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1日,江西省吉安市值夏镇毛家村,收缴上来的棺木会立刻被工人砸碎。据村支书统计,他们当天共收上来37户家庭的棺木。 新闻背景 年6月28日,随着江西殡葬改革的不断推进,鹰潭市、宜春市、上饶市、吉安市调整为火葬区。随后,江西省吉安县人民政府发布通告称“从年9月1日零点起,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殡葬改革‘零点行动’”,要求“全面推行火葬。全县一体一律实行火化,实现火化率%,严禁遗体装棺入土,严禁骨灰入棺土葬。违反规定的,将拆除坟墓,强行火化”。 收棺之后 “殡葬改革在江西多地推行,收棺行动就此展开。收缴的棺材在空地堆积如山,百感交集的心绪又该何处安放? ”年8月2日,江西省吉安市值夏镇毛家村南岭,为了节省力气,工人们将棺木从阁楼拉出来直接摔到一楼地面上。 年8月3日,江西吉安吉水县丁江镇朝家边村,收棺的工人为了省力,将阁楼上的棺材直接扔到楼下,哐当一声,棺材裂了大半。66岁的陈秋菊(化名)亲眼看见这一幕,泪水瞬间涌出。70岁的丈夫罗丙生(化名)在棺材收走后吃不下饭,“我们出生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劳动了一辈子,眼睛一闭什么东西都带不走。无欲无求,只求安稳地睡在五尺长的地里,老祖宗都是这么过来的。” 在江西农村,大多数年近花甲的老人会在闰年为自己备上一副尚好的棺材,一般情况下选用杉木作为木料,家境优渥的家庭会选择价格昂贵的楠木。做好的棺木风干后上漆,置放在家中的阁楼上。有些老人信奉生前吃苦,死后享福,一辈子省吃俭用就为了做一个好棺材。棺材在江西人心中分量很重,因为它相当于阴世的房屋,一个入土为安的归处。 然而,随着江西殡葬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个“归处”将不复存在。在江西的各个乡镇中,几乎都能看见空地上堆叠成山的棺材。收棺行动强力推进,出现了入户收集、集中拆解棺木、甚至强行起棺等简单过激的作法,引发社会争议。针对这类现象,8月1日江西省民政厅回应称,殡葬改革既要积极稳步推进,又要坚决防止“一刀切”“运动式”的倾向。 宜春市下辖的樟树市经楼镇镇长,表述了他对推行殡改的看法:“中国的土葬繁文缛节多,丧事办起来少则三天,多则几十天。而且现在留在村里的都是留守老人与小孩,一旦家中有老人过世,短时间很难凑齐人,中青年都要花费时间回村奔丧,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在江西,一般丧事的花费至少在3万元左右,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铺张浪费的情况,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有些坟头越堆越高,并占用了大量耕地等自然资源,这也是背离了丧葬的初衷,对于社会教化也无益处。” 年8月3日,杨爱莲(化名)在演示丈夫陈明根(化名)在家中木梯上吊自杀时的场景。陈明根生前听说殡改后要一律火葬,为了能够赶上土葬,就赶在政策实施前自杀了。 在吉安市吉水县,86岁的邹三明(化名)站在曾放置棺木的阁楼上,这副棺木他准备了23年,自己去买树,请木工制作,涂漆,一共花费多元。土葬对于邹三明意味着身体在死后仍得以保存完整。“不然没脸见爹娘”,他说。 在邹三明老人家中,棺材被工人拖走时,在地板上留下两道清晰的痕迹。 在吉安市吉水县,78岁的郭玉兰(化名)坐在曾放置棺木的房间里。收棺当天,郭玉兰守在老房子里不让工人把棺材抬走,对方破门而入,急得在地上直打滚。 在吉安市峡江县,83岁的老人方为香站在曾经放置棺木的阁楼上。对于上缴棺木,她比较配合。当初花一千四百块做的棺木,现在得到了两千块的赔偿,她觉得已经很好了。方为香独自住在儿子家旁边的老房子里,老伴在24年前就过世了,她一只眼睛坏了,行动不便,说起自己的生活,她一直念叨着“早点死了算了。” 吉水县水田村的欧林生(化名)大概一辈子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网络红人”。收棺当天,欧林生眼看准备了20多年的棺材被工人带走时,情急之下躺进了棺材里,说自己要睡一下才甘心。这一幕正好被围观的村民拍了下来传到网上,引发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