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棵老樟树。一百多年前,还是幼苗的我,就开始在东关楼巷里生长。

东关楼巷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东城东新社区。东城密稠的居民区隐伏着众多密密麻麻的巷子,每一条巷子呈现出它特有的窄小幽深与古朴静谧,七弯八拐的小巷,有的平行着,有的交叉着。

那些巷道内保留了众多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廖氏、林氏、苏氏、连氏、倪氏等东城大姓氏祠堂保存较为完好,极具特色。

东关楼巷,是众多老巷子中的一条,在过去,这里曾是进城的门户。这里的住户大多数是连姓后人,还有一些小姓氏,如曾姓,林姓等。

下面这座连氏老宅,已经传承了五代人,至今还住着这家人的子子孙孙。在解放初期,这里还曾是大队队部所在地,当时村子里的妇女很多是在这里生孩子的。

我看见当年陪我从幼苗长大的那些年轻人,勤俭持家,在巷道两旁建起了一栋栋新楼房,时过境迁,新楼又变成了老楼,老楼地基上又起了不少新楼……一百年,对于身为树木的我,并非漫长,却足以让我看到巷子里四、五代人的沧桑变迁。

巷子里有一口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古井。每日晨昏,便会有妇女在此汲水,或坐在井边那两块长条形大石头上,就着井水洗衣。历久经年,原本有棱有角的石头也被磨得光滑了。

晶莹清澈的井水,冬暖夏凉,是大地母亲源源不绝的赐予,哺育着巷子里一代代人。

一百年来,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动荡变迁,这条巷子似乎都是平静、自在而安详。跟我一起来看看巷子老街坊们的一天吧:

每天清晨,当东方曦白,第一缕阳光照进巷子,土地庙便会有人点燃香火,祈祷一天平安。

看,巷子口炸油饼的师傅便会早早地守在那儿,一边炸一边卖,任由油饼的香味飘出远远。

这位师傅,年轻时是个司机,跑南闯北,年老后拜了一名老师傅学了油饼的手艺,开始做起了小生意。把这师徒俩加起来,这油饼都卖了三十年了。

早起干活儿的清洁工人,每天风雨无阻,默默无言地把巷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巷子里早出晚归的街访们,或骑着车子行色匆匆,或悠然拾步,熟人之间遇见了,便随意寒暄几句。

一两座杂草丛生的墙头,三四片青苔暗布的屋瓦下,是追打跑过巷子的孩子们,一路洒下银铃般的欢笑……

而到了傍晚,华灯初上,巷子里充溢着晚餐的香味,宁静平和之间,充满了人间的烟火味和温情。

打工的人们骑车归来,等着父母回家的孩子们在倚门翘首,吃完饭的老人悠闲散步纳凉。

也没有多少飞短流长,更没有多少鸡飞狗跳,人们相安无事地过着平静的日子,一代代人在这里长大,走出去,老去。

是的,如今,时代在飞速发展,除了现有住户,老巷子居民的不少后人都去了外面发展。可是,对于他们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祖基,他们的根,永远忘不了的地方。

每日,我洒下一地浓荫,任人们在树下乘凉、聊天。我透过幽深狭长的古巷道,观看光滑幽青的石板路上来往的人们,品味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对这座老巷子的眷恋温情,在岁月更迭中感受来自他们生生不息的朝气和希冀。

看尽巷子的温暖与繁华,身为一棵树,虽然没有和人一样的情感,但是,我的根已经深深扎在这地里,和这座巷子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也许就是我与这片土地最深的缘份。

来源:九龙江源慢生活圈

文字:苹果摄影:苹果、陈永诚(文中部分文字资料由东城街道提供)

编辑:沈益辉

责编:赖好

监制:吴庆安

联系我们

新闻-招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xx/112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