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街道·乔林村 ·基本概况城南街道 乔林村 乔林村,属桐庐县城南街道,位于县城中心,坐落在乔林路与白云源路的交叉口,与城南街道办事处相连。东面与桐庐长途汽车站相隔米,南邻三合中学;西接风景优美的富春江;北靠桐庐县人民政府、中心广场、桐庐剧院。年为金中乡乔林行政村,年为三合乡乔林行政村,年为三合乡新胜高级社,年为七里泷公社阳明庙大队,不久调整为富春江公社乔林大队,年为三合公社乔林大队,年10月为三合镇乔林村委会。年8月隶属桐庐镇。年4月,行政区划调整,隶属桐君街道。年,隶属城南街道。 行政村面积1.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86公顷,山林面积28.1公顷,属平原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产少量杨梅、桔子、茶叶。辖乔林头、马家庄、常山头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户人。年,村民人均收入元。 乔林头,聚落于后门山西麓,呈丁字状。与城南街道办事处隔路相望,近邻乔林新城住宅小区和新建村。明初严州府守备邢守道(天台人)迁此定居,繁衍成村。昔时村后古树参天,乔木林立,自称“出身幽谷,迁于乔林”,故名。 马家庄,聚落在王家山脚,呈条块状。东临王家山,南靠长山垅,西临田畈,北临大路。相传清朝中期,清军逗留此地时,为养马、圈马之场所,故名马家庄。清中叶,桐庐镇柯家湾柯姓后裔迁此定居成村。 常山头,聚落在常山弄,呈长块状。东、南靠山坡,西临田畈,北临小路。清同治年间,桐庐镇姚家弄口姚夔后裔迁此定居成村。因地处长垅山尽头,故名长山头,后谐音为常山头。 乔林既有古村农业文明韵味,又有都市经济发展的时尚。勤劳智慧的乔林人继承和发扬了先辈们崇德尚贤、修身进取的精神,将古老的历史和新生的未来和谐地嫁接在一起,是一朵绽放在城南大地的美丽奇葩。 城南街道 乔林村 据《邢氏宗谱》记载,明朝弘治年间(),严州府守备邢守道退仕后携4儿乘船沿富春江而上,见包山一带古树参天,便择居于此,成为乔林村开村老祖。随后何氏、宋氏、盛氏、边氏等姓氏相继迁入,但邢氏仍为村中最大一族。邢氏家族择居此地后,为了防止台风侵袭,又在村子周围种植了一批樟树和枫树。春夏秋冬,岁月轮回,小树变成参天大树,静静矗立在村子的周围,就像卫士一样守护着整个村子的安全,有“出生幽兰,迁于乔木”之说,故称乔林头。 据村中老人回忆,年前,后门山(现杨梅山)脚下,到新形边(现乔林新城)一带,仍有几十株巨樟、巨枫,把整个村子围住。高大葱茏的古树就像一条绿色屏障。年大跃进运动到年文化大革命运动,村村大炼钢铁,村中古树被砍伐70%以上,现留下的树,正干和分枝已空心,虽然空心腹处生长着草,但仍枝干挺拔,茂叶蔽天,正所谓“古树欹斜临古道,枝不生花腹生草。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 城南街道 乔林村 弄堂又称“里弄”。“里”原为古代的区域单位,顾炎武《日知录》里说:“以县统乡,以乡统里。”“弄”,据清同治年间的《上海县志》记载,这是吴地方言,用以称呼百姓聚居的街巷。 乔林村几条古弄堂中,最长、最古的就是长堂弄了。长堂弄长约米、宽不到2米,弄堂两边房子的建筑基本是江南明清时期的传统住宅。建筑风格以徽派建筑为主,总体风格外部沉稳封闭,内部精雕细琢。一般为二、三进楼房,马头高墙,白底黑瓦,典雅大方。高大的封火山墙是江南民居的重要标志,黑漆实心木门及铜质门环彰显江南大户人家的福贵和气派。 长堂弄的路面用清一式的青石板铺就,经过几百年岁月的打磨,路面早已凹凸不平、边残角缺,但却被磨得十分光洁,雨水流过,晶莹透亮,如同一块年代久远的玉石。 村中上了年纪的人,对于长堂弄有着一份挥之不去的情结。长堂弄中留有他们儿时的美好记忆,女孩子玩跳绳、踢毽子、老鹰抓小鸡、摸瞎子、丢手巾,男孩子斗鸡、打弹子、弹橡皮筋、斗树叶杆,童真是那么的无忧无虑。到了夏天,长堂弄更是热闹非凡,徐徐清风穿堂而过,纳凉人们晚归时各家此起彼落的上门声、落锁声在弄堂的深处回响。 长堂弄承载着乔林村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氛围,是乔林村的象征所在。 城南街道 乔林村 世睦堂,亦称官厅,坐落在乔林村的中心地段,背靠对门山,建于清康熙年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余平方米,砖木结构,五间二进。双坡硬山顶,置马头屏风墙。条石框架大门,一进间进深三柱七檀,柱间置云雾山、斗栱。天井用青石板铺设而成,中间置石板作走道。该厅堂整体保存较好,布局规整,用材考究,雕栏玉砌,厅内月梁肥厚,云雾山、斗栱等雕刻纹饰线条流畅明快,显得古朴典雅,透着沉甸甸的历史记忆。 据传,余年前,乔林村出了个邢百万,至于是邢氏家族第几代子孙已无从考究。邢百万经商有道,是桐庐一带有名的富翁。有一年,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朝庭急需调度衣食救济百姓,恢复农耕。邢百万向朝庭捐供银子百万两,这一举动轰动了朝庭,更是感动了百姓,被百姓称为邢百万。朝庭为了表彰邢百万的善举,鼓励世人向他学习,诏曰:凡是邢家门的子孙后代从此开始吃军粮(又称吃皇粮),凡是邢家的子孙后代所种的农田、地一律都不上交皇粮。 邢百万在乔林建造了4个大厅,称大房、二房、三房、四房,4个儿子每人一厅。4个厅造好以后,邢百万父子联手又在乔林村中心地段建造了世睦堂,寓意后代子孙相亲相爱、和睦共处。 邢氏家族的子孙在每朝每代中做官的较多,世睦堂是接待重要客人和官人的场所。所以,邢氏子孙把世睦堂当作祖宗的象征、家族的荣耀,世睦堂因此也得名为官厅。年,为了更好保护世睦堂,邢氏家族立保护官厅的禁碑。此禁碑距今年,仍完整保留在世睦堂内。 城南街道 乔林村 华林庵前的古树 古时,一般文运昌盛之村均建有文昌阁。文昌阁神名梓童,掌管文运,为文人所崇奉。乔林村的文昌阁建于清乾隆二年,由里人邢学仲出资建造。村中累出名流。 邢占熙,字协风,别号顿园老人,清邑诸生。善画残荷、梅花、牡丹,皆不设色,而以墨韵,时有“仙笔”之称。喜题短句,以精峭古致为工,著有《顿园诗集》。儿子其挺,字致之,号松泉,天资明敏,学问纯粹,所作诗、书、画皆为世所重,所画山水、人物从大处落笔,如涉名山大川,其势不可挡,著有《松泉全集》。不出应试,以布衣终。世人称其父子:顿园短洁,松泉擅奇,各称其妙。 邢次苏,郡庠生,少聪慧,信口成诗,年方十一,著《排门山》诗一首,人皆称赞。咸丰辛酉季长毛兵彘,被俘至苏州,得间,携弟逃归。入山中访母,母饿将毙,亟趋严州谒魏观喻义,求佐戎幕瞻养。第二年,县境肃清,将膺保荐,适遭母丧,辞魏归葬,杜门守制,作《感怀诗》二首,著有《韵花轩诗稿》。 邢镜祥,光绪十年()岁贡生,以诗文名世,其《登桐君山》诗曰: 桐江之水本清澄,桐庐之山更嶙峥。 昔有异人来采药,指桐为姓传其名。 桐君占位桐君山,桐庐桐君不等闲。 此山得君生千古,此君得山超寰尘。 我辈来此一登临,豁其眼界爽其心。 城南街道 乔林村 如果说石板路上一块块苍老的青石板,记录着千年故事,那么立在另一端的古井无疑是这些故事中最美的。 乔林村杨梅山脚静静地躺着一口百年古井,但建于何时已无考证。因村中有井泉,故昔时,又名甘泉里。古井四壁匀用鹅卵石砌成,深不可测,井上沿口有个石箍,大约20公分的高度,这样既防止小孩失足掉进井里,也保障了村民饮用水卫生。随着岁月的流逝,石箍前半圈的口子已被吊水的绳子磨损成一个凹形状。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井水冬暖夏凉,水质甘甜。虽然,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装上了自来水,但村里人依旧恋恋不舍。如今,这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巳成为了村中的“宝物”。 城南街道 乔林村 乔林女子狮毛龙队 乔林村的舞龙活动相传盛行于清朝年间。最初是桥龙,桥连着桥,别有风味。后相继出现青龙、狮毛龙、布龙等多种形态。建国后舞龙活动中断,至年才又重新起始,最有名的要算乔林女子狮龙队。 乔林女子狮龙队由31名村里的妇女组成,狮毛龙长45米,身披满青色狮毛,队员们身穿青色衣裤,腰系红色腰带,高举狮毛龙,精神抖擞,步履轻盈;伴随着热闹的锣鼓声,狮毛龙龙头昂扬,盘旋飞舞,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闪腾跳跃,龙灯所到之处更是礼花齐放、爆竹声声,感受到的是浓浓年味。 乔林村舞龙,要举行“出龙”仪式。“未出龙”的狮毛龙双眼被红纸遮着,代表它在沉睡,需出龙时,狮龙队高举狮毛龙来到村外的龙头寺溪,经过取活水、洗脸、祭龙、开锣、睁眼等一整套程序,狮毛龙正式出山。 舞龙意在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历来是人们喜爱的迎春纳福的祈年方式。每年正月里,乔林村锣鼓喧天、礼花齐鸣,狮毛龙穿梭在各村中,引得村民和路人驻足停留,他们时而踮脚张望好奇不已,时而拍手大笑欢欣雀跃。但最开心的还数孩子们,他们欢喜雀跃地一路跟着狮毛龙,手舞足蹈、喜笑颜开,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城南街道 乔林村 三合中学老校区 三合中学,亦称乔林中学,原址位于乔林新村小区。昔时,为乔林村华林庙,明正德七年,由村人邢玺重建,有大殿、地藏殿、罗汉院、钟楼等建筑。庙旁有文昌阁,古刹掩于古木林中甚为壮观。民国8年()依华林庙创办华林小学,初为初小,后为完小。年兴办农业中学,年三合公社兴办初级中学于此。随着人口的增多,学校相继扩建,古建筑亦陆续拆除,最后只剩下华林庙中的几棵古树立于三合中学校园内。 新建的三合中学 年后,随着城市扩建和旧城改造,三合中学搬迁至金东路,乔林村西面。新校于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近万元,占地亩,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校内总绿化面积.82平方米。学校布局精致和谐,大气开放;校园环境优美,绿草如茵。 学校设有教学教室42个,专用教室24个,藏书6万余册,校园网、有线电视、音像系统等设施一应俱全,配置电脑台、多媒体21套,电子白板27套,设有国标米环形塑胶跑道,建有多功能艺体楼以及能容纳0人就餐的学生食堂和容纳人住宿的学生公寓,是桐庐县规模大、设施先进齐全的现代化初中之一。 学校坚持“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为办学宗旨,确立“让每个学生每天进步一点,让每个学生每天提高一点”和“努力教好每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学习有方,做事有恒,生活有趣,为人有格”的特色学生。学校团队工作、校本教研、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具有鲜明特色,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浙江省综合治理安全单位”、“杭州市人民满意学校”。 文字:一叶、何晓、邢作明 图片:由何晓、三合中学提供 微村志“微村志”是由桐庐县地方志办公室(县委党史研究室)创办的一种史志编修新模式。其编纂从“微”字着手,本着“见微知著”原则,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开门办史的模式,来展现桐庐各个“美丽乡村”的特色亮点。 欢迎各位朋友扫描下方的官方白癜风的危害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