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已结束,习大大介绍了多位和杭州有关的外国名人:利玛窦、司徒雷登、泰戈尔……以管窥豹,闪耀在杭州的名人,远远多过地图上的地名。

文?徐迅雷

节选自徐迅雷新书《杭城群星闪耀时》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秦时设县;早在元朝时,杭州就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有着西湖的杭城,地处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而西湖本身就是世界文化遗产。

杭州的历史文化名人,星汉灿烂。要制作一张“杭州名人地图”,几无可能。自古至今,闪耀杭城的群星,远远多过地图上的地名,密密麻麻,一定搁不下。

一国之君:从钱镠到赵构

江上潮来飕飕射,陌上花开缓缓归——两个典故,一文一武,说的都是钱镠。

钱镠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以杭州为首府,这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帝都,时为公元年。

钱镠是很正宗的杭州人,而那些仅仅路过杭城与西湖的名人,不能算数。史载最先“到此一游”的煊赫人物,是杭州政区——钱唐县的创始人秦始皇嬴政,《史记》说到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上会稽,祭大禹”。后来,正是钱镠致力于治理“水波恶”,修建钱塘江捍海塘。传说中的“钱王射潮”,讲的是钱镠见潮水来袭,令弓弩手张弓射潮,消灭潮神,恶潮因此消弭。

▲我见西湖多妩媚,料西湖见我应如是。夜,亭亭而立的保俶塔。(徐迅雷摄)

吴越国不满百年,历代国王崇信佛教,在西湖周围兴建大量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净慈寺,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东南佛国”之称。“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屡毁屡建的保俶塔,是西湖的地标建筑。

在今天杭州西湖边,钱王祠已重新修建;楹联中不仅有“钱王射潮”之传说,更有“陌上花开”之意境。“陌上花开”并非今日小资之专利,发明人属于钱镠。那是苏轼在杭州当“市长”时,作诗《陌上花》为钱镠记下了难得的韵事:“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

自秦至今,杭州跨越了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杭城先是五代吴越国的首都,后是南宋王朝的建都地。相比于钱镠,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可是窝囊多了。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靖康耻”发生后,侥幸漏网的他在南京即位;因金兵追击,他渡江南下,于公元年在杭州置行宫,连个“陪都”的名头都没有,以示不忘旧都汴梁。直到公元年,才正式定都临安——即今日之杭州。

文人贤士:从林逋到苏轼

杭州西湖边,原本有个先贤堂,始建于宋代;堂内陈列的石碑,刻有诸贤头像和生平事迹,这些自先秦以降至北宋时期的杭州名人贤士,有吴越王钱镠、书法家褚遂良、隐士严光、诗人林逋等。

杭州史上闻名最早的大书法家是褚遂良,“初唐四大家”之一,最能代表他楷书风格的是碑刻《雁塔圣教序》。隐士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东汉著名隐士,隐居于杭州桐庐富春江畔,今有名胜“严子陵钓台”——在杭州当过知州的范仲淹,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语赞严光高风亮节。另一位在晚年隐居富春江畔的名家,是山水画“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年近八秩开始创作长卷杰作《富春山居图》,把传奇留给后代。

林逋则是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杭州钱塘人,他隐居于西湖,结庐于孤山。那时“市长”范仲淹也来拜访他,与他唱和;另一位杭州“市长”苏轼,不仅高度赞赏林逋的诗书,更是高度褒扬他的人品。林逋爱梅爱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的咏梅诗句,当然是千古绝唱。林逋去世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所以后人就称“和靖先生”。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杭州,灵峰探梅。(徐迅雷摄)

杭州西湖孤山之阴,就是一个林逋的世界:这里的梅园,宋元时被人视作湖上最清奇幽绝处,现为赏梅胜地;梅园侧畔,有他的庐屋巢居阁,以及山亭、水轩;他死后又有埋他的和靖墓、祀他的和靖祠、陪他的鹤冢,后来还有了梅亭、放鹤亭;放鹤亭下放鹤池,塑了白色仙鹤,振翅欲飞……这里曾被誉为“梅林归鹤”,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唐朝诗人白居易这样描摹孤山景色。白居易年过半百时得以出任杭州刺史,给西湖留下了非一般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前者是疏井浚湖,筑堤灌溉;后者是著文写诗,歌咏西湖。白居易在杭州当“一把手”,仅仅一年余,但他是历代写西湖诗歌最多的诗人。诗中充满对西湖的挚念真爱:“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西湖的白堤,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就已存在,时称“白沙堤”,后世误传是白居易所修筑,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堤上梅花桃花柳树,疏影横斜;史上诗人文人市长,暗香浮动。白居易之后,治理西湖的最大功臣、讴歌西湖的最热烈者,那就是“市长”苏东坡。杭州有一条美丽的长堤叫“苏堤”,有一条繁华的街道叫“东坡路”,有一种好吃的美食叫“东坡肉”。苏东坡两次来杭州当领导,先是做通判,只能算个副市长,权力不大;后是做知州,那是“一把手”,他大刀阔斧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筑成横跨南北的长堤——苏堤。

三潭印月也与苏东坡有关,它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与保俶塔同为西湖标志,也成了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的景观图案。三潭的“潭”,清代杭州著名学者陆次云在《湖壖杂记》里说得清楚,是三个水潭。水潭而成胜境,多亏苏轼疏浚西湖时建了三座漂亮的小石塔置于其上。

林语堂著《苏东坡传》,认为苏东坡一生最快活的日子是在杭州度过的,杭州是他第二故乡。如果没有灿烂的心境,苏东坡是写不出“欲把西湖比西子”这璀璨的诗句的;看东坡诗词,那是何等的旷达、冲淡、飘逸。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所见的杭城,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到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看到的是夏日西湖:“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陆游自绍兴来杭州小住,写下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如此清新隽永,其实很难得——他更多的是忧愤之作,比如游西湖想起岳飞,而言“伤心六十余年事”。

▲群芳过后西溪好,风光不与四时同。西溪湿地金秋写意。(徐迅雷摄)

英雄将帅:从岳飞到于谦

岳飞被杀,不仅是陆游的伤心事,也是一个民族的伤心事。他的《满江红》壮怀激烈、浩气长存。“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正是让人感慨的杭州人的“杭铁头”精神。

“杭铁头”是古往今来杭州人内在的一种精神品格:外柔内刚,不惧磨难,坚韧不拔,决不低头!外人大多不知道,在吴侬软语的后面,有这样一种“杭铁头”精神。杭铁头,硬骨头。“杭——铁头!”钱学森面对记者,曾用杭州话拖长音念出这三个字,笑眯眯地说:我们杭州人头硬,叫“杭铁头”。北宋杭州人沈括,是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文化人,他孜孜矻矻执着写作《梦溪笔谈》,成了“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里讲到同时代的毕昇,通常也被认为是在杭州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搞科研终归是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的。

“杭铁头”的精神品格,深入民间,深入生活,从杭州小吃“葱包桧”里可见一斑。杭城本土特色的小吃不算多,但有一种很有名,街巷里弄时有所见,它就是“葱包桧”,里头包的就是“油炸桧”——油条。当年杭城百姓,以面团捏成秦桧夫妇人形,入油锅炸,称“油炸桧”,也叫“油炸鬼”。

与岳飞“还我河山”一样,生于杭州清河坊祠堂巷的明朝兵部尚书、“救时宰相”于谦,是杭州人至为骄傲的民族英雄。明英宗时,瓦剌入侵,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于谦率师二十余万,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但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于谦青年时代写下《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的“粉骨碎身浑不怕”,正是典型的“杭铁头”精神。

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的明末抗清英雄张苍水,是浙东义师的领袖,曾与郑成功联手作战。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兵败被清军从宁波押解回杭途中,写下了“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的诗篇,给西湖山水注入阳刚之气,黄宗羲因此将张苍水比作文天祥。

年生于杭州余杭的国学大师章太炎,更是一个典型的“杭铁头”。作为辛亥革命的元老,章太炎一生孤鲠,半世佯狂,虽经历磨难,七次遭通缉,三次入牢狱,仍矢志不渝。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杭州文博会,台湾馆美得让人心醉。(徐迅雷摄)

近代才俊:从弘一法师到司徒雷登

近代以降,与西湖结缘的文人墨客、与杭州亲近的名人才俊越来越多。

西湖是博大的,杭州是包容的。浙江两个地域群星荟萃、名人最集中:一为杭州,二是绍兴;绍兴多出产,杭州多吸纳。

孤山南麓,西泠桥畔,年创立了西泠印社,百余年发展,凝聚了大批印学和书画的名家,成就了“天下第一名社”之誉。随便说几个名字,都是如雷贯耳:吴昌硕、李叔同、经享颐、黄宾虹、沙孟海、赵朴初、吴作人、叶浅予、李苦禅、黄胄、王个簃、启功、程十发、郭仲选……首任社长是艺术大师吴昌硕,后来当过社长的有沙孟海、赵朴初等,现任社长是饶宗颐。

民国之教育,从大师辈出可见其成就,杭城更是出了好多教育家,经享颐、马寅初、竺可桢、李叔同……杭州马寅初故居在庆春路,是很漂亮的百年老房子。李叔同在这里教书六年,直到年到杭州虎跑寺出家;这是一位大师教育生涯的黄金六年,培养了丰子恺等优秀学生;同时也成就了李叔同非同一般的诗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送别》即巅峰之作。

另一位因病英年早逝的“雨巷诗人”戴望舒,年生于杭州一条悠长的“雨巷”——大塔儿巷,年逝世,享年仅45岁,真是天妒英才。年他写的《雨巷》,充满“杭味”,氤氲于江南意境里:“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最值得一提的归葬杭城的名人是司徒雷登。年6月24日,司徒雷登出生在杭州耶稣堂弄,他父母都是虔诚的牧师,在他出生前两年就已定居杭州传教。司徒雷登在这里前后一共生活14年之久,杭州话说得溜。他的回忆录《在华五十年》一开篇就这样说:“我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以中国为家。精神上的缕缕纽带,把我与那个伟大的国家及其伟大的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不但出生在那个国度里,而且还曾在那里长期居住过,结识了许多朋友。我有幸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后来又回到那里当传教士,研究中国文化,当福音派神学教授和大学校长。”

这学校就是燕京大学,司徒雷登在年就任首任校长。燕大的校训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年这个大学被停办了。司徒雷登的服务,因在年出任驻华大使,也终止了。这一年司徒雷登来杭祭扫其父母之墓,杭州市授予他“杭州市荣誉公民”称号。

年,司徒雷登在美国逝世,葬礼是在中国民族乐曲《阳关三叠》中结束的。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

▲不是早莺争暖树,不是新燕啄春泥。每个角落,欣欣向荣。(徐迅雷摄)

西子红颜:从陈端生到林徽因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客居杭州,与才子钱谦益相遇,同游西湖,吟诗作赋,后来她就嫁给了他。柳如是让很多后人心动,可她终究是远在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多少西泠才女,像柳如是那样,徜徉在西湖边,她们想的应该是——“我见西湖多妩媚,料西湖见我应如是”。

西湖上最早出现的才女是苏小小。苏小小不是苏小妹,她是公元5世纪南齐时的钱塘第一名妓。倾颓又复建的苏小小墓,就在孤山西泠桥边。历朝历代无数文人以诗纪念她,让传说的色彩越来越文化。苏小小的出现,奠定了一种“红颜基调”:低到尘埃,照样能够开出花来。

“尘埃里也开花”的西子红颜,真是不少:樊素,诗人白居易的家姬,能歌善舞;琴操,北宋钱塘歌妓,文才出众,是苏东坡的红颜知己;王朝云,西湖美女,诗艺流芳,她与苏轼共同生活了20多年,由侍女而成侍妾;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诗人,作品丰盛,因夫妻不睦,抑郁早逝;冯小青,明朝才女诗人,嫁给儒商冯云将——成为小妾,受到妒忌,落于孤寂,“卿须怜我我怜卿”,18岁告别人世,形似黛玉,美若昙花;林天素,明代杭州西湖名妓,能诗能画;她的好友杨云友,亦是江南名妓,“以诗书画三绝噪于西泠”。

与“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不同,有诸多西子才女是“寒梅高格出风尘”:“千古第一才女”、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虽不是杭州人,但她在西湖边生活了近20年,目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慷慨悲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于杭州书香之家的清代女诗人、文学家汪端,写诗“幼即高雅”,扫尽脂粉气。清代杭州另一位女诗人吴藻,方到及笄之年,诗书琴画样样精通;与她同时代的杭州才女沈善宝,工于诗词,著述甚丰,编撰《名媛诗话》,而成女性文坛的领袖。吴藻读《名媛诗话》,和诗曰:“多少西泠名媛作,环花阁外更何人?”

再后来,成为“寒梅高格”巅峰的女子出现了,她就是来自绍兴的“鉴湖女侠”秋瑾——女侠本色是诗人,她有“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豪迈;她写西湖孤山的梅花:“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秋瑾就义后,魂归西湖,葬于孤山西泠桥畔,今有著名立像,气宇轩昂。

杭州自古多才女,以作品论,巅峰之作非《再生缘》莫属。这是清代杭州女诗人陈端生的长篇弹词,讲述孟丽君的悲剧故事,凡60万言,却未完篇。陈端生是否住在西湖边的“勾山樵舍”,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著书唯剩颂红颜”的史学大家陈寅恪,说《再生缘》是弹词体中的“空前之作”,而陈端生是“无数女性中思想最卓越之人”。

诗一样的西湖,养育诗一样的女子。西子才女多诗人,还真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整整多年前的年,在6月10日这一天,林徽因在杭城陆官巷的老宅出生——如今这条巷子都已湮没在历史的时光里了。与其他杭州美女形象的模糊相比,徽因亭亭玉立的美丽影像是最清晰的——她是杭州美女加才女的最好象征。作为大才女,她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作家、建筑学家;作为大美女,她的追求者众多,迷倒徐志摩、金岳霖等一干才子,最终她嫁给梁思成,是谓志同道合,还真是“且行且珍惜”。

在西湖边的花港观鱼公园里,在一棵百年樟树下,一座镂空的碑形雕塑,刻着青年林徽因穿着旗袍的美丽剪影,以及一段“光影恰恰可人”的文字。这个名为《林徽因意象》的铜雕作品,是西湖对林徽因表达的爱的留恋。

而在那个时代,她是被许多人尊称为“先生”的。

《杭城群星闪耀时》,徐迅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经授权使用。本文原标题为《杭城群星闪耀时——杭州历史文化名人掠影》,有删节,小标题为重新制作。

END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便宜
北京一般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angshuzx.com/zssh/5211.html
------分隔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