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追根溯源黎氏家族重修族谱 记者王焰 清明节,是人们扫墓祭祖、缅贤思亲的重要日子,今年的清明节,对濂溪区前进西路的黎氏家族来说,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他们找回了九江黎氏家族的根,并从樟树请回了完整的黎氏族谱。 黎招谦是九江黎氏家族的族长,家族聚集在濂溪区的前进西路附近,前些年,重修了家族族谱,并修建了新的祠堂,并得知当初来到九江的祖先,是黎氏第十二世族人,近些年,通过多方寻找,他们终于得知自己的祖先,来自樟树。 黎氏族长黎招谦:我们这里系谱只有十二世以后知道,十一世以前全部都不知道,通过这次走访,把我们起祖的公公,十二世以上全部联系上了,所以我们在(樟树)阪城三洲联系了,把我们从哪里来全部搞清楚了。 今年清明节,80多名来自樟树的黎氏宗亲,带来了黎氏的完整族谱,九江黎氏族人通过仔细查找,在完整的族谱里找到了自己的祖先,明朝年间,十二世族人黎孟文,从樟树来到了九江,繁衍生息。 现场:这个人是我们这边的起祖公公,九江的,我们今天九江的祖公,说明我们是从他们迁过来的,跟它一对就行了(这个人什么时候来的)大概在(公元)左右。 从老族谱中,得知黎氏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大伙倍感自豪和荣耀,九江的黎氏后人将对族谱重新进行修订,这次寻根之旅,不仅增强了黎氏家族的凝聚力,也让良好的家风得到传承。 黎氏家族黎社清:我们宗亲的联谊,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起到增强的作用,对我们家族的传承,对家族的教育也起到积极作用。 树有根,水有源,家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指导后人的教科书,它见证了一个家族耕读传家、生生不息的精神,是值得时代传承的珍宝。 义门陈:寻根祭祖仰故人百年家风誉天下 德安台胡婧 这两天,德安县义门陈氏故里,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陈氏后裔到此寻根祭祖。 湖北麻城市陈氏后人陈国清:我们义门陈麻城庄的宗亲,来义门陈故里,了解我们义门陈的文化精神,回去以后,教育自己的子孙,不能忘掉自己的根,常回义门陈看看,为义门陈家乡的建设,做一定的贡献。 据悉,唐宋时期江洲义门陈氏家族,创造了余口、历15代、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义门陈文化的精髓和正能量,让远道而来的陈氏家族的后裔们受益匪浅,每日游客量超过一千人。 安徽安庆市陈氏后人陈宗泽:一方面就是来祭祖的,一方面就是来缅怀我们义门陈的文化,我们义门陈的文化是忠孝为本,耕读传家,大家来了以后,回去以后通过这种学习教育,感染一下我们义门陈的文化,对我们家族的团结,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共青城:清明祭祖文明祭扫成风尚 张倩共青台方水凤黄爱 清明祭祖,不仅仅是为了缅贤思亲,也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共青城市,人们的祭祖方式和祭扫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转变。 共青城市苏家垱青山村村民周甲滨:每年都去,对祖先的哀思,还有父母,还有祖父的哀思。 共青城市市民满锐:一般和家人一起回老家那边,一起去祖山上祭祖,缅怀先人,对自己祖先的一种怀念。 共青城市市民陈武:祭拜祖母,去祭拜父亲。对我们先辈一个怀念,一个缅怀。这也是一种几千年下来的文明,我们应该发扬光大。 过去,每到清明祭扫时节,人们烧纸、烧冥物、燃放鞭炮,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如今,随着文明祭扫观念的推进,大伙的祭扫方式、祭祀用品都发生了变化。 共青城市苏家垱青山村村民周甲滨:(以前)都是男的去,而不是女的去。现在改革了,男女都一样了,现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改变了。 共青城市市民郎英菊:现在就用鲜花祭奠,不放鞭炮,放鞭炮也是在净化池,我们就在规范的地方去烧纸,还有放鞭炮。 共青城市市民陈武:都是用鲜花祭扫,市民也很自觉的,没有哪一个买纸或者鞭炮之类的东西,原来那种烧纸放鞭炮,我觉得这些应该是陋习,我们应该摈弃。 清明至慎终追远文明祭扫 张倩修水台阮皇勇黄璜 清明倍思亲,如何寄哀思呢?随着祭扫观念的转变,这些年,文明祭扫、无火过清明的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修水人讲究“前三后四”,清明节前三天和后四天,是扫墓、祭祖的高峰期,修水县殡葬所早做准备,在长青陵园悬挂多处文明祭扫标语,并将在祭扫高峰期设立免费茶亭、休息点。同时,组织工作人员担当文明倡导员,在清明期间,开展香烛火纸换鲜花活动,向祭扫市民派发鲜花,倡导不燃炮、不烧纸。 修水县殡葬管理所副所长肖勇:我们每天提供一定数量的鲜花供广大祭扫群众免费领取,我们也提倡社会公祭、网上悼念。 相对于一些难以分解的塑料假花和香纸油烛,更多的人认为鲜花隆重又不失仪式感,环保、淡雅,更能寄托情感,在修水县城的鲜花店里,表达哀思、缅怀之情的菊花,成为市民扫墓祭祖的首选。 修水居民陈校:我爷爷,小时候对我蛮好的,我对我爷爷还是蛮敬重的,所以清明,就买一些菊花去看望(祭扫)他。 某花店店主李永强:现在用这种鲜花祭扫的人比较多,低碳、环保。 定居加拿大的修水籍华侨梁丽容,16岁外出打拼,27年清明节都未曾回乡,身居海外,每当清明节,她以一碗清茶寄相思,今年,她特地赶回家乡,一解思乡思亲愁。 修水籍加拿大华侨梁丽容:每到这个季节吧,我喝茶的时候,真的会很想念这边,我觉得那一杯茶也代表我对中国、对我的家乡的想念,我就是以茶代酒祭奠我的先人,在我心里是这样子。 社区共祭、家庭追思会、网络祭扫、植树缅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更加绿色、更加环保、更加生态的方式寄托对逝者的哀思,传承文明、树立新风。 交警秩序中队警民沟通的桥梁 记者左思思 每年清明节,市交管支队第三大队秩序中队的民警们,都分外紧张,今年也不例外。 现场:贺家山有多少个停车场,有三个停车场,一共有多少人,这边大概有6(个)、一二十个人,够不,差不多,去年也就是这样。 眼下正是清明祭扫出行的高峰期,吴杰和队友们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