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yw/250118/l1v0z7t.html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永华郭志强“我仔成绩不行,明年初中毕业了,不读书去学门技术,还是去读个职高混三年?”对这个问题,杨雄伟已经反反复复想了很久,也问过不少人,却一直在纠结。一个“混”字颇能体现众多家长的心态。《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多所职业学校校长、教师以及企业人士都坦言,几乎没有成绩优秀的孩子去读职业学校,很多家长和学生对职业学校有着不少担忧。采访中,一所面向铁路行业的高职院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当职业教育从“别人家孩子的事”变换成“自家孩子的事”时候,换言之,就是大家愿不愿意送自家孩子上高职院校,这个思维转换了,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就解决了。“当前,我们一些高职院校办学者,在给学校命名时,千方百计把‘技术’‘职业’等字眼去掉,这是有悖办学初衷的。自己办学者都将职业教育低看一等,怎能强求改变外界的眼光”。樟树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丁志波说:“我们行业内有一个说法——多办一所职业学校,就少一所看守所。”“有些家长把小孩子送到学校来,不指望他能学多少技术,他说你只要教他做个基本的人就可以。”怎么吸引孩子读职业教育?希望教育集团执行总裁蒋林认为,传统观念上,人们对职业教育和普高本科还是有一个分别心,首先要打破这个分别心。曹德旺曾经说过:“现在的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去工厂,上一辈人以当工人为荣,但现在的年轻人以进工厂为耻!福耀招工,四五千都没人乐意来。”在江西蓝点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强看来,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像德国一样,从娃娃抓起,让全社会都觉得从事技术工种是一件让人尊敬的事情,要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针对这些问题,顶层设计已经出台。国务院年1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一句话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意见》强调,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今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时,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要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该《方案》要求,推动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城市直接落户范围,其配偶、子女按有关规定享受公共就业、教育、住房等保障服务。《方案》还明确,技工院校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在应征入伍、就业、确定工资起点标准、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分别按照大学专科、本科学历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丁志波认为,此次,国家出台《意见》“真的看到了问题”,很多方面都是在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引导社会消除对职业教育的误解,“让大家不要歧视职业教育”。希望教育集团执行总裁蒋林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说,随着国家进一步重视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学院校培养的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提高,观念都会变的。而且,不管是读普通本科还是职业学校,都是为了就业,如果把高职院校、职业本科都建好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比普通本科差,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年出生的彭景有,初中毕业后在一家技校学汽车美容,现在担任汽车美容主管。对比过自己和同学的经历之后,彭景有总结说:“读大学读职高,所有的东西都一样,都是为了工作,你只要自己努力都差不多。”丁志波认为,今后职业教育的就业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他举例说,其学校有一个与深圳某企业合办的PCB专业,双方签约条款之一是,学生毕业后工作第一年确保元/月,第二年确保元/月,三年之后确保年收入10万元以上,“一般的大学工资没这么高,而且也不敢签这个协议”。车之宝汽车服务广场负责人龚小红说,汽修专业全国都缺人,非常好就业,有的技师收入可达年薪20万元,“你现在拿名毕业生给我,我都能够闭着眼睛,随便就可以给他们安排就业,都还不够”,而且,“这行差不多做五六年,很多人就选择自己创业了”。数据表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逐步提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称,“十三五”特别是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职学校初具吸引力,高职吸引力稳步提升,中高职学生就学满意度不断提高,雇主对毕业生职业意识、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评价大幅提升。从数据来看,年全国中职学校招生录取人数为.37万人,比上年增加43.32万人,实际报到率达94.88%;高职专科学校招生报到率稳步提升,实际报到率为89.39%,相比年上升了2.43个百分点。职业教育结构也在调整中优化。年到年,我国中职学校减少所,高职专科学校增加82所,本科职业院校增加15所;我国中职学生减少80.2万人,高职专科学生增加.1万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开始招生。畅想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蓝图,湖南汽车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邓志革认为,今后的职业教育将是“‘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当地离不开,是说学校要服务好当地经济发展,所在的地方离不开;业内都认同,我们举办的专业和学校,要得到业内认可,要有行业地位;国际可交流,职业教育要走向国际,在国际上可以交流。”编辑:姚坤(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sh/132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