厅就是代表。

贡士厅

贡士厅是清康熙年间杨氏第四代孙所建。贡士杨公于清康熙年间在福建地方任职,与兵部郎中杨钟岳交往甚密,又是宗亲,情深谊笃。贡士厅为三进三厅四合院落式潮汕古民居建筑。前门为三台阶石结构,厅前埕面铺设石板,呈排列式布局。前埕原设置旗杆石斗座,显其官阶,文革时被毁坏。解放初期,作为书斋,供村作为教育场所。

洪氏祖祠

洪氏祖祠始建于清代光绪二十八年(年)。一九二八年大革命时,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围剿竹林根据地时遭烧毁,年重修(上图)。年经扩建为今洪氏祖祠新貌(下图)。

洪氏祖祠为潮汕古祠堂建筑,二进院落式布局。后厅有抱厦,抬梁穿斗式木构梁架,两侧为廊轩。整座雕梁画栋、木雕石雕精美,显得雍容华丽。大门前石雕琳琅满目,二座石鼓立于两旁。后厅堂上,金漆木雕精采夺目。祠中今设有图书室、潮乐室。村民常于闲时到祠堂内看书报或演奏乐曲,现为竹林村文化活动中心。

杨氏祖祠

杨氏祖祠建于清代光绪十九年(年)。年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竹林村时,祖祠遭烧毁。年村民集资重建。杨氏祖祠为二进院落式布局,后厅有抱厦,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木构梁架。两侧有廊轩,天井开阔。外面配二巷厝。

国琦公厅

国琦公厅系王氏祖于明代年间建,后遭火毁而于清代年间重建。为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二进院落式结构,土、木、灰、石材料建设,古式厅,占地面积平方米。公厅两旁配建巷厝二排,为其后代子孙居住。

敦睦垂徽公厅

敦睦垂徽公厅是洪氏始祖厅,子孙为纪念始祖侧侃公,于清代康熙年间建,距今已历三百多年,历代均有重修。现整座公厅保存完好。敦睦垂徽公厅为二进五间过院落式布局,占地面积平方米。厅两旁配建二排巷厝。

这里有古井、古树、古墓

古井

竹林古井位于“东来”古寨门前左侧,寨前大池尾。古井为明末创村时所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水质甘甜,是一眼优质水源的村民饮用水井。一九三三年,国民党反动军队到竹林村围剿时,共产党员、革命烈士杨老撞在村中被捕,就是在这眼古井旁边遭枪杀,光荣牺牲。

古樟树

敦睦垂徽公厅旁有一株古樟树,经林业专家鉴定,树齡已达年,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树高25米,覆盖面积平方米,树干身围4.2米。古樟树枝叶茂盛,呈翠绿色,树上还有寄生作物,是竹林古村的一大特色。年大革命时期,古樟树是赤卫队员站岗放哨的一个哨点,这里是通往紫峰山的交通要道。

水棉古树

杨氏祖祠前面池塘边有一棵水棉古树,经林业专家鉴定,树齡为年。原枝叶繁茂、旺盛有特色,是古村落一处胜景。年,水棉古树遭雷击而树干顶端成枯枝,下部仍绿叶婆娑,英姿飒爽。水棉古树是濒临绝迹的珍稀古树,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竹林村成立农会时,农会会旗就插于水棉古树上,随风飘扬。

北宋潮洲知府彭延年墓和墓道碑

彭延年墓位于紫峰山脉浮丘山上。相传为彭延年生前所选之地,后人称为“宝鸭地”。宝鸭地山环水绕、风景宜人,为一方胜景。彭氏墓碑刻“祖考潮州知府震峰彭公墓”。后人为缅怀彭延年功绩,于明代刻有墓道碑一方,高厘米,宽厘米,中间镌大字一行:“宋进士中宪大夫潮州知府彭公墓道”。两旁小字为碑记全文。年被揭阳市列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杨君衡墓

清代嘉庆年间,杨君衡受朝廷委派,赴甘肃省白银府平川县任左堂。他到任后,面对西北地方的艰苦环境,以清廉的风格,廉洁自律,关心百姓疾苦,受到人民的敬重。回家时两袖清风,其墓葬于竹林村后山上,现保存完好。

这里有英勇壮烈的革命历史

竹林古村不仅明清古建筑遗存较多,还有一段光荣、壮烈的革命历史。

年,卢笃茂、杨日耀等到竹林村发展地下党组织,由于革命形势的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维埃政权竹林农会、竹林村自卫队相继成立和组建。村中古水棉树高插农会会旗,古樟树旁赤卫队队员站岗、放哨。自卫队成立之后,备受地方豪绅官僚压迫的村民纷纷报名参加,并自制武器武装队伍,打击土豪劣绅。农会和赤卫队的发展壮大让官僚、地主感到恐慌,年至年竹林村革命组织受到反动武装围剿和叛徒的出卖,竹林村杨日耀、洪圆鹭、杨张和、杨秋叶、杨老撞先后英勇牺牲。

由于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竹林村人民作出了很大贡献,年经省政府批准,竹林村被列为“红色根据地”,追认杨日耀、洪圆鹭、杨张和、杨秋叶、杨老撞等5人为烈士。

现在竹林村后紫峰山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在大革命时期牺牲的志士,并被定为揭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当地学校师生、群众和各界人士都到纪念碑敬献花圈,祭拜先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紫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为竹林村革命烈士纪念碑题字,后来榕城区人民政府将竹林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定名为紫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风格独特的古建筑

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史

......

走在竹林村

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美丽农村建设不是住宅楼的简单复制

保护原貌和个性

竹林村的历史才不会被湮没

让我们一起保护、共享古村落!

该目录将有助于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潜力

推动揭阳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有你的家乡吗?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xw/91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