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流韵 ——追忆李相淦老师 曹红燕 香樟流韵是李相淦老师写的一篇散文的题目,我也用香樟流韵做此文的标题,是因为李相淦老师钟爱香樟,且在我眼中,他就是一株流韵的香樟大树。“一株株古老的绿荫匝地的樟树,远远近近挺立在校园里。树干苍劲危耸,树枝或挺直或横伸或倾斜或倒挂或虬曲或纠缠,舒姿展志,不拘一格。蘑菇云般的树冠,一团团,一簇簇,或如骏马腾空,或如蛟龙昂首,或如雄鹰展翅,或如鸿鹄奋飞,千姿百态,郁郁葱葱,洋溢着一片生机勃勃的绿韵。轻风徐来,樟叶沙沙颤动,潇洒倜傥,风神入骨。……樟树不仅花香,枝叶也香。花和叶不娇不饰,不亢不卑,才美内蕴……”这是李相淦老师在他的《香樟流韵》文中对樟树的描写和赞誉。“潇洒倜傥,风神入骨”,“不娇不饰,不亢不卑,才美内蕴”,这些香樟的风骨多像李相淦老师自身的品质呀!李相淦老师笔下的樟树,就是原大冶一中校园里的那几株古樟树。他说,这是引人感知引人憬悟引人神往的香樟,这是令人昂奋令人进取令人难忘的香樟。李相淦老师曾是大冶一中的骄骄学子,后又曾担任大冶一中的书记、校长。作为学子,他曾在这香樟下昂奋进取;作为教育者,他又曾在这香樟下润物无声。对李相淦老师的回忆,我得从原大冶县委的那栋具有年代的木板办公楼说起。那栋办公楼是大冶县委的办公楼,大冶报社也在那栋楼的二层。那时,李相淦老师是大冶报社的副总编辑。周日的时候,办公楼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好几次,我的窗外响起一个小女孩甜甜的声音:“姑姑,姑姑,我爸叫你去我家吃饭。”这小女孩就是李相淦老师的女儿萃萃。当时我只是一个刚入报社不久的新人,与李相淦老师很少说话,李相淦老师作为一位领导,周日里却掂记着独自住在办公楼里的我。非常的处境中,听到这甜甜的声音,是多么的温暖,以至那栋旧木板楼也成了我温馨的回忆。李相淦老师的仁厚,我感动至今。后来李相淦老师调任为大冶一中书记、校长、大冶教委主任。这个期间,我常去教委和一中采访。大冶一中的香樟树下,与李相淦老师的交往越来越多。再后来,我也离开了大冶报社,调往当时的黄石晚报工作。年元月27日,李相淦老师从大冶市教委职位退了下来。隔日,原大冶教委副主任李相主老师担心李相淦老师退位后心理不适应,特约我等人一起陪同退下职位的李相淦老师去武汉打保龄球散心。李相主老师开车,李相淦老师坐在我的前面,一路上他不时回头与我说着话,李相淦老师与我讲起了他退位第一天的心理过程。我很有兴趣地听着,当即觉得这是一篇很好的新闻稿。从武汉回来当晚,我就一气呵成,写了一篇新闻特写《李相淦退位第一天》,该稿随即在《黄石晚报》头版头条《中国晚报人物消息大赛》专栏刊出。该稿社会反响非常好,李相淦老师对退位所持有的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在社会上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后来该稿被评为当年中国晚报新闻奖(人物消息大赛)三等奖、湖北省地市州新闻奖三等奖。该文如下:《李相淦退位第一天》本报讯每个星期一,是李相淦同志工作最紧张最忙碌的日子。元月27日,他却没有如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匆匆地出门。这天清晨,他还是习惯地在6点钟醒来了,当他翻身起床,才猛然意识到,昨日组织上宣布他从大冶市教委主任的职位上退下来。他又缓缓地躺了下去,决定睡一个懒觉。从年开始,他先后在大冶县委宣传部、大冶报社、大冶一中、大冶市教委担任领导职务,起了16年的早床,他早就想舒舒服服地睡一睡歇一歇了,可这天早晨,他却全然没有睡意。7点多钟,他听到外面噼噼啪啪的关门声,人们都上班去了,他的老伴也啪地关上大门走了,他不由得心慌起来,强烈的失落感刹那间拽紧他的心。8点多钟,他洗漱完毕,吃完早餐,然后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转来转去,他茫然了,这一天将怎么过?这晚年将干点什么?熬过去了两个多小时,本特别心烦电话声的他一反常态,开始盼望电话铃响,哪怕是有人打电话找他解决平常头痛的扯皮拉筋的事也好。然而,电话铃却一直没有响。百无聊赖,他拿起一本消遣刊物,但翻了翻,又搁了下来。心情烦躁的他,无意中注意到凉台上那盆花儿,他顿时醒悟了:这花也曾辉煌过,但眼下不也黯然失色,花开花落,原是自然法则,自己退下职位,顺应自然规律,有什么懊恼的呢?!于是,他开始努力调整失衡的心态,稳定波动的情绪。中午,他坦然地走进了厨房,淘米、洗菜。老伴下班回家,一把接过他手中的活,他不肯放手,说:“现在我已退位,该是对这个家有所补偿的时候了。”午饭后,他阅读起臧克家、茅盾的文集来。从政之前从事过专业文学创作、撰写了大量文学、新闻作品的他,决定重操旧业,力争老有所为。当夜,他毅然拿起笔来,一口气写出了《枫叶飘落的时候》,他在文中写道:叶子在该飘落的时候就应飘落下来,飘落下来,化作春泥更护花,飘落下来好让更多的新叶绽然而出。李相淦老师退位第一天,除了我写了这篇新闻稿,他自己也写了篇随笔《今天不上班了》,他在该随笔的文尾写道:今天不上班了,但我并不寂寞。他的《今天不上班了》于当年4月在《金陵晚报》发表。后来,再一次见到李相淦老师,是年7月,是在他与查代文、王全豫、明庭映、柯尊解老师共同创建的“伍仁圃”创作室。当时,大冶市纪念伍修权活动办公室召集他们五人合写关于伍修权生平的电视剧,后因伍修权的家眷认为时机还不成熟,这事便被搁了下来。他们便萌发了五人成立创作室一起进行文学创作的想法,将创作室取名为“伍仁圃”。在“伍仁圃”创作室,他们首先用六天时间写出了反映下岗工人生活题材的电视剧《辘辘院的故事》,随后又共同创作了电视剧《明月几时有》等。我本来只是去看望查代文和李相淦老师的,他们的这一新鲜的文学创作现象顿时引起了我的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xx/112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