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臣:亲历三年游击战和皖南事变的血雨腥风

(福建新闻广播记者陈东培十年前采制)

王培臣,福建上杭才溪乡人,年出生,年参加才溪农民暴动,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二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南方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任二十六军副参谋长兼作战处长。后又兼任胶东国防工程指挥部参谋长,在烟台建设国防工程长达10年。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年8自28日在福州病逝。

虽然年事已高,但王老说起话来,依然慷慨激昂,保持着一个老军人的本色。王老说:南方三年游击战,与红军长征和东北抗联抗日并称为我军历史上最为艰苦的三大军事行动。

王老说,红军长征时,为保守机密,制造假象,中央政府各部门、各机关依然保留原先的名称。留下来的各部门负责人继续领导本部门照常工作。年11月中旬,蒋介石得知中央红军已突围西进,在调集重兵围追堵截的同时,严令其在中央苏区周围的数十万部队加紧“清剿”。

当时中央分局还寄希望予配合主力红军回师反攻,恢复中央苏区,因此没有适时改变斗争方式,仍然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方式,红军损失惨重。这时摆在红军面前的只有突围转移、上山打游击一条路。

由于错过了突围的良机,红军损失惨重。1935年2月24号,瞿秋白在突围过程中被俘、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等人英勇牺牲。

时隔70年,当老人向记者讲述当年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时,仍唏嘘不已。在崇山峻岭中,在穿插与反扑、突围与“清剿”的日子里,游击队员们在闽粤赣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抗战爆发以后,坚持在闽西北、赣南游击战争的红军战士经过整编,成立新四军第二支队,奔赴江南抗日最前线。从此,王培臣来到了抗日的最前线。

一边说着,王老一边就拿出铅笔,在纸上把行军路线图画了下来。他说:这是当年他在红军大学里学习时学会的,一画就是几十年,现在虽然已是九十多岁,但画起图来仍然得心应手。

王老说,由于红军长期被国民党妖魔化,新四军初到江南,当地百姓见了就跑,而纪律严明又很快使他们得到了百姓的信任。

王老说:新四军抗日第一战“韦岗战斗”打响时,他就在现场。说着,他又拿起笔来,几笔就画出了韦岗战斗的作战地图。

韦岗位于江苏镇江西南15公里,是日本鬼子经常活动的一个集镇。年6月17号凌晨,粟裕指挥部队在韦岗设下了伏击圈。时任作战参谋的王培臣,负责绘制作战地图和电台通讯。

在韦岗伏击战中,新四军消灭了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24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枪支20多支。

解放后,王老先后在山东、安徽以及我省的福州、永安等地工作过。为了让后人记住抗日的英雄们,王老走到哪里,就会将抗日的故事讲到哪里。如今,王老年事已高,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无法再走出家门给人们讲抗战故事了,他说:当年因为我们贫穷,受尽了外国人的欺辱,如今,我们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才不会重蹈覆辙:

我曾多次拜访王培臣老人,每次一谈起抗战的往事,王老仿佛又回到了战争年代。一会儿拿起桌面上的纸和笔,随手画出一张张当年的行军图、伏击图;一会儿用手做轻扣机关枪扳机状,嘴里发出“嗒嗒嗒”的机枪扫射声;还抬起战争中受伤的手和脚,做出大刀向敌人砍去的姿势,伴着洪亮的嗓音,活脱脱就是机智勇敢,高大英武的红军老兵形象。

王老说他一生负过三次伤,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在皖南事变中,他的右手腕被打断了。他说,突围中,下半夜冲到一处,只见遍地都是新四军,以为大部队宿营,于是倒头便睡。凌晨,唤醒大家起来,才发现全是遇难的战友,他们的头颅全部被敌人残忍地割下了。皖南事变后,王老调到新四军军部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次选择回到和死难战友们共同战斗过的地方,坚持皖中抗日直到最后胜利。

如今,每每忆起王老,我就会想起王老希望年轻人爱党爱国、建设强大国家的谆谆教导和殷殷之情。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福建新闻广播推出百集系列报道《永不消逝的红军声音》。

十年前,我们的记者寻访足迹踏遍全国,采访了近百位老红军,许多弥足珍贵的红军声音得以留存,一些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得以流传。

今天,我们重温那些已成绝响的红军声音,感受红军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让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更多新闻

泉州奔驰4S店卖车还在违规收费!称泉州比莆田有钱保费要贵多!这几样“换血食物”,吃一次就让你年轻一次!福州车友注意了:今后做这个动作,将扣12分罚没商量!小小一碗盐水,11种强大功能!太有用了

·动新闻·

新闻一手掌握大势了然于胸

爆料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最好的
在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zx/49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