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白癜风患者心声 http://www.0594ptaf.com/ 江西目前有11个县级市,分别是:乐平、瑞昌、共青城、庐山、贵溪、瑞金、井冈山、丰城、樟树、高安、德兴。 这11个县级市由7个地级市代管,其中景德镇、鹰潭、赣州、吉安和上饶分别代管一个,而九江和宜春分别代管了三个县级市。 表各县级市和代管地级市 (来源:民政部) 宜春代管的丰城市、樟树市和高安市则常被合称为“丰樟高”,这可是江西的“话题市”,很多人在网络上和现实中讨论着“丰樟高”,乐此不疲。 1. 其他地级市代管的县级市没啥可说,这里先说说九江和宜春。 翻看地图可以看到,九江代管的县级市,瑞昌、共青城和庐山分布比较分散,和九江市的联系也相对紧密,和九江市区呈现众星拱月的格局。 这种大和谐和大团结的局面,是很难产生什么话题和不一样的声音的。 (来源:民政部) 视角来到宜春,可以看到宜春的县市分布实在奇怪,先不说袁州区屈居西南,我们只说丰樟高。 丰城、樟树、高安集中宜春市东南,而且与宜春市中心(也就是袁州区)的距离很远。 仔细看则可以发现,宜春市政府驻地袁州区在宜春市的最西南,而三个代管县级市则在宜春市的东南,中间的人和物往来,基本上是“千里迢迢”。 高安到宜春可以选择两条路,要么经过上高、万载到达袁州区,要么经过樟树、新余渝水区、新余分宜县到袁州区(这里就不作图了,默认读者对江西交通和地形较为了解,感兴趣可以看看交通图)。 丰城和樟树则类似。 (来源:民政部) 丰樟高一方面离宜春市中心远,另外一方面却和南昌近的离谱。 和南昌市的距离近到什么程度呢? 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到,丰城和高安直接和南昌市新建区挨着,而樟树市离南昌市也很近,穿过丰城就可以到达南昌。 (来源:网络) 如果说一个人想去经商,是选择更近,而且作为省会的南昌,还是更远作为地级市的宜春? 如果说一个人想去城里务工,是选择更近,而且作为省会的南昌,还是更远作为地级市的宜春?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大部分人都会优先选择省会南昌吧。 这就造成了袁州区和丰樟高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经济联系。 除了地缘上的原因之外,还有历史上的原因,因为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时间里面,大部分时间丰城、樟树和高安都是和南昌隶属于同一个行政区(除了个别情况,高安可能作为一级行政区之外),这种历史传统和文化基础是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 就像北上广深同样作为一线城市进行讨论一样,丰樟高经济都较为发达,地理上也在一起,所以经常三市以“丰樟高”的简称共同出现在官方的喉舌和民间的传说中。 但是丰樟高经济太好了,就像民间所传苏州对于南京在省内地位不满一样,丰樟高也对在宜春市内地位不满,有不一样的声音发出。 在江西省内,对于丰樟高有三个声音,这些声音不仅仅来自宜春市内,也有江西省其他居民的想法。 第一个是独立设市,丰城、樟树和高安合并到成一个地级市。 第二个是并入南昌,成为南昌的区或者南昌代管的县级市,进一步融入南昌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个是省直管市,参考湖北省直管天门、仙桃和潜江,设立副地级丰城、樟树和高安。 2. 先来看看丰樟高可否合并成一个地级市。 这种想法产生的原因在于,宜春市代管似乎并没有促进丰樟高的发展,也对宜春整体发展没多大裨益。而多一道行政审批以及财税被市一级截留一波对于江西整体的发展,尤其是对于不利,还不如让丰樟高单独设立地级市,带动赣中发展。 且不说这个是否能通过省里和国家的审批,就看另外一个可行性的问题。 既然设立为地级市那么就涉及到市政府驻地,那么市政府驻地应该在哪里? 从经济总量、人口和面积来看,似乎放在丰城更合适。 丰城、高安、樟树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57亿元、.78亿元、.59亿元。 丰城、高安、樟树的行政面积分别是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平方千米。 丰城、高安、樟树年的人口分别是万人、85万人、60万人。 从历史看丰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晋朝时(年),开始出现丰城县。 元朝时(年),升丰城为富州。 年,丰城撤县设市,年宜春撤地设市之后,由宜春代管。 丰城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城市,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 如果市级各部门在丰城,高安和樟树是否愿意? 表丰樟高三市人口面积和设市时间 (来源:民政部) 高安和樟树会心甘情愿成为市辖区吗? 高安建县始于汉朝(前年),初名建成,是豫章郡十八县之一。 唐朝时(年),先改名筠州,宋代时(年),改筠州为瑞州(现在高安还有瑞州街道和筠阳街道)。 年,高安撤县设市。 历史上有过辉煌历史的高安(瑞州)会会甘愿成为丰城的“马仔”? 樟树可是同一年和丰城成为县级市的,樟树是否愿意让曾经的“兄弟”变成“领导”? 秦朝时(前年),始建新淦县。 五代时(年),建清江县。 年,撤清江县,设立樟树市。 丰樟高合并设立地级市,对于江西发展多么有利这个问题存疑,尚且可以先不讨论,就这个方案本身可能并不存在可行性,毕竟谁来做新的地级市中心,其他县市团结在这个中心周围实现区域协同发展,这个是很难达成共识的。 古代有个二桃杀三士,就是为了三个人要争个高下,而现在因为一个驻地,三市在水平接近,很难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这很有可能让丰樟高失去往日的团结和友谊。 3. 第二个是并入南昌 这个比较有意思,尤其是随着最近几年“安徽三分巢湖”“济南吞并莱芜”“成都东扩并简阳”之后,南昌深受启发。同时面对中部曾经的兄弟武汉和长沙GDP不光破万亿,而且武汉已经突破了一万五千亿并且稳居全国GDP前十之后,这个提法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 武汉年GDP为亿元,排名全国城市第8,人口万。 长沙年GDP为亿元,排名全国城市第12,人口万。 南昌年GDP为亿元,排名全国城市第40,人口万。 确实,如果从GDP和人口上看,南昌和中部的兄弟省份的省会已经不是一个量级了。往日一起苦哈哈的邻居,现在已经渐行渐远。 年上半年,南昌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这个活动4月23日开始,主题是“彰显省会担当,我们怎么干”,来说就是给南昌发展出谋划策,广开言路,采纳四方建议。 这里面就有不少专家学者开始继续提南昌在行政区划上扩容,争取吸纳丰樟高的建议。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执行院长钟业喜提出将丰樟高等划入南昌,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吴志军也提到做大南昌经济总量,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行政区划的调整,把丰樟高(丰城、樟树、高安)划入南昌,有可能的话,把余干也划入进来,南昌的经济总量就能快速做大。 调整行政区划,能看得到的效果是,调整后城市的经济总量、人口数量等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1年安徽省做出大战略、大区划——三分巢湖。原地级市巢湖降级为县级巢湖市,划归合肥,一起划归合肥的还有当时隶属巢湖市的庐江县。0年,合肥GDP仅仅只有.5亿元(同年南昌GDP为.10亿元),这些年,合肥经济突飞猛进,到了8年合肥市GDP已经达到了亿元,而南昌为亿元。 6年,四川成都代管简阳市,而简阳市原本是资阳代管。成都向东要地之后大幅拓展,简阳市6年GDP为.85亿元,成都市接纳简阳市之后经济发展数据得到了明显增加。 年,山东撤销地级市莱芜,原莱芜市区划统一划归济南市。莱芜8年GDP为.65亿元,合并后的济南GDP达到了.21亿元,直接超过了山东省原来的经济二把手烟台市。 丰樟高经济较为发达,如果能并入南昌,那么可以给南昌直接增加至少亿元GDP。 从实际的作用效果来看,调整行政区划,将真正有经济联系的地区合并在一起,或者说整合经济腹地和经济核心区,从而减少行政区划差异造成的阻碍,这一点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以北京的行政区划变更为例,可以看到为了拓展城市经济腹地,北京的城市面积是在不断扩张的,而最开始的北京城区面积很小,只有中心城区的一部分。 年,河北省宛平县全部及房山、良乡2县部分地区划归北京市。 -年间,河北省昌平、良乡、房山、大兴、通县、顺义、平谷、密云、怀柔、延庆等县划归北京市,形成今北京市行政区域。 (来源:民政部) 可以预见到的是,如果一个城市和其联系紧密的经济腹地中间具有行政区划上的阻隔,那么在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地铁、高速)等方面就很难实现区域的优化。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历史上丰樟高也都是属于南昌同属于一级行政区,或者自己短暂的成为一级行政区,比如高安历史上曾经做过筠州等,其他时间基本上丰樟高都属于豫章、洪州等行政区,只是在建国之后,丰樟高才划给宜春地区,后面宜春撤地设市后由宜春市代管。 所以从历史或者文化角度,丰樟高和南昌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其实最担心的问题在于,如果丰樟高并入南昌后,只是名义上增加了南昌的GDP,而没有和南昌形成一个良性的经济协作与发展,那么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土地兼并”行为,是否能起应有的效果? 安徽三分巢湖的一个背景是巢湖水污染的治理问题,而且原巢湖市的经济发展并不好,原巢湖市的行政区划调整之后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治理。 济南并入莱芜的一个背景是莱芜因钢设市,随着这些年钢铁行业不景气,莱芜没有及时作出产业转型,导致莱芜经济发展疲软,甚至可以说很难具有一个地级市的发展带动能力。莱芜面积小、人口少,这也为济南合并莱芜提供了可行性。 如果南昌只是为了一个明面上GDP数字好看,那么大可以把共青城、余干等地方都吞并,获得一个面积达三四万平方千米,人口上千万,GDP过万亿的“大南昌”,但是这样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相信省里也并不是希望看到这样的一个表面工程。 除此之外,由于丰樟高三市的GDP已经占据了宜春市市的半壁江山。年用了新的GDP核算方法之后,袁州区的GDP大涨。在年之前,丰樟高所占宜春市GDP的比重可能更高。当然伴随着经济的发达,丰樟高的财政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也很高,基本上也是宜春市的一半。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在于,如果将丰樟高并入南昌,那么相对应的宜春市的行政区划也应该做出调整,而且这中间伴随着丰樟高和南昌的融合以及江西省与宜春市的利益分配问题。 表各县(市)GDP、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来源:宜春统计局) 4. 第三个当然就是省直管了。 北方邻居湖北省提供可参考的现实案例。 江西省的丰城、樟树和高安和湖北省的仙桃、潜江和天门实在太相似。 各自省的三市地缘上都相邻,并且都位于省内最大的平原。丰城、樟树和高安位于鄱阳湖平原上;仙桃、潜江和天门在江汉平原。 (来源:地球知识局) 各自省的三市都紧邻省内主要水系及其支流,并且和省会直接相邻或者可以通过水运、高速、高铁等交通快速到达省内的天然经济中心。丰城、樟树和高安沿着赣江及其支流,并且和江西的中心南昌距离很近,仙桃、潜江和天门则是沿着长江,并且和湖北的中心武汉很近。 (来源:网络) 各自省的三市也都是省内最大城市圈的重要成员。丰城、樟树和高安是南昌大都市圈组成部分,仙桃、潜江和天门是武汉城市圈的组成部分。 (来源:网络) 各自省的三市都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农业上就不用多说,江西省的丰城、樟树和高安和湖北省省的仙桃、潜江和天门都是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农业自古较为发达。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现在湖北潜江小龙虾闻名遐迩,高安是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和中国生猪调出大县,丰城也是全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来源:网络) 在整体经济上更是值得一提,因为各自省的三市都是省内强市。 丰城、樟树和高安在年GDP分别达到了.57亿元、.78亿元、.59亿元;而湖北省的仙桃、潜江和天门则分别是.47亿元、.63亿元、.82亿元,恰好都比丰樟高高一点,而且哪怕是天仙潜里面最低的天门市也比丰樟高里面最高的丰城市要高。 (来源:各市统计公报,经整理) 各自省的三市都有自己的优势产业。 丰城市是传统的煤电大市,并且着重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总部经济、稀贵金属再生、富硒农业、生物食品等“绿色生态环保型”的特色产业,建立了中国再生铝基地、中国生态硒谷、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富硒低碳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高安市建陶产业是优势产业,生产能力占全国的十五分之一。年建陶产业收入就突破亿元,从业人员7万多人。 樟树市是“药都”,建立起以医药、食品、盐化工、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导产业,同时在历史上有盐井,因此也在壮大盐化工业,已发展成为江西省最大的制盐、氯碱和三氯氢硅生产基地。 天门的四大主导产业为生物医药、机电汽配、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是“湖北省新型医药品牌制造基地”“湖北省绿色装备制造基地”“中部地区纺织服装品牌集聚示范区”“中国现代化食品名城”。 仙桃以轻结构、外向型为产业特色,已经形成以纺织、服装、无纺布及卫材制品、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电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潜江主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康养、生物医药、能源与新材料等5个产业。 但是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说到总量不得不说到人均。那么顺便把这几个市的面积和人口一起讨论下。 (来源:GDP来自各市统计公报;面积和人口来自民政部;人均GDP来自计算) 面积上六个市基本上差异不大,除了樟树市面积偏小点,其他的基本上都在平方千米到平方千米之间。 六个市都是人口大市,其中天门、仙桃和丰城都超过了百万人口,即使人口最少的樟树市也达到了56.27万人。湖北三个市人口规模整体比江西三个市高,这个和湖北省整体人口比江西数量多的现实保持一致。 人口大市往往GDP也更高,但是在人均GDP上则恰恰相反,同一省内人口越多,人均GDP越低,但是整体来说,湖北三市的人均GDP要高于江西三市。 考虑到在不同的省可能受到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因此接下来比较下三市在省内的相对重要性。 结果发现特别有意思的是,江西三市的GDP占江西省的比重和湖北三市的GDP占湖北省的比重分别为5.55%和5.09%,这说明丰樟高在江西做的经济贡献反而要比仙桃、潜江和天门在湖北省做的要更大。 而江西和湖北的人均GDP分别为5.万元/人和7.万元/人,不出意料的是,丰樟高和天仙潜的平均人均GDP都比省内平均值要低,但是丰樟高的平均人均GDP更加接近省内平均值。 5. 天仙潜之前也是县级市,只是后来湖北省给予了省直管县级市的权限,从现在来看,天仙潜都发展的很好(因为新冠疫情,全国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